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普照寺游玩攻略简介(六朝古刹普照寺)
沈芳蕤 • 2023-11-27 01:15:18 • 次
“门前几曲流水,寺后千寻碧峰。鸟语溪声断续,山光云影玲珑。”
泰山普照寺位于岱麓凌汉峰下,秀峰环抱,翠柏掩映亭殿楼阁,气象峥嵘。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传为六朝古刹,又据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普照寺为唐宋时古刹。金大定五年(1165)奉敕重修,题为“普照禅林”,有敕牒石刻勒殿壁。后屡遭兵燹,基址独存。
明宣德三年(1428)高丽僧满空禅师登泰山、访古刹,在泰山20余年,重建竹林寺,复兴普照寺,四方受法者千余人。现存明正德十六年《重开山记碑》记此事。清康熙初年名僧元玉建石堂,并于佛诞之日依古制建坛传戒。道光年间(1821-1850)建佛阁(今摩松楼)。光绪六年(1880)重修正殿和东西配殿。
普照寺属禅宗临济派,是华北著名丛林。寺院以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形成三进式院落。两侧配以殿庑、禅房和花园等,面积6150平方米,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一进山门面阔3间,门楼式建筑,门前左右置石狮一对,进门为一院,钟鼓二楼分列东西,钟楼内置石柱钟架及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铸莲瓣口形铁钟。
二进山门为二院,门内两山墙各开发券拱门。西拱门外有元代经幢一尊,记僧法海于元贞年间(1295-1297)重修普照寺的情况。
沿阶而上为三院,中为大雄宝殿,五脊硬山顶三开间,前后廊式,端庄雄伟,内供释迦牟尼鎏金趺坐铜像。东西配殿各3间,院内银杏双挺,油松对生,并有清道光年间(1821-1850)住持僧明睿及弟子所造双檐盖罩铁香炉1尊。大殿东西侧有垂花门通后院。
后院有著名的“六朝松”,古松粗达数抱,枝密盘曲四伸,树冠如盖。上有摩松楼,可摩顶观松;松下有“筛月亭”,取“古松筛月”之意。亭居高台,方形,四檐飞翘,四柱均有楹联。亭下有方形石桌,敲击四角和中央,则发出清脆如磬的五种声音,因名“五音石”。
中轴线之东,有禅院和石堂院;之西为菊林院,山房门额悬“菊林旧隐”横匾,院内有“一品大夫”松。清代主持僧元玉是位颇有成就的诗僧,别号“石堂老人”,著有《石堂文集》,其时遍植菊花,号称“菊圃”。今寺东南尚有其墓塔遗址。
01
春
/红墙灰瓦白玉兰/
3月中旬,泰山普照寺内满树的玉兰花竞相绽放。一树玉兰,净若清荷而不染色,如白云美若仙,吸引人们在花下驻足。
红墙灰瓦映衬玉兰花冰清玉洁,成为春天普照寺独美的景色,拍照入镜效果绝佳~
摄影|刘博洋
02
夏
/仲夏时节 领略“清音”入化/
仲夏时节,走进普照寺,去领略“清音”入化的世界,静静聆听自然发出的清悦之音,萦绕、忘却、融合,给人一种静谧超脱之感。
夏风轻倚山林,带走浮躁的热意,骄阳正好,风过林梢,寺中正酝酿着第一无二的夏韵。
仲夏找个时间走进普照寺,品味不同往日的气息,与三五好友一起,感受夏日应有的味道。
03
秋
/寺院藏深山/
寺院深藏山中,在落叶和绿树的掩映中,幽静而庄严。一阵风吹来,一片片泛黄的树叶落下,点缀红墙、铜亭、碧水。
深秋的六朝古刹,在落叶映衬下,给人穿越千年的感受,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摄影|党晓夏
04
冬
/寒冬腊梅香/
深冬的花草树木大多已凋谢枯落。如果说除了下雪之外还有什么更让人期待的,那一定是凌寒独自开的蜡梅了。
百花凋零时,蜡梅的一缕幽香显得尤为独特而珍贵。此时恰逢春节,普照寺内玲珑素雅的蜡梅悄然绽放,开得低调又热烈。
蜡梅绽放之时,你不需要走得很近,远远就能闻到属于它的特别的味道。一树一树花朵玲珑剔透,满寺都是幽幽清香,为清冷的时光增添了几分灵动与诗意。
蜡梅绽放装点古庙,别有一番滋味。待冬季与家人来普照寺一寻芳踪,行走在古庙之中,享受悠闲的时光。感受一次清香透彻的呼吸,感受下“六朝古刹”普照寺的独特魅力。
摄影|刘春莲
版权声明:摄影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或由景区提供,遗漏未标注原作者或标注错误,敬请包涵并联系我们沟通解决。自媒体如需转载“文旅泰安”原创内容,请在后台联系授权,转载图片请标注来源和原作者!
爱泰安,就留在泰安
爱泰安,就来到泰安
中华泰山,国泰民安
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欢迎您!
点分享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