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纽约曼哈顿下城游玩攻略简介(纽约曼哈顿下城半日游)

沈芳蕤 2023-11-26 21:21:40

摘要:昨天女儿到曼哈顿做头发,顺便带上我们一块。中午在14街Unionsquare附近,逛了农贸市场。如此繁华的都市区,很难想象有这么大的农产品自由交易场所。市场东西丰富,人流涌动,明码

昨天女儿到曼哈顿做头发,顺便带上我们一块。中午在14街Union square 附近,逛了农贸市场。如此繁华的都市区,很难想象有这么大的农产品自由交易场所。市场东西丰富,人流涌动,明码标价,未见“吆喝”,主要是水果、蔬菜、干果、粮食、花卉,没有海鲜、家禽和肉类。听说是每周开放3天,非常热闹。

中午在街心公园的长凳上休息了一会,看着来来往往的路人穿梭而过,有白人、黑人、南美人、亚裔人,行色匆匆,相安无事。突然一个念头,经常听说美国街头有枪击事件,如果此时在身边发生,该怎么办啊!一群鸽子、麻雀若无其事在地面上觅食,一位黑人老者手握纸筒装的薯条,一边吃一边时不时抓几条扔到地上,鸟儿们兴高采烈地争抢“飞来之食”,那欢快,那动作,那神态,真是逗人开心。

在星巴克与女儿会合喝了杯咖啡后,我们又乘地铁“南下”,前往“9·11”遗址。再次进入纽约“百年地铁”站,好似看到电影里曾经见过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火车进站的画面,灰暗、陈旧、沉重,低矮的空间,铁架的梯子,没有护栏的站台和上下车标识,车辆进站时,车身与轨道的摩擦音很大,“气喘吁吁”,真是“老了”。可是,正是这样的交通工具,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天天24小时运行,保证了大都市的交通畅通无阻。我没有去过日本、韩国、新加坡,亚洲新兴发达国家和地区,不至于这么“只顾里子不讲面子”。或许是纽约市政府财力别有用途,或许是他们认为“老有老的存在价值”吧。尽管“老态龙钟”,运行晃动大,但乘客仍然络绎不绝。我们坐的是快车,2站就到了(慢车6站)曼哈顿下城。

步出地铁,拐一个弯,呈现眼前的是2017年11月新落成的世贸中心交通枢纽站。白色外形像一双手(托腮状)张开,中间托着早几年建成的新世贸中心大厦(高541米多,比之前的双子塔还高点)。又像一只洁白的和平鸽,张开双翅,正欲展翅飞翔。进入站内抬头望去,上面是高高的左右相交屋顶“天眼”长355英尺,上下2层椭圆形的一圈都是商铺,一层中间是面积很大的瓷砖铺就的空地,第三层以上的“屋墙”用钢管和玻璃建成,全部呈栅栏状,可以透视外面的景物。去新泽西州的火车和纽约市11条线地铁的站台,分布在椭圆形顶头两端。整个造价40亿美元。此处是网红打卡点,成了外来人员来曼哈顿的必到之处。

在交通枢纽站不远处,建有“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和新的世界贸易中心。相距几十米的双子塔基座,分别成了2个巨大的纪念水池,方方正正,用钢材围成,上面镂空刻着3000多名遇难者的名字,四面源源不断的水似瀑布不间断地流入池内中央的小方块中。水池边有许多人围观,也有人在镂空名字上插入美国国旗、鲜花,祭奠逝去的无辜生命。记得22年前9月11日晚上,我在三亚的家里正在看电视,突然凤凰卫视播出纽约双子塔被不明飞机撞击随后垮塌的画面,看得惊心动魄,目瞪口呆。有人给我打电话说,“快看电视,太好了,美国被袭击了”。这代表了国内相当一部分人的心态。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很清醒,迅速向美国政府表示慰问,谴责恐怖袭击行为,并抓住机会,与美国达成反恐共识,从而赢得了此后10多年的缓和外部环境和经济快速发展期。如今,又一次站在“9.11”遗址公园前,感慨万千。双子塔的毁灭,是插在美国人尤其是纽约人心上的一把刀,痛彻心扉,激发了空前的爱国热情和反恐意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国殇纪念地。生活在和平幸福的环境里,一定要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国际政治纷争,军事暴力冲突,不能拿普通民众的生命作赌注,否则,将世世代代被历史所不耻。

离开纽约“伤心地”,继续步行往南走几分钟,就到了闻名遐迩的华尔街片区。真正的华尔街是从百老汇大道延伸到东河的一条街道,全长三分之一英里,宽11米。据考证,资本主义早期萌芽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开始,但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到了十七世纪中叶在荷兰逐渐完善的。当时荷兰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股票交易所、信用、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等,金融体系的发展催生了荷兰经济起飞,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随着荷兰人移民,又将资本主义商业精神带到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不久,英国取代荷兰殖民北美,将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并在荷兰人修建的原始栅栏线上划出一条道路,即最早的华尔街。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期,已经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纽约企业文化争相建造摩天大楼,终于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华尔街规模,100多年几乎没有变化。曾几何时,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航运、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都集中于此,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中心。“9.11事件”后,“一街独大”的现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华尔街”依然是世人眼中的垄断资本和金融市场的代名词。1889年创刊的《华尔街日报》至今还是一家资讯发达、实力雄厚、拥有众多读者、有很大影响力的美国大报。

我们经过百老汇大道与华尔街交界处,最早看到的是著名的圣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全世界最富有的教堂之一,开放让人参观。步入其间,人流不多,非常宁静,装修得富丽堂皇,庄重典雅,令人叹为观止。教堂大门正对着华尔街,联邦国家纪念堂和1914年建造的摩根大通总部,以及位于百老汇大道口的纽约证券交易所,是街上最著名的建筑物。这些摩天大楼受当时盛行的精致美学影响,通常都有古典精美的外观,不仅经久耐用,而且越看越有味道。大楼的“天际线”与曼哈顿中城的一批同时代的建筑相互比高,成为最有历史价值的城市“名片”。另外,楼高14层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是美联储系统的实际控制者,据说其地下25米处有一个用于储藏黄金的地窖,规模世界第一。

置身华尔街片区,能够感受到欧洲启蒙运动年代的浓郁氛围,也能够感受到一个依靠贸易、资本主义和创新,而非殖民主义和掠夺,成长起来的强大国家以及庞大的世界金融系统的力量。最近几十年来,意大利艺术家亚托罗·迪·莫迪卡(ArturoDiModica)设计的铜铸公牛雕像又成了华尔街的公共艺术代表,也是当代垄断金融资本最为重要的象征之一。这只铜牛身长近5米,重达6300公斤,作为股票市场“牛市”的形象雕塑,1989年12月先是放置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前方,现在被移至百老汇大道上的博灵格林(Bowling Green)公园。每一个前来观光的游客,都争相与铜牛合影留念,祈求财运。我们走到铜牛前,只见牛头、牛尾分别排了很长的队伍,都是等候与铜牛合影。让我颇感奇怪的是,牛尾部的排队人群,为的是蹲到牛的胯下,抚摸睾丸留影,而且女性为数不少。通观全貌,铜牛前身左倾,屁股翘起,尾巴扫到背上。牛角、鼻唇和睾丸被人们摸得锃亮发光。匪夷所思,一面是华尔街大亨操控金融,“呼风唤雨”;一面是老百姓大众盲从跟风,“一地鸡毛”。资本的诱惑、神奇、贪婪、残酷,在纽约,在美国,在全球,层出不穷上演了无以计数的“悲喜剧”,成就了美利坚精英治国、强权政治、霸凌主义的国际形象,也“天生”形成了美国人对“自由”市场经济的认同和骄傲。

傍晚时分,我们从华尔街出口处的地铁站上车,3站快车到了14街。出地铁步行不远换坐自家车,很快就顺利回到了长岛。半天时间,游览曼哈顿下城部分地段,目不暇接,兴致盎然,所见所闻所思,有太多的景致、现象、“故事”,耐人寻味、发人深省。2023.9.3.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