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公园(图说全州游湘源文化公园)
沈芳蕤 • 2023-09-13 02:59:24 • 次
2023年7月8日,在全州三江口码头逗留一会,拍了几张灌江汇入湘江汇合口的照片后,驱车沿湘江边的公路而下,走不多远,看见江边似乎有一座小公园,于是,我们将车停在路边的一个停车场,下来走走。
马路对面,有一个住宅小区。
湘江在雷公岭处纳灌江、万乡河两条江之后,江面陡然扩大了好几倍,俨然一条大江的模样。
站在马路边上拍一张。
一座造型古朴精美的石牌坊立在公园的门口。
横额上写着“湘水源”三个大字,四根立柱,题有两副对联。
其一:行人半入炊烟里,报到南邦第一城。
仔细一看,原来这并不是对联,而是摘录出来的二句诗。
诗出明代官员张吉所作的七绝《全州》其五。
张吉是江西余干人,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贵州布政使。
不过,牌坊立柱上雕刻的是诗句,而不是对联,总觉得不那么完美。
另两根立柱刻的是一副长联:
水从碧落湍,岳湾留胜迹,驻五千载文明史,三百家骚客情,有舜歌妃泪,柳记张题,江声不舍潇湘去。
山自昆仑发,龙脉贯南华,睨七十峰揖让身,九万壑卿云意,郁宝谟文渊,蒋辞谢赋,旭日常携紫气来。
联为原广西日报社理论部主任吕朝晖所撰,写得非常有气势和有内涵。
旁边放着两块巨石,其一刻绘着“全州湘水源文化公园浏览图”。
另一块刻着“湘源文化公园序”。
我发现一个问题,这个公园的名字尚未统一,一会儿叫“湘水源文化公园”,一会儿叫“湘源文化公园”,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正对牌坊大门,有一尊石像。
牌坊大门的背面。
柱上所书,好像也是选录几句诗句,而不是对联。
周边的场地上,立了一些雕像和种有花草树木。
这三尊石像,为全州的历史名人。
正对大门,立有一块巨石,上书一篇《全州赋》。
赋曰:
远古独称零陵,一览华夏无双。秦皇置县,汉武设郡,隋唐并称湘源,五代方立全州。时移名变,瑞泰相留。人谓蛮荒之域,不识历史悠悠。畿疆虽远,士风化于中区;离方古郡,不乏物产济济。形腾之地,连三秦两广之津渡;要塞之冲,拒粤西湖湘之咽喉。
下面还有蛮多内容,未能尽录。
巨石的右侧,立着一尊坐像。
像为蒋琬所立。
蒋琬为三国时期蜀国名臣,为诸葛亮颇为推崇和欣赏之人,评价其为“社稷之器”,“托志忠雅”,诸葛亮死后,蒋琬主持国政,有功于国。
在以前的资料中,蒋琬多被认为是湖南湘乡人,因此,此处将蒋琬列为全州人,目前尚有争议。
《全州赋》巨石耸立的高高石像,为明朝的政治家蒋冕。
蒋冕是全州历史上职务最高的人物,也是广西唯一担任过宰相的人。
蒋冕是全州第一位解元,从小聪明过人,十岁过目成诵,十五岁中解元,二十五岁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历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等职,最终拜为内阁首辅。
蒋冕的侧像。
蒋冕头戴官帽,手执竹简,俯视着芸芸众生。
赵献素像。
赵献素为全州绍水镇人,明万历壬子(1612)举人。初任修仁教谕,提出:“人而不学,知识庸陋,其于草木相去几何?”后历任国子监助教、工部水司员外郎、吏部清吏司郎中。崇祯初年,崇祯皇帝钦命他总理粮储、稽核兵马,监督雁门关大霸草场,兼管屯种盐法。赵到任后,排除阉党,革除旧弊,保证了前方粮草供应。又上奏简政、救荒二策,被采纳,并提为吏部侍郎。后因阉党擅权,事不可为,遂致仕归田。
蒋昇像。
蒋昇为蒋冕的兄长,比蒋冕大12岁。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兄弟俩同登进士,后来兄弟俩也同为尚书,蒋昇官至户部尚书,蒋冕曾任礼部尚书。“兄弟两尚书(蒋昇、蒋冕),一门四进士(蒋肇、蒋林、蒋良翊、蒋良骐),三代三翰林(蒋肇、蒋林、蒋良骐)",成为当地佳话。
公园中摆设刻有警句的巨石。
巨石上刻有一个大字,为法字的繁体。
公园的对面,有全州县体育馆。
公园之侧,碧绿的湘江流过。
这段防洪堤,建设的标准比较高,算得上是桂林最漂亮的防洪堤之一。
体育馆旁边的住宅小区。
全州的这尊舜帝像,高38米,是中国最高的舜帝像,仅比湖北荆州的巨型“关公像”低10米。但是,湖北的那座“关公像”因未批先建,在舆论界引起轩然大波,尚未完工,就被拆除了。
这座舜帝像也曾引起过风波,湖南永州有位退休干部上书住建部,要求拆除该像,但未能如愿,这座舜帝像至今还好好地耸立在此地。
但引起的争论远远没有结束。
全州和永州两地,前几年为到底哪里才是真正的舜帝墓葬地起了争执,两地的文人学者引古论今,投书媒体,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舜帝是古代历史上传说中的人物,姓姚,名重华,简而言之,名叫姚重华。
大概在公元前2150年左右,舜帝“生于姚墟,因以为姓”。舜帝为轩辕黄帝八世孙,为华夏民族共同始祖之一,“三皇五帝”之一。
传说舜帝每个眼睛长有二个瞳孔,性格和善,善于制陶。尧帝禅位于舜,舜帝即位之后,虚怀纳谏,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
舜帝晚年禅位于大禹,《史记》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由于年代久远,当时也没有文字记录,后世根据口耳相传的故事将舜帝的事迹记录下来,加上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理解起来有多重含义,造成后人为此争论不休。
比如舜帝生于姚墟,如今有河南濮阳、山东鄄城、陕西安康和浙江余姚等几个地方争说自己才是真正的姚墟。
至于舜帝墓葬地,江南九疑,原史家公认是永州宁远九嶷山,但前些年全州部分人士认为零陵最早的郡地在全州咸水一带,九疑则位于全州大西江,因此认为全州才是舜帝的墓葬地。
咱们作为吃瓜群众,无从认定谁对谁错。毫无疑问的是,只要与舜帝陵扯上点关系,对自家的旅游业发展,必有莫大的助益。
舜帝注视着北去的湘江,也许会感慨万千。
不单墓葬地有争议,这条湘江水,也有不小的争议。
这条江,自秦始皇以来,都称为湘江,秦始皇为征服百越,修了灵渠,将湘江水分出部分到漓江,名为“湘漓分派”,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通起来,这才打了胜仗。可是,2016年水利部将湖南蓝山县的野狗岭定为湘江的发源地,承袭下来的观念和名称自此被颠覆。水利部那班专家们,岂不是在添乱吗?
那么,全州这条江,还叫不叫湘江呢?
正是:
湘江源头争未休,
姚墟九疑疑窦留。
古人难料身后事,
但写遗嘱解烦忧。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灌阳人在灌阳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