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广州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游玩攻略简介(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瞻仰记)

沈芳蕤 2023-11-26 04:54:32

摘要:在广州的先烈南路南端,我走进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这是为纪念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烈士的纪念性公园。一我从陵园正门进入。这里有简介:陵园分

在广州的先烈南路南端,我走进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这是为纪念 1927年 12月 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烈士的纪念性公园。

我从陵园正门进入。这里有简介:陵园分为东西两个主题区。主要参观点有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陵墓等。

陵园正门是以白花岗岩石为基础,汉白玉石上配以橙红色的琉璃瓦顶。

双阙正面石壁镌刻着周恩来手书“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大字。

院内分布着南、中、北三座办公楼。大门正对的中楼为苏维埃政府办公楼。房子呈凹字形的两层建筑。楼下为起义总指挥张太雷的办公室、苏维埃政府会议室,以及临时救护处。

南楼是混合结构的三层楼房,一层是警卫连的连部和军械杂物仓库,是发放武器、宣传品、袖章的地方。

二楼南面有两个办公室,是苏维埃政府委员和工人赤卫队负责人周文雍、杨殷、陈郁等的办公室。北面是大会议室,周文雍曾在这里召开工人赤卫队骨干会议,指挥工人赤卫队战斗。

北楼在苏维埃政府办公楼北面,是一幢混合结构的两层楼房,是 工农红军指挥部。

楼下为会议室,二楼为工农红军总指挥叶挺、副总指挥叶剑英、参谋长徐光英以及省委军委负责人聂荣臻等人的作战指挥室。秘书长恽代英在此西边的一小房间办公。

办公楼东北角有幢两层混合结构建筑,是苏维埃政府扣押反动政权人员的拘留所。

介绍说,建国后,这里除工农红军指挥部及拘留所为市公安局使用外,其余建筑于 1987 年由政府拨款进行维修,并按原貌复原,辟为“广州起义史料陈列室”,后改为“广州起义纪念馆”。

随后,我沿着墓道去西面的陵墓区凭吊烈士。

陵墓大道宽阔笔直,两旁苍松翠柏,其间还有大花坛陪衬,红花吐艳,庄严肃穆。

墓道的北端是广州起义纪念碑。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漆金碑名。

纪念碑造型十分独特。三块巨石中,一只有力的巨手紧握钢枪高举,直指云天;钢枪上系着起义的识别带——红领巾。

三块巨石上刻有 4 幅反映广州起义战斗场面的浮雕。

碑四周也刻有广州起义战斗场面的浮雕。

雕像底部基座宽阔,坚如磐石。枪尖如刺,崇高向上,表现了当年革命先烈举枪呐喊,誓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用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决心。

介绍说该碑是 1987 年广州起义 60 周年时兴建的。

纪念碑东面是圆拱形的烈士陵墓。墓冢封土上长着茂密的青草,象征着烈士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革命精神。

墓冢四周是花岗石砌成的一圈围墙。墙体中镶嵌着多根白云石栏杆,每根栏杆均镇坐着一只仰天欢笑的石狮子。

墓冢正面是陵墓的主碑。一块特大的青石板上镌刻着朱德题书的“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八个大字。

墓冢东面的墙上镌刻着《广州起义碑记》。

站在这里,我头脑里的那段历史在眼前像乱云飞渡般闪现:

1927 年 4 月和 7 月,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相继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白色恐怖。

1927 年 8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起义军南下广东省东江地区,准备再行北伐。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批判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正式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11 月 17 日,粤桂军阀发生武装冲突。中共中央认为两广军阀争夺广东地盘的冲突,是工农群众革命潮流的高涨。当即通过《广东工作计划决议案》,要求广东省委“坚决地扩大工农群众在城市、在乡村的暴动,煽动士兵在战争中哗变和反抗,并急速使这些暴动会合而成为总暴动,以取得全省政权,建立工农兵士代表会议的统治”。

依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广东省委展开了紧张的工作,除要求各地利用粤桂军阀之间的战争,发动农民拒交冬租,举行暴动之外,特别关注组织和领导广州市的暴动。

12 月 6 日,中共广东省委在张太雷主持下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于 12 月 12 日举行起义。随后又成立了起义军总指挥部和参谋部,叶挺任总指挥,叶剑英任副总指挥。

起义前夕,汪精卫和张发奎对广州中共起义的计划有所察觉。

在此紧急关头,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提前于 11 日凌晨举行起义。

起义军民经过 10 个多小时的战斗,广州珠江以北市区的国民党军、保安队和警察武装均被消灭。

当日上午,广州市苏维埃政府成员和工农兵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仿照巴黎公社的苏维埃政府,宣告广州市苏维埃政府成立,建立了人民政权,后人尊称为“广州公社”。

会后发布了《广州苏维埃宣言》、《告民众书》以及有关的法令。当天,广州市工人、农民和市民欢欣鼓舞,热烈拥护革命政府。

但是,12 日,国民党军在英、美、日、法帝国主义的军舰和陆战队支援下,从东西南三面向起义军反扑。起义军终因众寡悬殊,遭到严重损失,起义主要领导人张太雷牺牲。

起义军余部 1000 余人于 13 日凌晨撤出广州,在花县(今 花都)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 4 师。后经从化、紫金等地进至海丰、陆丰县境,加入了东江地区的革命斗争。

另有部分人员转移到广西右江地区,后来参加了百色起义;还有少数人员撤往粤北韶关地区,加入了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后来上了井冈山。

国民党军重占广州后,对未及撤离的起义军、工人赤卫队和拥护革命的群众,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惨遭杀害者达 5000 余人。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

广州起义,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从经验来说,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暴力革命,是继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震动。

教训就是:中国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攻占大城市的时机尚未成熟,不切实际就会失败,就会造成损失。

历史记载着这段悲壮的无产阶级革命进程。

最后,我浏览了陵园东面的园林部分。这里辟有人工湖,建有中朝、中苏人民血谊亭和血祭轩辕亭,镌刻有董必武、朱德、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咏。

人工湖的湖心岛上坐落着一个八角湖心亭。亭上悬挂着董必武题书的“血祭轩辕”牌匾。这是为纪念广州起义后被俘就义,并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陈铁军、周文雍两位烈士而修建的纪念亭。

湖心亭的东面还有两座规模较大的纪念亭。一座是为纪念在广州起义中为中国人民献出生命的 150 名朝鲜战友而修建的中朝血谊亭;另一座是为当年参与广州起义被杀害的苏联驻德副领事及馆员而修建的中苏血谊亭。

陵园西南侧的岗地上,耸立着一座叶剑英元帅纪念碑。

碑体由整块巨大的青灰色花岗石雕凿而成。上面刻着身穿元帅服 的叶帅半身雕像,像下刻有“叶剑英”三个镏金大字。碑前安放着一块大理石卧碑,碑上刻着中共中央委员会撰写的碑文。

卧碑下面,安放着叶剑英的骨灰。

纪念碑坐落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周围的花丛与红棉将碑石衬托得庄严肃穆。

在陵园的西南部还有一座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这座纪念馆是一幢仿罗马议会式的圆拱顶二层大楼。

门额上悬挂叶剑英题写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横匾。

介绍说,这栋楼房原为清末广东咨议局旧址,1958 年筹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时重加修缮。

馆内陈列有“广东人民革命斗争史”,展出的文物、图片资料等达 900 多件。

这其中有不少是革命刊物、武器、证章、旗帜等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走出这座陵园大门,我回头再次属望。

我认为这里的名称没有明确“起义”的特指内涵,容易和孙中心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起义混淆,应该叫做“广州公社烈士陵园”为好。

因为陵园中心那座墓冢前刻着朱德题写的“广州公社烈士之墓”的大字呢。

2017 年 7 月 1 日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