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杨柳青镇一日游攻略(杨柳青)

沈芳蕤 2024-03-01 02:52:54

摘要:吴承恩《泊杨柳青》:“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天津有座千年古镇,最近几年比较火,尤其是在景区和自媒体的宣扬中,御河、运河古镇、石家

吴承恩《泊杨柳青》:“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

天津有座千年古镇,最近几年比较火,尤其是在景区和自媒体的宣扬中,御河、运河古镇、石家大院、赶大营的津门商帮等等,对于未能一睹真容的游客诱惑力还是非常大的。

我虽然前几年经常去天津,海河两岸的景点逛了不少,但杨柳青因为地处城外,但也一直未能成行。

前几天一次天津的旅行,在朋友的怂恿下,正好在归途的路上,于是驱车前往,结果这次有点乘兴而来,扫兴而归,感觉与网上的说的以及我索期待的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杨柳青的历史源远流长,始于何时好像也难以考究,最早叫“流口”,后复名“柳口”,不过到了金贞祜二年(1214)有了“柳口镇”建制,元末明初更名为杨柳青镇,于是有了后来的御河古镇杨柳青的商贾繁华。

初到杨柳青,导航杨柳青古镇停车场即可。下车第一眼,或许会让一圈飞檐、翘角、古香古色、富丽堂皇的仿古建筑给骗了,以为这个名声在外的古镇一定会带给你惊喜。

其实这些不过都是后来所建的商业区,也就是所谓的游客集散中心。除了集散中心有个关于杨柳青年画艺术的展厅,好像都是所谓的门头房,卖年画作品的居多,但感觉不到那种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风情。

穿过集散中心,东南方向南运河边上,有一四柱重檐牌坊,正对南运河,正中有杨柳青三字匾额,背面为“诸锦柳润”,牌坊下的地面上为本地非遗年画素材的浮雕画。

牌坊之南就是被称为“御河”的南运河,河畔杨柳青青,画舫游弋,自有水乡水韵。运河边上还有有以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为素材的的精美雕塑,也算是古镇的标志吧。

牌坊西临就是被称为“津西第一宅”的石家大院了,原为清末津门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住宅,宅名“尊美堂”。大院始建于1875年,据说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宅,包含18个院落,均为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其中院内戏楼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封闭式民宅戏楼,有“天津第一家”、“华北第一宅”之称。

石家大院是杨柳青地区特有的赶大营和胡同文化的融合,并受漕运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杨柳青文化的缩影,其精美的砖雕、石雕和木雕等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因而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单独的一处院落也被评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石家大院西、北则是复建的杨柳青风情街,按照路标或者路牌所示,这里应该有久家大院、广东会馆、大清税局、关帝庙、安家大院、安家祠堂、成兴号韩家等等民居和古建筑,但一路走下来,却发现虽然青砖黛瓦的建筑非常精美和厚重,包括临街的商铺几乎没有几个开门,新建的痕迹太重,没有什么历史沧桑的韵味,当然甚至有些景点只能看到路标,景点无从寻找。

安家大院看起来还有点历史沧桑,但要单独收门票,故也没有进入。关帝庙富丽堂皇,进去一看,妥妥新建的景点,而且关帝庙里播放着佛教的禅音,感觉有点不伦不类。

古镇转了一圈,给我的感觉是,当初建设初期设计的商业气息浓郁,而原来古镇应有的烟火气一点也不见,纯粹的商业化古镇,对于来此游玩的人来说,好像就失去了吸引力。所以,虽然是个周末,古镇内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游客,好在石家大院内游客还不少,或许它们看完之后就离去了。

杨柳青最大的宝库应是年画了,只是在游客集散中心看到不少卖年画的门店,而能够真正让外地人见识一下非遗传承的年画制作工艺,或者研学,或者现场泼墨,却难以寻觅。

杨柳青,御河之滨的千年古镇,没有了烟火气,单纯打造的商业化古镇,除了石家大院,好像都没啥好玩的。虽然它经常被夸的好似一朵花,但奢华的背后没有了人间烟火气,恐怕也难以长久。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