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火烧屿(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
沈芳蕤 • 2023-09-21 18:25:07 • 次
2000年6月,原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宗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建议尽快批准建立厦门中华白海豚人工驯养、繁殖基地,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在《国内动态清样》(2000年6月13日新华通讯社)上批示。
2006年,全国首个中华白海豚救护基地——火烧屿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基地位于厦门市无居民海岛火烧屿东南侧,由濒危物种保护中心、海豚救护基地和鲸豚启智乐园组成,拥有海豚馆2座、中华白海豚科普馆1个,配套有多媒体教、实验室、办公室等资源,兼具海洋珍稀物种自然保护、科普宣传、学术交流、科研实验、生态观赏等功能。在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珍稀海洋物种救护、海洋意识科普教育、鲸豚科研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基地被福建省少工委评为“福建省红领巾校外体验示范基地”。
濒危物种保护中心
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设有近600平方米的中华白海豚科普展示厅及值班室、多媒体会议厅、解剖室、实验室、资料室、观测监控室、办公室和管理用房等。
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
面积2348平方米,主要发挥救助与繁育的功能作用,用于海豚的救护、休养医护、繁育和科学研究。
中华白海豚科普馆
总面积560平方米,包括序言厅、中华白海豚主题厅和其它珍稀物种综合厅三个展厅,目前馆内珍藏中华白海豚、中华鲟、文昌鱼等珍稀物种实体标本150余件。
来源:福建省林业局办公室(宣传办)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