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秀全公园游玩攻略简介(花都记忆人民公园)
沈芳蕤 • 2023-11-27 20:39:21 • 次
核心提示:人民公园,人民的公园,这名字起得好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公园曾是烟花表演的所在地,火树银花不夜天,照亮着整个人民公园,照亮着整个花都广场。之后,虽然烟花表演取消,但人民公园并没有因此沉沦下去,而是继续书写自己的传奇和故事。她见证了三东大道“高大上”的改造,她见证了花都中轴CBD的建设及落成,她见证了石岗村人民的回迁。相信,人民公园,会继续见证花都越来越好的历史性时刻!
(2008年春节烟花表演。十分感谢毕应胜先生的照片)
一
花都区人民公园,由于离家不远,成为我比较肯去的公园。其实,我比较肯去人民公园,主要因为小儿子的缘故。
因为他呆在家特别多事,让我不得安宁,带他出去走走,比如去近水楼台的人民公园游玩,在广阔的天地中,亲近大自然,他开心,我也落得安宁了。
人民公园公园内有湖泊草地、小桥流水、亭廊水榭、花卉树木,既展现出东南亚热带风情,又赋予现代园林的新意,成为群众休闲游乐的又一好去处。
所以,人民公园老少咸宜,中老年爱围绕公园的绿道徒步或小跑,籍此锻炼身体。人民公园中心区有儿童玩耍的游乐设施,许多家长带学龄前的儿童,到此攀爬、滑梯等。
旁边有一条小溪,溪底是鹅卵石;此外,“乱石”错落有致,布在溪中,爱水是小孩的天性,更是吸引小孩嬉戏其中,乐此不疲。
我每次带儿子来,必不可少,肯定会到这里。他玩耍时,不用缠着我,“烦”着我了。我就在大榕树下的石凳坐着,看着他玩耍。此时此刻,我才觉得,人生的安静与从容,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不是他,以我喜欢安静宅在家里的性格,即使人民公园就在附近,我也不会常去的。因此,我比较去人民公园,也是这几年的时间。
追溯起来,人民公园从开放至今,也有21年历史了。花都人民公园位于花都区区委、区政府办公大楼北面,她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水面面积5万平方米,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
(网络图片:人民公园的亲水平台,对面就是区政府)
人民公园,走过21年历史了。一座公园的21年,也是花都巨变的21年。人唯有经历过过去的那些岁月,知道过去的样子,然后和今天再对比,才发现变化是那样巨大,这种感受才更深才更浓!
由于我住在附近,对于这边还是比较熟的。回想当年,新华还没有发展到这边,周边是纯农村风貌。站在迎宾大道和茶园路交汇路口,向东望,是连成一片的水稻田,直到和田美村相接。
因此,今天的金菊花小区、中医院、花都广场、人民公园、亚美大厦、怡康花园等地,都是水稻田。圆玄中学、人社局、环境局一带是好大的荔枝林。
(老照片:1996年的花都广场,还在建设中。十分感谢毕应胜先生的老照片)
那个时候,我父母所在生产队的农田,有一些部分农田在今天的供电局、人民公园附近,我家就有一亩水稻田在这里。当时,我们把这一带俗称为“老鼠尾”。
(老照片:1996年的花都广场,还在建设中。十分感谢毕应胜先生的老照片)
这富有农耕时代特色的“老鼠尾”名字,只能留存在经历过的人脑海中了。到这些经历的人百年那一天,可能再没有几个后人知道曾经有这名字的存在过。
地方志中,可能对此也不会记载,没有留下多少文字痕迹,后人在古纸堆中,也难觅其踪。现在徒留我这个多情的人,还在这里低吟一下,只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当时啊,老一辈的人把位于迎宾大道边的田美村(即田美的上庄),称之为“老鼠庄”。这“老鼠庄”村名和刚才提到的“老鼠尾”地名,并没有贬义的意思,更多是农耕时代的命名习惯。
因此,人民公园的前世,是附近村庄的农田。她的建成和开放,见证了花都城市化的发展,见证了城区的不断扩大,见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悠闲、娱乐等越来越高的需求。
回想农耕时代下,比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前,广大的劳动人民还躬耕于农田之上,哪有什么休闲时间啊!不是在农田之上耕种,就是去农田的路途中。
犹如我的青少年时期,不用上学的日子,寒暑假、节假日等日子里,几乎都是在农田上度过的,不是“淋菜”(本地方言,即浇菜),就是拔草,总有忙不完的农活。
每当我挑着粪桶去浇菜时,我想我以后的日子,会不会这样子!我很很害怕我以后的日子,就是这样子的。那个时候,我多想偷得人生半日闲啊,释放少年的活跃,不用整天在农田忙活!
过去的经历,太刻骨铭心,难以忘记。但岁月匆匆啊,那些日子恍如昨天,转眼间,人生已经过了几十年。
社会发展太快,曾经司空见惯的农耕风貌,水稻田不见了,菜地不见了,荔枝林不见了,柑地不见了,溪流不见了,呈现现代化的光景。
(网络图片:花都广场。区政府大楼后面,就是人民公园)
供人民悠闲好去处的公园——人民公园就在家门口,近在咫尺。这放在过去,是难以想象到的。正如在农田辛苦劳作了大半辈子我的父母,常说一句话,怎会想到不用耕田啊!
二
花都区的公园,2000年前,就只有秀全公园一枝独秀。秀全公园创建于1961年,它原名为新华文化公园。“文化公园”这名字,持续了差不多30年时间,中年以上的花都人,对此绝对不会陌生。
(老照片:1985年,新华文化公园正门。十分感谢毕应胜先生的老照片)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可能广州市区也有老字号的公园是“文化公园”,为了不重名,尤其为了要显示花都的地方特色,要有所区别,更要挖据地方文化内涵。而花都最为知名的历史名人,无疑是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了,于是把“文化公园”更名为“秀全公园”。
因此,文化公园和秀全公园,只是名字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是一脉相承的。它是花都最知名的公园,是很多花都人的共同记忆所在。很多人的童年,那快乐的六一,就在此愉快度过!
在2000年前,花都的悠闲公园不多,秀全公园可以说是独此一家,所以她一直一枝独秀,深受花都人青睐,男女老幼都喜欢去。
但进入2000年后,随着花都经济的发展,更主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公园从原来一枝独秀变成百花齐放:
人民公园(2002年5月1日开放)、花果山公园(2003年10月1日开放)、马鞍山公园(2007年10月开放)、花都湖公园(2013年9月开放)等相继开放,曾经一支独大的秀全公园,随着中心城区的转移,人们悠闲有了更多选择,秀全公园荣光不再。
我也好长时间没有去秀全公园了。一来,她离家有点远,真是不方便去;二来,就算想出外悠闲,比如散步一下,家门口就有花都广场、人民公园可以选择,好难让我舍近求远去秀全公园,。
至于上面提到的花果山公园、马鞍山公园、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花果山公园最是离家不算远,但即使如此,去年屈指计算起来,去过两次;马鞍山公园去过一次。
(花果山公园,上山的石板路)
而在花都人知名度很高的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由于离家有点远,我更是很少去,这几年也就是去过两三次,很少去的主因,主要是我喜欢“宅家”不爱出门。
而近水楼台的人民公园,因为离家近,尤其节假日时间,可以带小儿子去人民公园内的乐园玩耍,所以成为最为常去的公园。
花果山公园、马鞍山公园的前世,乃是在山地的基础上建成。我们在这里,现在还看到山陵。这,也是花都早期地形的最佳见证物。
(网络图片:花果山公园)
过去,花都新华城区是多山地的,我在本人的花都记忆的文章中多次提交到,那条已经消失了蜿蜒于从茶园到秀中(现秀外)后门的长长的山路。
今天电视塔公园那里,还保留山地;而电视塔对着的云山大道,乃是在山地铲平的基础上,穿山陵而过,那个长长的斜波,还保留过去山地的一些痕迹。
花都湖的前身,是青石海石灰厂、水泥厂。
早在解放前,由于采石太多太深,据说还把地下最深的石层爆穿了,导致地下水涌出,于是把采石场淹没了,继而“青石海”这第一名字产生。
解放后,也因为采石太多太深的缘故,导致地下水涌出,淹没采石场。于是,当时这一带,形成了很多过大的水塘。
(网络图片:花都湖公园)
进入到新世纪的今天,这里旧貌换新颜,变换了光景。后来,政府把这一带改造为花都湖公园,也就是今天呈现给大家的画面了!
因此,今天花都湖的人工湖,就是因为采石导致好多的大水塘,而连成在一起而形成的。
秀全公园和人民公园,不同于花果山公园、马鞍山公园自带天然形成的山地,花果山公园、马鞍山公园许多林木也是天然形成,她们前世,乃是附近村庄的农田,所以这里看不到山地。
秀全公园和人民公园里的湖,不是天然形成的,是“人工湖”,乃是通过人力挖出来的。
秀全公园的人工湖,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挖。那个时候,正处于大跃进时期。
那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年代,信奉集体就是力量的时代。没有多少现代化的机械,靠的是劳动人民的双手,挖鱼塘、挖人工湖,水利建设的挖土、用筲箕挑泥土,劳动人民挥洒着青春,挥洒着激情。
(秀全公园的“人工湖”)
人民公园的人工湖开挖,已经进入新世纪的2000年后,对比秀全公园的人工湖,多了现代化的机械帮手了,容易了许多。
(人民公园的“人工湖”)
通过两座公园的人工湖开挖的对比,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1955年,花县县城从花山洛场迁到新华,花县政府所在地办公地点,从上个时间50年代到90年代初,都坐落在新华路上。
(网络图片:20世纪80年代花县人大常委会、花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县政府和秀全公园都坐落在新华路上的南侧,相隔不远。随着城区的扩展,道路增多,政府职能机构不再只是局限在新华路上。
到了1993年,花县县政府的办公地点从新华路搬迁到建设路1号,虽然政府所在地搬迁,但和秀全公园还是相隔不远的。
(2000年的花都广场,十分感谢毕应胜先生的照片)
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花都市,设立广州市花都区,行政区划不变。同年7月10日,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同年12月25日,中共花都区委和花都区人民政府机关由新华镇建设路1号迁至新都大道(今迎宾大道)的新办公楼办公。
(网络图片:花都区政府大楼)
而政府所在地搬迁到迎宾大道不到两年后,人民公园于2002年5月1日开放。人民公园和区政府所在地,就是隔了一条紫薇路,相隔也不远。
如此看来,1955年,县城搬迁到新华,随后秀全公园诞生;2000年,区政府搬迁到迎宾大道,随后人民公园诞生,并且公园和政府所在地,均是相隔不远。
这神奇的巧妙,多么形象说明花都的发展,公园是最佳的历史见证者啊!
三
花都人应该不会忘记花都广场盛放的烟花,忘不了那璀璨夺目的烟花表演。
花都的烟花表演始于1985年,这是由花县(今花都)人民政府主持举办的,地点在秀全公园。
秀全公园离县政府不远,自然是最佳选择的的场所。在公园进行烟花表演,安全可靠,视野开阔,也方便人们观看。
(1985年的烟花表演,在秀全公园燃放。感谢毕应胜先生的照片)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发政策,到1985年,已经进行到第八个年头,人们热情高涨,投身到改革开发的大潮中。花都的经济也发展起来,政府审时度势,进行烟花表演,与民同乐,普天同庆。
当年的烟花表演,规模不算大,但十分热闹。晚上,烟花表演吸引了周边的市民来到秀全公园外围,把秀全公园围得严严实实,欣赏公园内绽放的火树银花不夜天。
2000年12月25日,花都区政府已经搬迁到花都广场的政府大楼办公。紧随随后的2001年春节,新年新气象,新年新收获,为表达喜庆,烟花表演便改在花都广场进行。
接着许多年,大年初一晚上,烟花表演都在花都广场举行,代表过年的喜庆。很多市民观看,赞叹着烟花营造的漂亮图案!
(十分感谢毕应胜先生的照片)
后来,烟花表演改到区政府旁边的人民公园内,每年一届,大年初一晚举行,更是吸引众多市民观看。
当年,每到大年初一晚上,一家人相约去这边观看烟花表演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距今最近的,也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十分感谢毕应胜先生的照片)
具体原因不知道,可能与时俱进吧,烟花汇演只是刹那的光辉,不代表永恒,政府都倡导在城区禁止燃放烟花了,燃放烟花也浪费不少金钱。
2012年后,花都烟花表演戛然而止,从那年开始,我们至今再也看不到烟花在花都盛放的场景了。
但是,我们还是期望,就算不能重新如过去那样,烟花表演的大规模璀璨燃放,也可以小规模燃放,让人民在火树银花不夜天中,寻求快乐,寻求希望!
从新华路的县政府所在地,到迎宾大道的区政府所在地;从秀全公园烟花表演,到人民公园的烟花表演。
变与不变:变化的是,是地点;变化的是,是发展;不变的是,是初心,不变的是,是为了发展的目的。
烟花璀璨的光芒,带给很多观者难以忘记的回忆。它预示着花都的盛世华章,乃是以烟花的璀璨呈现为起步的!
四
人民公园距今虽然时间不长,只是短短的21年,但21年的时间,也给周边的市民带来很多难忘的回忆。
比如对于我,花都没有那座公园比得过人民公园,和我相处的时间最长了。
主要是这几年时间,我比较频繁地去人民公园了,去的次数,计算起来,超过了去秀全公园、花果山公园、马鞍山公园、花都湖公园总次数的好几倍。
老牌公园秀全公园,带给我,更多是青少年时期的回忆。自30岁后,我已经很少去秀全公园,自然此后和她没有发生多少接触,也就没有多少回忆。
花果山公园、马鞍山公园、花都湖公园,加起来去的总次数,真是手指连带脚趾加起来,都可以数得过来。
但人民公园不同,由于就在住处附近,这几年真得常去。我常走的道路,乃是沿着紫薇路东行,或直接在人民公园的南门进入;或者左转入到公益路,从人民公园的西门进入。
(公益路,右边就是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她位于花都新城区,南依紫薇路,北靠三东大道,东临田美河,西傍公益大道,周边是花都高尚办公住宅区。
公园景区主要包括了:中央大草坪、流水构筑、溪涧、人工湖及湖边景点等,是集休闲、娱乐、游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园区里面,并没有特别出众的所在,波澜不惊似的,但我常常从这些平凡中,寻找到与众不同的所在。
比如人民公园比较多雕塑作品,她们的存在,本身就传递一种正能量的信息出来。如下面这张照片,让我情不自禁以第一人称写了下面这些文字:
我很小,可我的心很大,我想飞起来,妈妈多么知我心,给了我厚实的后背,为我圆梦。我充满喜悦,眼睛望着前方,双手撑着妈妈后背,张开双腿,展翅高飞。
旁边的花,红得耀眼,正开得灿烂,似乎寓意着,为人父母者,对孩子的期盼。孩子和红花,红花有期,孩子无限,生生不息,不断追梦,不断圆梦。
人民公园有比较多雕塑作品,很有观赏性。如雕塑作品福娃。
个人看法,福娃的创意借鉴了宋孩儿枕,只是与时俱进和鸟巢拉上关系,造型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体现一个男孩在物件之上的单纯快乐!
人在单纯年少之时,快乐都很容易寻得,没有夹杂太多俗世的想法。
只是,人越长大,快乐的阀点越来越高。简单地说,人越大,就为生存而努力,和天斗,和地斗,和人斗,和疾病斗,和无处不在的意外斗,已经和最本质的单纯越来越远!
人活着,终究是活在当下,让自己过得舒服点,所以折腾很多事来!
小孩的快乐,是容易寻得的。比如在2022年3月底的某一天,带儿子到人民公园游玩,在人工湖的湖边,看到了小蝌蚪,很多小孩在观看。
这,让我情不自禁想起少年时,在家门前的风水塘。每到春天,小蝌蚪就在塘边成群结队出现。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看到小蝌蚪了,难得在城区的中心公园的人工湖,看到小蝌蚪出现,有一种惊喜出现。
如孩子的简单快乐,渴望一种返璞归真,应该是很多人内心所希望的。快乐在内心,长大的我们,在为生存而努力之时,就忙里偷闲吧,就尽力找寻属于自己的快乐吧!
行走在人民公园,哪怕是一张石凳,哪怕是穿过草丛的石板路,都给我别样的感觉,别样的联想。
更不用说,看到那些盛放的红得鲜艳的花朵,总会情不自禁想起那首很著名的歌曲《花儿为什么那样红》,想起了那些歌词“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
当然了,这些红花,你看或不看,她都在这里。她们一到季节,一到花期,就怒放。人们依托她去联想,去充实充盈内涵,人们以物托意,表达美好的愿望。
2022年4月份的某天,我和儿子沿着紫薇路南行去人民公园。在公园行走时,在人民公园东面,也就是靠着田美河这边,公园的杜鹃红得灿烂。
同样,我赶紧拍照,定格留下这最美的风景。繁花盛放,演绎精彩。虽然花期一过,归于沉寂。但沉寂,也是为了下一次的精彩盛放。永远处于顶峰的事物,世上难以找出几例。但努力过,精彩过,也是无憾。
在这里,南北走向的田美河,依傍着人民公园流过。而紫薇路,横跨田美河而过。人民公园和紫薇路,都和田美河发生关系。
一条路,一座公园,一条河,三者交集,组成了城市美丽的画卷。
五
人民公园曾是烟花表演的所在地,火树银花不夜天,照亮着整个人民公园,照亮着整个花都广场。之后,虽然烟花表演取消,但人民公园并没有因此沉沦下去,而是继续书写自己的传奇和故事。
当你置身于人民公园中,坐着人民公园的中央草坪之中,环看公园周边,是繁华的都市,是高尚小区,是鳞次栉比的高楼,是区政府。
人民公园的北面,靠着三东大道。三东大道(玫瑰路-规划支路)隧道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在建设中,
本项目位于现状三东大道,西起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武装部,东止曙光路,对既有三东大道进行改造,改造全长约1.383千米。
(改造中的三东大道)
其中隧道全长1.017千米,项目建设标准为城市主干道,规划红线宽度50-60米,主线双向6车道,主线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辅道双向4车道,辅道设计速度40千米/小时。
想不到,在花都中心城区之中,人民公园附近,这里这样快建设下沉式式隧道,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永不落伍啊。
而和人民公园一路(三东大道)之隔,乃是花都中轴CBD(即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务活动进行的地区)千亿级文化中心配套:
(网络图片)
不仅有图书馆、青少年宫、剧院,位于项目旁边的花都区政务服务中心(已经投入使用),还有花都区城市展厅落址项目。
人民公园的北面,原有一城中村——石岗村。随着新华城区向北的不断发展,2013年6月,花都区城市中轴线项目正式启动,石岗村实施整体搬迁。
石岗村民,再外过了几年租屋住的日子后,很快迎来乔迁之喜。
石岗新村安置区选址优越,就在原来石岗村的土地上建起。分为一期(感恩苑)、一期(团结苑)、二期(正能量苑)三个安置区,是花都中轴线项目重要组成部分。
(石岗新村二期:正能量苑)
一期位于花都中轴线CBD核心地带东侧;二期位于茶园北路以东、玫瑰路以西、景天路以南,也就是人民公园的北面对面。
2019年8月17日,花都中轴线安置区(石岗新村)摇珠分房活动在花都体育馆正式启动;2021年3月25日上午,石岗村民迎来了石岗新村安置区交房的大喜日子,石岗村村民住上舒适漂亮的新房。
人民公园,作为花都公园的后起之秀,虽然历史底蕴比不上秀全公园,但她却是不断见证了花都发展的历史性时刻。
(网络图片:人民公园)
她见证了三东大道“高大上”的改造,她见证了花都花都中轴CBD的建设及落成,她见证了石岗村人民的回迁。
人民公园,人民的公园,这名字起得好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相信,人民公园,会继续见证花都越来越好的历史性时刻!
(注:除了特别注明外,其余图片均是自拍)
来源:晨友投稿 作者:徐志明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