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医巫闾山门票(地方文旅在文化大潮中的兴衰医巫闾山之我观)

沈芳蕤 2023-09-23 20:13:13

摘要:2023年旅游终于随着疫情的管控结束,迎来了井喷式的热潮,但在这一热潮中,各个地方的文旅却收获不一,有的踏着主流文化而蓬勃向上,有的随着文化边缘化而日渐式微。文化和旅游本身就

2023年旅游终于随着疫情的管控结束,迎来了井喷式的热潮,但在这一热潮中,各个地方的文旅却收获不一,有的踏着主流文化而蓬勃向上,有的随着文化边缘化而日渐式微。

文化和旅游本身就密不可分,无论是自然风光、山水田园,还是宗教历史人文景观,没有文化基因、没有人文情怀的文旅景点终将面临空洞化和边缘化,而能够与时代文化大潮相同频、与文化主流相传承,这样的地方文旅终将傲立潮头。

时过境迁原本的优势在文旅全球化的竞争中优势不再

相比于古时候的车马慢,现在自驾、高铁、飞机,国内以及国际旅游已经真的可以做到说走就走。旅游网站、旅行社、视频导游、各种旅游攻略,更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已经对景点可以有个全面了解。

但这也直接让各地的文旅景点直面世界范围的竞争,原本因为交通不便形成的地方热点,一旦放眼全国、全球,自然资产的优势不再。

前两天去了北镇的医巫闾山,明显看到这座曾经从元代以来,皇帝登基必访的北方名山,日渐式微,虽然8月份门票五折优惠,仍然门可罗雀。与周边北普陀山、笔架山、凌海九华山、义县奉国寺以及北镇大芦花景区和青岩寺的竞争中,文旅地位正在下降。有个数据说明了整个辽西旅游市场地位,沈阳大连丹东这个金三角旅游带,吸纳了辽宁全省82%的游客,辽西仅仅占11%。

如果仅仅将之归入经济地位、人口发展,并不客观,同样在辽西的义县奉国寺,这座辽代古寺,在2023年五一旅游季中,域外游客占比超过80%,可见资源禀赋的吸引力如何还是仅仅停留在自然资源,没有文化基因,影响力和地位必然下降。

我在医巫闾山看到了乾隆和道光的真迹题字,但不仅没有放大宣传,反而略显破落,乾隆题字仅仅以一块玻璃保护,但玻璃已经污渍满满,想拍下来都很困难。

蜡像馆更是残破不堪,甚至连灯光都没有,估计这几位清朝皇帝都在想,朕何以落得与子民秉烛畅谈的机会都没有?

论历史地位,医巫闾山与长白山、千山齐名。但放眼全国,奇比不上黄山、险比不上华山、宗教比不上九华山、普陀山、五台山。

论人文历史,虽然有清朝几代皇帝巡视的加持,但却少了文化的高度,无论宗教还是人文,同时更难以看到时代文化的浪花。

如果同样对比,江西的婺源,单论自然景观、田园风光、人文建筑,可能都和江浙的很多景点有差距,但为什么近年能异军突起?

一个核心就是资源整合,婺源推行的是将11个景点村落整合,推行婺源通通票,5天210元,特价170元。

再看看医巫闾山,如果将周围的义县奉国寺、大芦花景区、青岩寺景区、医巫闾山等进行整合,变成闾山通,则可以改变各个景点各自为战,单个景点游玩时间短,相互之间缺少关联推荐,出行不便,旅行社推广不便的问题。

奉国寺门票50元、医巫闾山门票64元,大芦花景区门票50元,青岩寺景区门票50元,看着不贵,但单个景区吸引力差,而且每个景区适合游玩时间均不足一天,当地又缺少承接二次消费和购物观光的资源。整合后,不仅宗教、人文、自然,全部纳入,反而具有区域文旅特色,延长游客游玩时间,增加游客消费。

旅行社的介入可以增加游客资源导入,通票可以形成整体推介,在各景点之间开通免费旅游巴士,可以让游客有序自然流动。有了客流加持,旅游夜市、庙会、冰雪节、景区文旅产品,均可以获得更好发展。

医巫闾山和大芦花景区没有缆车、没有人文节目表演,这些问题都将随着资源整合后解决,真正让人来了旅游更便利、符合周末游,亲子游、组团游的便利性需求。否则全靠木栈道,闾山的险只能扫了游客和团队的兴。

如果没有文化的高度,那就应该追求人文的温度。

如果只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地方文旅始终做不大,甚至是旅游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全域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在文旅市场中没有文化基因和人文温度的旅游产品更是难以获得文化应有的热度。

同样面临这一问题的还有本溪的文旅景点,本溪也是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靠着沈阳大连的旅游市场,近年发展还算理想,但各个景点依然是各自为战,每个景点也仅仅适合半天游玩。水洞、关门山、老边沟、青山沟、五女山,在各自为战中,也在全国旅游市场中日渐式微,仅仅靠着自驾游和农家乐承接旅游的住和行,已经难以承接更大的旅游人群。

本溪和医巫闾山的人文表演更是没有,再看看深圳的中华锦绣民俗村、华侨城,甚至婺源的俞氏宗祠均有人文表演,更别提杭州宋城的穿越表演。

仅仅靠山水、树木留住人,已经不够了,有地域和文化特色的表演、快闪,才能给予人群以文化的温度,才能赋予景点以文化的热度。

张家界的天门山各种表演,更不必说,甚至珠江夜游这样的文旅项目都因为人文的温度而深具传播价值和文化价值。

文化能生根,必须要有人文的落地,并能激起人们的共鸣。

没有人的热度,

庙还是那座庙,暮鼓晨钟不再,佛只能受了冷落;

山还是那座山,只能四时冷暖,人来人往中怅然若失;

河还是那条河,流水有意,落花无情,人走水凉。

#我要上头条#​#锦州头条#​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