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中东铁路俱乐部旧址游玩攻略简介(有着109年历史的哈尔滨中东铁路俱乐部旧址)
沈芳蕤 • 2023-11-28 14:27:16 • 次
哈尔滨,是一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从1898年起,中东铁路的钢轨由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开始铺入中国境内,哈尔滨作为这条铁路交会点上的铁路中枢,迅速从一个晾晒渔网的乡村小镇突变为国际化大都市。铁路的兴建与发展,不仅造就了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也记录了这座城市历史进程中的铁路情缘。铁路的建设带动了哈尔滨的发展,这座城市中的许多故事与建筑都因兴建铁路而留了下来,哈尔滨到处都渗透、展示着铁路建设的痕迹。伴随着铁路的进程,哈尔滨一步步发展成了融汇中西文化的国际化都市。
走访当天的天气格外晴朗,整幢白黄配色的建筑在蓝天、绿树的应衬下显得格外娴静、典雅。
中东铁路俱乐部座落于哈尔滨南岗区西大直街84号,属于哈尔滨一类保护建筑。建于1903年,1911年12月2日竣工,设计师为康·赫·德尼索夫,砖混结构,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仿莫斯科大剧院风格。基座以磨光石砌筑,正立面中间四根爱奥尼式壁柱,烘托丰富的檐口山花。两侧立面女儿樯作凸起于檐口线相连的小山花檐。建筑有倒券脚雕饰。主入口并不设在建筑中心段,而设在左侧。
1896年6月3日,沙俄与清朝签订了《中俄密约》,在黑龙江、吉林兴建中东铁路。1898沙俄决定将原设于海参崴的铁路工程局迁到哈尔滨。1903年便在大直街上兴建中东铁路管理局和中东铁路俱乐部。1903年开工后不久便爆发了日俄战争,1911年哈铁文化宫才交付使用。当时总面积约合3020平方米。后在1919年、1923年两次扩建,现在建筑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1935年,日本占领中东铁路后,将俱乐部改名为“厚生会馆”。1945年成为“苏联红军会馆”,后几经易名如“中长铁路中央文化馆”等。1956年,改为“哈尔滨市铁路文化宫”。现为哈尔滨铁路博物馆。
总有不完美,才会有遗憾,对于历史建筑来说大概也是这样吧。最初该俱乐部是电影和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场所,也是中东铁路高级官员们的娱乐集聚地。俱乐部除有剧场、舞厅、台球厅和餐饮设施外,在后院有木制的凉亭和一个半球形的露天剧场,绿化带和休闲长椅一直绵延到文联大院外(当时是中东铁路中央图书馆)。木制的半球形的露天剧场,被铁路职工亲切地称为“半拉瓢”,是合理用声学原理精心建造的,台上唱歌、讲演根本不用麦克风。1936年有世界歌王之称的夏里亚宾,曾经在此演出而轰动一时。中东铁路公司督办霍尔瓦特的夫人,以特殊的身份在这里开办了“华俄栖流所”,一时间这里成为流放人们的“圣堂”。1961年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10场演出中9场演出,包括闭幕式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毁,绿化带和休闲区亦被占用做了体育场,目前只剩下了西大直街的这栋建筑。
中东铁路建筑群承载着近代以来中俄、中苏两国交往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忆,又是中西文化交融互鉴的物质见证。该建筑是中东铁路时期一座难得的建筑艺术珍品。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