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古镇一日游攻略(朱家角一日行)
沈芳蕤 • 2024-02-28 03:07:53 • 次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千年江南古镇。上海市民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朱家角的。我查了一下百度,朱家角镇是在宋元年间形成的小街镇。明朝时随着水运交通便利和民间商业的日趋发达,朱家角镇渐成大镇。明末清初朱家角镇粮米商贸兴起,经营粮米的店铺有千家之多,从中可窥见当年朱家角镇的繁华。朱家角镇又被称为珠溪,至今位于镇上的公园仍被冠以珠溪园。上海和江浙两省有许多小镇都挂着千年古镇的牌子招徕游客,真假难辨。但称朱家角为千年古镇倒是有实据的。
朱家角镇是青浦第二大镇。青浦镇到朱家角10公里。坐地铁17号线从新城站至朱家角镇3站可达。乘公交车27路从中山医院站到朱家角站4站可达。骑自行车不到1个小时就到了。一直想找机会好好地去朱家角老街走走,玩个尽兴。恰逢朋友哈来娣医生邀我夫妻游玩朱家角课植园。哈医生是我老婆江医生的卫校同学,为人热情豪爽大方重情义。
江医生和她很是投缘,经常玩在一起。哈医生1974年卫校毕业后分配在西岑卫生院,以后调到朱家角卫生院,退休前在青浦盈中卫生院工作。哈医生是朱家角本地人,自然对朱家角熟门熟路了。2022年1月21日上午我夫妻2人带了9岁的外孙,哈医生也带了她7岁的小外孙女,5人同坐一车,哈医生开车去朱家角镇。
朱家角老街的进口处位于新风街,进口处左边有2株400年树龄的银杏树,进口关卡有工作人员提醒游客戴口罩,不收门票。走20米路就到放生桥。放生桥为五孔的大型石拱桥,古朴厚重,是朱家角镇标志性的景点。建于明清年间 ,桥长70米,宽5.8米,走在桥上,视线开阔,桥两边的明清古风特色建筑尽收眼帘。桥下是宽阔的漕港河。朱家角常有信教的人把从市场买过来的鱼拿到放生桥下放生到河里。下桥就走在北大街的石板街路上了。
朱家角古镇有9条老街,最热闹的地方当属北大街。北大街长约300多米。街两旁商铺卖的都是各种特色小吃。说北大街是朱家角老街的美食街毫不为过。我们买了海棠糕,馅是赤豆沙。和其他地方卖的海棠糕比较,这里的海棠糕个大馅多。烤五花肉,每条50元,大约在一斤左右重。我们25元买半条,和红烧五花肉相比,烤肉肯定更香更好吃了。
北大街这个地方很适合那些喜欢品尝美食和购物的游客。孩子喜欢吃米饼,10元钱买一包送一包。肉粽店的阿婆站在店门前兜售肉粽。每只鲜肉粽6元,买5只就送一只。稀奇的是北大街肉粽店的门上到处都写有中央电视台专访或上海电视台专访的字样。当然是店家为生意好做而打广告。我估计可能电视台的人到北大街拍片子,和店老板寒暄打了个招呼问了几句话,就成了电视台专访了。
走到一家售卖油爆鱼虾店名萍按阁小吃的店铺。油爆小鱼小虾每盒25元。大一点的油爆虾每盒35元。老板很会做生意的,他手指着装在盒子里给游客试吃的油爆鱼虾说:“你们帮我吃掉点,觉得好吃就买点带回去。”我也老实不客气地吃了起来,觉得很好吃,鱼骨都油炸酥了,即使大点的穿叼鱼,鱼骨也炸酥了。小鱼小虾肯定是野生的,25元一盒也不贵,两个人50元买2盒吃顿饭应该吃得很舒服了。我和哈医生每人买了2盒。
上午哈医生带我们走了老街主要的5条街:北大街,东井街,西井街,东湖街和西湖街。带我们去看她从小居住在朱家角老街的房子。房子位于北大街,可惜不是街面房子,否则每年的租金要10多万了。中午在老街八仙楼饭店用过餐后,哈医生带我们去位于西井街的课植园。
课植园是一座临河而建的庄园式的园林建筑。是一个叫马文卿的人在1912年建的。取名课植园,有“耕读”之意。建园费时15年,耗银30万元。庄园是马文卿的私家花园。马文卿曾经商,当官,还出洋,见过大世面。当地人对马文卿的口碑还算不错,由此可见马文卿是个很有钱且有些知识文化的开明地主。
进课植园每人门票20元,孩子免票。课植园内有各种房屋200间。哈医生感慨地说:“以前这里是朱家角中学的校址,我中学就在这里上学的。”我明白了哈医生带我们来课植园是旧地重游。这里是她读书的母校,这里有她少年时的记忆。 走进课植园内,一般城市公园里的亭台楼榭,荷池假山,石碑长廊这里都能见到。园里还辟有蔬菜园地,种植各类果树,冠名为稻香村。课植园西南角还有一条小九曲石桥。这里有些空旷,添上这座九曲桥,这块角落就和整个庄园融为一体了。
天气阴冷,课植园里只有我们5个游客。本地人以前肯定都来过,不会再花20元的门票钱进课植园的。那些对私家庄园的园林建筑感兴趣的外地游客到朱家角,倒是可以来课植园看看。其实各地公园都大同小异,一般到朱家角古镇游玩的游客,可以到镇上的珠溪园去看看。和课植园不同的是,珠溪园是现代的公园建筑。珠溪园不收门票,是朱家角本地居民经常去休闲养生锻炼的地方。
我去年11月曾和几个朋友来朱家角雅润阁饭店吃饭。到朱家角东大门下车,走几步路就到雅润阁饭店。饭店套餐中餐晚餐2顿10人1200元。中餐19个菜,晚餐14个菜。当然是要提前预约的。中餐后大家或去饭店的歌厅唱歌,或去珠溪园游玩。我也去了珠溪园。
听熟悉珠溪园的朋友说,解放前珠溪园是朱家角蔡家的墓地,解放后被政府没收,1956年改为公园。1990年更名为珠溪园。80年代后蔡家才被平反的。珠溪园内林木青翠,绿草成茵,环境幽静。园内本镇居民拉二胡唱沪剧,坐亭子里打牌茗茶,沉心静气于太极意境。在朱家角老街玩累的游客,可以去珠溪园休憩片刻,再坐车返家。
朱家角镇是个文化底蕴很浓厚的地方。据我原来工作单位的青浦区图书馆做的调查统计,朱家角镇人均藏书量在全区各乡镇里是排名第一的。我有一个同学是朱家角人,退休前在青浦文化馆工作,是青浦报的编辑。他家在朱家角就是开豆腐店的,他据此写了一本书《朱溪凡人》,生动再现了当年朱家角人生活场景。我还有个朋友也在文化馆搞摄影工作。他送我一本他拍摄的朱家角的摄影作品。这些摄影作品在上海和全国的摄影大赛中都得过大奖。
哈医生带我们玩过朱家角老街后,带我们来到漕港河边的福记甜品店,叫了几份甜品。我是第一次进甜品店。我问哈医生这里来过几次,她回答我:“经常来。”我默然,看来我已经和现代社会脱节了。 夜幕降临,冷风阵阵。古镇华灯初上,炊烟袅袅,肉粽飘香,歌声传送,灯火暖心。
江医生,哈医生和2个外孙。以放生桥为界,过桥就是朱家角北大街了。
北大街石板路两旁的商铺里琳琅满目,卖的都是各种小吃。当天天气阴冷,上海人管这种天气叫阴丝天,阴丝冷。人感觉很不舒服。往日北大街人头攒动,今天的北大街上游客少了很多。
天冷,街上游客不多。石板路两边的商铺建筑倒是明清风格的老房子。
两家贴隔壁的肉粽店都挂着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专访阿婆粽的牌子,门前各有一个阿婆站着。街对面一家肉粽店也一模一样的挂着电视台专访牌子。
这是家卖油爆鱼虾的店铺。老板鼓励品尝试吃。哈医生在用支付宝付款。
充满文化氛围的老街
课植园正墙门,沿河有船舫,河埠,石驳岸。门开得很小,走进去却是一片天。有5.3万平方米之大。
哈医生说,这间屋子的楼上以前都是教室。
哈医生说这间屋子以前也是教室,学生在这里上课。
课植园内的书城,上拱形岸桥,可进入藏书楼。
古色古香的藏书楼。这个马文卿是个有品位的文化人。

园内树木葱茏,太湖石砌成的水池更显古朴。
2021年11月我和骑游队的朋友来过朱家角,在珠溪园留影。左三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