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洱海攻略(冬日里的洱海)
沈芳蕤 • 2024-02-25 09:39:12 • 次
冬天来临,高原明珠洱海南岸的下关,不愧“风城”之誉,昼夜不息的大风吹到脸上好似刀割一般,早晚时分,让人甚至不敢在户外过多停留。昨天夜里突降大雨,懒懒的一觉睡到太阳当空,起床后冒着清寒在洱海边来上一段舒慢的行走,看到万里晴空之下水天一色湛蓝的洱海,正倒映着苍山顶上的一层薄雪,感觉天地之间又增添了一分绚丽的冬日美景。
冬天里怕冷,但最怕的还是风。不仅下关,包括整个洱海周边的成年白族妇女,都喜欢戴一个象征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头饰,俗称“包头”,巧妙地将“风花雪月”的内涵寄蕴其中,同时也就成了我们大理白族最鲜亮的文化名片。而正是在这样的酷寒时节,让人迷醉的是路边一抹抹开得正艳的樱花,万紫千红,灿灿烂烂,乘着暖暖的冬日阳光,许多新婚的青年男女,在一树树花下幸福忙碌地拍着婚纱。我一时想到,大理多好!有这样一面洁净无比的高原湖水的映衬,“风花雪月”四绝奇景,常常可以在一夜之间同时在这个城市汇集——有时竟无须季节与时令的强求。
而所有这一切,也只有到了洱海之东,方能看得清这景观的全貌,而且有了苍山白雪和秋冬花草树木的色彩变化,也才能更加明晰地看清这一派碧水青山。
是的,如果说洱海西岸村落密集,北岸安然如初,南岸高楼林立,那么洱海东岸,就是地质结构变化最复杂,自然和人文景观最为壮美的地带,高山、峡谷、山坳、平坝、岛屿、溪流、湖滩、港湾、湿地、田园、沙洲、礁石、绝岩、村庄、集镇、城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之千百年来沿岸居民的生息繁衍,构成了这一种层次分明、变化多端的独特的美。
下和湾之后是南村海湾,沿岸一块块柳林密植的湿地,严冬之下,淡淡一小层未及掉光的柳叶泛着枯黄色,遮挡了远处芦草的枯白,同时也遮住了夜晚和清晨的严霜。树下的沟渠边,至今还有一丛丛青嫩的水草。寻访洱海,你从来就无须特意安排时间,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都可以收获一个绚丽多情、千姿百态的洱海。包括现在也一样,冬日里水落石出,柳林之下原本长满水草的滩地便都裸露出来,就成了游人探访和婚纱摄影的理想国。
透过柳林,湖滨略显苍凉的湿地依旧生机勃发。时令变化,真正属于洱海的主人又回来了——那些久违的水鸟,正悠然自得地徜徉在这一湖净水之中,忘情地游水、嬉戏、觅食、歌唱,穿着白色、黑色,或是其他色彩的礼服,不用刻意地梳妆打扮,也从来不会雕琢涂抹,但谁都无法掩盖它们最原初的美丽。而且让人感叹的是,仅仅一层薄水,就隔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生存世界。
风平浪静的时候,天是蓝的,水也是蓝的,在近处的鲜亮之中,我能够看到水平如镜的湖面,倒映远近的云朵、群山和湖中的渔船、枯木,以及清澈的水底生态。然而在天气阴晦的日子,狂乱的下关风却把洱海吹成一面发皱凌乱的湖,对应着黑沉的天空同样泛出一种黑沉的可怕。但湖水却并非全黑,一波波起伏的浪花,翻卷成一团团白色,遍洒在浪尖之上,渐有渐无,让人眼花缭乱。更使我惊诧的是,狂风暴雨之下的洱海,竟然是水鸟们的温暖家园。
走进湖湾里的湿地,小桥旧道,浅滩平湖,柳岸沙堤,湖波掠岸,尽管水草苍白无色,却依旧诗意无穷。行游其中,我不禁要赞叹一句:洱海真好!
来源: 大理日报
原标题:冬日里的洱海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张如尘
审核:字丹瑶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