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杨开慧故居游玩攻略简介(锦绣中华之沉思杨开慧故居)
沈芳蕤 • 2023-11-28 18:46:50 • 次
杨开慧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板仓屋场,始建于清代乾隆末年,占地约1400平方米,现存大小房间36间,土砖木结构,为普通农舍建筑风格。
故居是杨开慧童年和少年时代成长及后来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就出生在这里,12岁随家迁居长沙。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回这里居住,直至1930年10月被捕,同年11月14日牺牲,年仅29岁零8天。
杨开彗再也没能回到这里。
在故居参观了一下后,来到1982年3月6日、1990年8月1日两次修缮时,在墙缝中发现杨开慧写给毛泽东七篇情书的地方,长久地站立。
我仔细观察着夹墙中藏情书的地方,我曾认真读过这7封情书,娟秀得让人颤抖的笔迹及倾述,希望与失望交织,哀婉凄楚。
杨开慧活着的时候,这7封情书没能送给毛泽东。
毛泽东活着的时候,也没能看到这7封情书。
杨开慧这份思念的火烛,未能照耀到毛泽东的世界。
我不明白。
我曾经用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一直在想,那个她深爱的男人在秋收起义前后,就在板仓附近,为什么不把她和孩子们接到身边?为什么要让29岁的她倒在血泊中?
我曾经站在湖北武昌都府堤41号的毛泽东同志故居前,仔细回望过他们两人和他们的孩子们最后的岁月,那是一个后来的伟大人物和她在一起的最后的快乐时光!
这个后来的伟大人物是铁石心肠吗?我问我自己。
我开始穿过历史的烟云,去回望那段历史。
1921年,28岁的他对20岁的她说,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后来,30岁的他对22岁的她说,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后来,正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他在给杨家的信中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再后来,1957年,他继续对离开人间27年的她说,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我站在这里,潸然泪下。
我懂了,一个铁石心肠的男人是发不出这样的心声的。
我突然明白了,一个心怀天下,苍天社稷,劳苦大众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一个在历史的星空中闪烁的诗人,在内心深处,是着有如大海一般深重的柔情的。只是,只是需要牺牲一些什么的。
他自己也说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征程中,有无数的人倒下,包括他的“骄杨”杨开慧。
杨开慧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2月,杨开慧故居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19年9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