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圭镇旅游景点攻略(探寻高坪最美村落百年石桥柑橘老窖鸽声嘹亮走进华荣村)
沈芳蕤 • 2023-11-28 02:43:57 • 次
高坪区石圭镇原名石龟场。清乾隆时,初兴集市,有铺户20余家。民国四年(1915年),兴市成场,有铺户40余家,以场中川主庙前石坑内有斗大石龟而名。1952年,将“龟”雅化为“圭”。
华荣村位于石圭镇东南方向,距离场镇3公里,由原华荣村和壁山村合并而来,与嘉陵区李渡镇,岳池县镇裕镇相连,距高坪区城区35公里,总面积4.8平方公里。
百年石桥:历经风雨的记忆
7月18日,记者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顺着蜿蜒的山村小路行走,大约数百米,一座石桥映入眼帘。100年来,桥下的河水缓缓流过,未曾断绝。河水之上,石桥承受着风风雨雨,至今仍人来人往。
这是一座古老的石桥,名为双石桥也叫平桥,穿越了百年风云。春去秋来,历经数百年的沧桑风雨,依然稳稳地立于溪涧上,足见前人建造桥梁的高超技艺。
“以前这是官道,官商通往重庆的重要通道,可惜我们这一代没看见,都是听父辈说的。”68岁的村民毛增全告诉记者,从记事起,这座桥就一直在他们家门口,桥身长约10米,由6块大石头组成。
“年轻的时候,村民们都在桥边游泳,有的摸鱼,有的坐在石桥上欣赏美景,基本上天天来玩。”毛增全说,石桥建成至今百年,历经无数次河水冲击,千千万万马踏车轧,仍安然无恙,前人精湛的石桥建筑工艺于此可见一斑。希望它不被遗忘,能在以后乡村建设中得到更好的保护,让古桥美景世代延续,让后人感叹百年文化传承。
当初,曾在桥上行走过的一代代少年,步入中年、老年……这座历经岁月沧桑的桥,承载了无数人的记忆。
回头望去,石桥、绿树、瓦屋就像是整齐摆放在那里一样,不管是桥面还是地面的斑驳感,都抹不去历史文化的记忆。石桥不仅能留住乡愁记忆,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旧时光依旧,留下的只有褪色的一桥、一砖、一瓦、一木。
柑橘老窖:水果保鲜的秘密
以前,华荣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柑橘。柑橘产量大,如何保鲜?据高坪区石圭镇华荣村党总支副书记刘顺艳介绍,在当地,果农有一种办法,能把采摘下的柑橘储藏5—8个月,也就是第二年的5、6月份,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刘顺艳家门口,有一个特殊的地方。这个地方,能让柑橘储藏5—8个月,“这是我家的地窖,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冬暖夏凉,能存两千多斤柑橘,柑子下到窖里后,可以储存至明年的五六月份。”刘顺艳表示,柑橘采摘后,鲜果在正常的环境中放不了太久,容易坏,必须放在老窖里储存着。
顺着刘顺艳的手指,记者发现,这是一口上世纪70年代的地窖,外形简陋,石盖封住洞口,打开后,里面则是一堆黄灿灿的柑橘。
而在当地,几乎人人家里都有这样一口老地窖,虽然只有2米的深度,几平方米的空间,但带来的储藏效果却非常好。“储藏期内,村民可以根据商场价格,选择销售时机,以前最贵的价格在第二年的6月左右,柑橘售价能翻一倍。”刘顺艳表示,这些年来,华荣村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存储柑橘的方法也在不断地进步,但可能村里唯一不变的是这一口口老窖带来的“温度”。
“鸽”声嘹亮:群众致富的“密码”
近年来,在培育和推动产业发展中,华荣村因地制宜,瞄准特色养鸽产业,小小的鸽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咕咕咕……”未近鸽舍、先闻鸽声。记者走进石圭镇华荣村壁山鸽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只见笼舍整齐排开,鸽棚里鸽子肥硕可爱,毛色光滑,它们或追逐或觅食或育雏,不时传来欢鸣,每一只鸽都体态匀称,体格健壮。
作为璧山鸽业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刘顺艳正在检查鸽子的生长状况并仔细记录着,将一枚枚小巧玲珑的鸽子蛋收集在桶里。“这些鸽子就如同我的宝贝。只有精心饲养,鸽子才长得好,孵化率才高。”谈起养鸽,他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开心地打开了话匣子。
目前,刘顺艳的鸽棚养殖有白羽王鸽、中山石岐鸽、卡奴鸽三种品种的鸽子,养殖规模达到了种鸽3000对,年出栏乳鸽25000只,出售鸽子蛋3万余枚,年利润可达20余万元。
一个人富不算富。刘顺艳成立壁山村“鸽业协会”,带领24户村民一同养鸽,免费为村民提供种鸽,传授技术,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一个村子的发展总是由老到新,华荣村就像是一位耄耋老人,百年石桥、柑橘老窖等岁月的痕迹在它的脸上似乎多了一些,然而,在新旧时光的交替下,华荣村却又走出了一条鸽子肥、产业兴的美丽“新”村路。
全媒体记者 唐静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