北京中国钱币博物馆游玩攻略简介(走去中国钱币博物馆)
沈芳蕤 • 2023-11-26 01:30:39 • 次
在北京西交民巷,有一片民国时期的老建筑掩映在绿树间,仿佛充满智慧的老者,看花落花开,烟云过眼。其中有一处,门口挂着不起眼的牌子,里面却陈列着中国钱币的前世今生,这就是中国钱币博物馆。
这里是原北洋保商银行和原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的大楼,是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的实物见证,如今作为中国钱币博物馆,以岁月亲历者的身份讲述关于钱币的万般过往。
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它的演变不仅反应了商业的发展水平,也与政治环境、经济文化息息相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中华文明史中灿烂的一页。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司马迁·《史记·平淮书》(西汉)
“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
▲桓宽·《盐铁论•错币第四》(西汉)
01
中国最早的货币——海贝
中国最早的货币为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夏朝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中,都有发现海贝。也因如此,在汉字体系中,与财富和经贸活动相关的汉字,多从“贝”。
海贝是产自南方暖海的远方外来交换品,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但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财富不断丰富,物质需求日益扩大,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此时,大小适中、便于携带和计数的海贝便成为交换的中介,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也就是货币。
▲“朋”字的演变
贝币的计量单位是“朋”,“朋”字的古义是指一串或两串相连的“贝”,后来逐渐演化成为计量单位,王国维先生认为“两系为一朋”,一朋应为10枚贝币。
▲贝币
贝币在商周时期成为主要货币,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天然贝币来源有限,逐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出现了仿制贝,如石贝、骨贝、蚌贝、绿松贝等,商代晚期还有了用铜制造的贝,铜贝也成为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
铜铸币的产生与广泛流通,是古代货币发展的重大转折。至春秋战国时期,贝币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各地区因社会条件与文化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货币,主要有楚地的蚁鼻钱、黄河流域的布币、齐燕地区的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的圜钱。
02
秦始皇统一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
统一的货币分为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秦半两”,钱文由李斯题写。
▲秦半两
“秦半两”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有人认为圆形方孔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也有人认为圆形方孔是生产加工的需要,是便于携带、流通和储藏的需要。从秦半两开始,“圆形方孔”货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态,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
“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司马迁·《史记·平淮书》(西汉)
03
货币史上的重大转折
秦半两→汉五铢
汉承秦制,半两钱在汉朝依旧在使用,例如汉初的八铢半两钱,文帝的四铢半两钱等。西汉晚期主要使用五铢钱,相比之前的方孔圆钱,增加了围边。以形制规矩,重量标准,铸造精良而著称,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
▲秦半两
▲汉五铢
五铢钱一直沿用至隋朝,隋五铢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种以重量命名的钱币,标志着“铢两钱制”的终结。
“铢两钱制”→“通宝”
唐高祖李渊改变历代以铢、量为货币名的“铢两钱制”,转而以“通宝”作为钱币的称呼,比如我们熟知的“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钱文由唐初书法家欧阳询书写。
开元通宝是唐代的第一种货币,也是唐发行量最大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公元621)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
▲《旧唐书·食货志》
纸币的诞生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历史的车轮来到宋代,这一华夏民族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之时期,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冈德·弗兰克认为,“11 世纪和 12 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经济水平和商品贸易的繁荣,沉重的铜钱和金银不便于大宗商品的交易,于是纸币应运而生。中国最早使用的纸币为交子,最早发行于1023年的四川成都,也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
最初的交子是一种存款凭证,宋时,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金额填写在纸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
随着交子影响的逐步扩大,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需求也日益突出。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咏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16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正式取得了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白银货币化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发行大明宝钞,这是明朝唯一的官方纸币。
自洪武年间开始,明朝大量印刷纸币,导致纸币贬值,急需其他货币来代替;海外贸易的盛行,使得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白银储备量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白银货币化成为趋势,因此在明朝,白银成为市场上流通的主流货币。
早期银行——票号
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尤其是长途贸易的发展,携带大量金银钱财,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于是早期的银行——票号就这样诞生了。
票号是商业资本化而来的旧式信用机构,因为多为山西人开设,又称“山西票号”或“西号”,首家票号为“日升昌记”。
一部中国货币史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史、文明进步史、王朝更替史、兴衰治乱史、技术演进史。
货币不仅与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货币也反应了一个时代的金属冶炼与铸造工艺水平,钱文与花纹则是书画与雕刻艺术的生动反应,它们沉默无声又生动形象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繁荣。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