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创(旅游文创火出圈)
沈芳蕤 • 2024-03-03 10:42:20 • 次
从网红雪糕的battle,到博物院的考古盲盒追捧,在年轻人成为旅游消费主力的当下,文创成为旅游商品开发的热门话题。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文创产品竞争进入了“下半场”。
在众多旅游+文化的组合模式中,文创类产品业态无疑是文化与旅游最直接、最有延展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结合,创意创新驱动力更强。为了打破传统、赢得竞争力,打造文创产品成为近年来各大旅游城市和知名景区的必然选择。
尤其是最近文化和旅游部专门下发通知,提出要大力推进旅游商品创意提升工作,文创产品一时风头无两。
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游”是消费群体的行为特征,而消费的增值部分是“购”和“娱”,这其中,“购”是增值的主体。旅游要实现文化消费的引领。于是,各地纷纷将发展旅游购物消费作为抓手,但多年来,景区旅游购物依然不温不火,低端商品仍是旅游景区市场的主体。
即使今年火了文创雪糕和盲盒,我们国内大部分的旅游产品依旧被认为缺乏设计,千篇一律且质量堪忧。纸扇、印章、纪念杯、钥匙扣、鼠标垫……走哪里都是相同的东西,谈什么文创?
在故宫文创爆火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景区为了减少“门票经济”依赖,纷纷寄希望于旅游文创领域,探索提升景区二次消费能力。然而,文创市场看上去一片火热,但与景区文创“热供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旅游文创消费者“冷静”的消费态度。遗憾的是,有些旅游文创产业非但不能成为景区利润增长点,反而成为景区的财政负担,花钱又赔钱。甚至离开了景区补贴,某些旅游文创企业只能关门大吉。
虽然在“雪糕大战”中,部分景区短期内赚足了眼球,也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但文创想要持续 ‘吸睛’和‘吸金’,景区还需更加努力。那么什么是成功的文创产品?
好的文创产品必须要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文化基础,二是独家个性,三是要能掌握当下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喜好。故宫文创系列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它抓住了自己的特有的文化,又能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
现在文创产品开发有一个误区,就是过度强调文化和创意,忽略了产品属性,对市场定位缺乏考虑。归根结底,文创产品还是产品,是产品就要卖出去,不然就是无根之木。对于文创产品来说,它首先是一个“产品”,其次才是一个“旅游文创产品”。
很多时候业界一提到旅游文创产品首先就是关注旅游元素、文化元素,要如何如何有创意,但往往会忽视产品的核心属性是基石,只有功能、品质过关,旅游元素、文化元素赋予它的附加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果连基本的品质都不能保证,所谓高附加值的文创产品将是空谈。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文创产品绝不仅仅是卖雪糕、明信片、盲盒,最重要的是对独一无二的文化主题的挖掘与表现,对优秀文化的弘扬。文创产品要与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真正融合,才会更具生命力。
同时从产品的角度来考虑,除了文化、创意,实用性和价格是决定文创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那些动辄数百元上千元的装饰品,肯定不是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在融入文化的同时注重实用性,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才是文创产品开发的正确思路。
本文转载于:联合视讯、中国文化报、中国经济网、人民日报人民文旅、洛阳网-洛阳日报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