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黄龙溪地图(黄龙溪古镇)

沈芳蕤 2023-09-24 14:49:58

摘要:四川成都双流区的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与仁寿、彭山、新津接壤,东临府河,北靠牧马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号称“中

四川成都双流区的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与仁寿、彭山、新津接壤,东临府河,北靠牧马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号称“中国天府第一名镇”。古镇历史底蕴深厚,古名“赤水”,又名永兴场,历来就是成都南面的军事重镇,也是商贸云集之所。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江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溪清江,真龙内中藏";《隶读》著录《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华阳国志》记载录:“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黄龙见(现)武阳赤水九日”。每遇洪水季节,赤水河(即今天与府河交会的鹿溪河)水中裹挟着大量泥沙,水色赤黄;而来自府河的锦江水,清澈透明。两江于黄龙溪会合时,泾渭分明。山水借着俯冲之势窜入府河,呈暗流涌动之景象,远看似巨龙潜江泅渡,被当地百姓描绘为“黄龙渡清江”。21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蜀汉诸葛亮南征时,曾派重兵据守于此;唐宋时日见繁荣,黄金水道成了南方丝绸之路的集散地。原址在府河东岸的回水境内,明末清初毁于一场大火,故又名"火烧场",后有贺、乔、唐三姓人家迁至府河两岸建场,逐步发展的木板民舍和青石小径流传至今。新南门汽车站每日有到黄龙溪的班车,路程约1个半小时,下车后步行数百米可见小镇入口。

古镇地图

现代式镇门

古镇入口

黄龙溪景区可以分为三个以水相连的区域:核心景区、扩散景区和延伸景区。目前古镇改造工程二期主要以“清明上河图”为规划蓝本,修建了“上河衢田园水村”、“七星伴月古院落群”等各类仿古型建筑,所有建筑均临水而建。根据黄龙溪原有川西民居建筑风格为基调,运用大小不一的四合院、三合院、多进院、牌坊、照壁、阙楼、露台、耍坝等建筑构成错落有致的街坊里巷,再现出“百年老成都”的风情与繁华,简洁大方、古朴自然,外观虽不华丽,却有古典淳朴之美,体现黄龙溪千年传承的龙文化、三国文化、商贸文化、古蜀文化、民俗文化等。一湖(上河衢田园水村)、两河(府河、鹿溪河)、六寺(镇江寺、潮音寺、古龙寺、大佛寺、观音寺、金华庵)、七街(复兴街、新街、正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九巷(烟市巷、担水巷、扁担巷、水巷子、艄公巷、蓑衣巷、鸡脚巷、打更巷、龙爪巷)组成了充满魅力的黄龙溪。

古镇入口处的川西民俗特色村

川西砖木房屋

极具特色的游客中心

修复的青砖墙

现代摆设的古色盆景

黄龙溪古镇由西寨门和下沉的龙潭广场组成黄龙头,真龙街上的小溪组成的黄龙身,街中的龙潭湖后小溪折弯向北至锦江,形成黄龙摆尾,由真龙街放散出的小街巷似黄龙爪。小溪上有形态各异的小桥、瀑布、水磨、亭台等景物,溪中有石刻乌龟和鱼虾点缀其间,溪水浅浅的、清清的缓缓流过,为真龙街平添了不少灵秀。小溪水质清澈,溪中满是各种年龄段的游客,或赤足水中漫步,或静卧其中,任溪水从身上流过,更多的是手持水枪、水盆、水桶,与同伴的泼水混战。摆脱城市的喧嚣,在小镇中尽情地宣泄,又消退了四周的暑气。小镇不仅是旅游之地,成都的后花园,也是游乐狂欢之所。沿溪而建的建筑或飞檐翘角或高低错落或回廊逶迤。小溪两侧是商铺、旅社、作坊和餐饮店,周围小溪边树木茂盛花草葱茏,消暑纳凉的绝佳之处。

民俗街尽头的黄龙头

龙颈飞瀑,水战的军火库

全家乐

游泳池和水上乐园

嬉闹的孩童

沧浪濯足

真龙街尾

水车

接近龙尾处宽阔的浅池是团战之地

中场修整的斗士和骑鱼的孩童

黄龙摆尾

黄龙溪古镇至今保留完整的明清时代街坊共七条,主街道由红砂石板铺就,两旁是廊柱排列有序飞檐翘角杆栏式的吊脚楼,属全木穿斗结构,是古蜀民居“杆栏”文化的体现。楼下临街的大都是店铺,骑楼式的建筑;二楼的房子,靠近内街的用作住宅,靠近河边的用来做生意。现存的76套民居,青瓦粉墙,栏杆窗棂镂刻精美。虽然没有官府和大宅,老式民居的一砖一瓦间无不流露出质朴气息。民居的门前屋顶细部尤为精彩,木雕、砖雕、绘画等工艺技术娴熟,造型生动。院落之间廊庑穿插,厅堂轩昂,体现传统古建筑的鲜明特点。一水划镇而过,水面有数座铁吊桥连接。镇内现有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榕树6株,盘根错节的树根和浓荫蔽日的树盖,增添了古镇的浓郁的古貌古趣,古镇在鹿溪河畔镇龙沟内还有一株外形酷似一条龙的千年古树乌臼树,外观非常奇特。

清时广肆

店铺

店铺

武阳菜馆

武阳菜馆

武阳客栈

古镇内有三座完好寺庙,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都位于黄龙溪正街,形成一街三寺庙,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景观。镇外还有2座大寺庙,建筑宏伟。从鹿溪河口泛舟而上三公里,即到了黄龙溪的扩散景区,该景区有著名的“大佛寺” 和“观音寺”,两寺坐落在两山之上,遥遥相望。北岸边原建于明代的“大佛寺”,凿刻在陡峭的崖壁上,高二丈余,史称为“蜀中第二”的小乐山大佛。观音寺,坐落观音山上,普渡人间。

潮音寺

历史上黄龙溪属“金三角”地带,民事、经济纠纷、匪患困扰三县(华阳、彭山、仁寿),遂设三县衙门(今联合办事机构)共管民事、水政及匪患。

县衙门

道具般的城墙展示

黄龙溪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繁荣的府河航运业,河面宽阔,水势平稳,是天然码头,从成都来的下水船和从重庆、乐山来的上水船多在此停泊过夜,加上本地农副产品和特产的船只,停泊的上下水船只常有百余只,排列一里多长,使黄龙溪河百货山积、帆樯如林,“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古镇历史上曾是蜀中,特别是成都对外交往的一条黄金水道,更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物资集散地。

修复的码头

黄龙溪古镇特色美食主要有焦皮肘子、珍珠豆花、野菜炒蛋、素炒野灰灰菜、红烧黄辣丁等,特色小吃有丁丁糖、仔鱼仔虾、麻辣豆豉等。一根面又叫“长寿面”、“长久面”,是宋元明清时期黄龙溪古镇的著名传统小吃,用麦心粉制作,小镇居民几乎家家都会做。焦皮肘子,色泽红亮,口味甜鲜,酥而不烂、肥而不腻。石磨豆花又称珍珠豆花,因其色泽白润、口感细腻而出名。黄辣丁是取自锦江、鹿溪河中的野生河鲜,肉质细腻,无腥味。或用当地产的山椒、红辣椒提味,佐以香菜,汤色红亮、麻辣鲜香;或用猪油、水、盐煮,保持原汁原味,煮至白汤时起锅,加入葱花,汤美鱼鲜,口味清淡。猫猫鱼是用该地江河野生的一种永远长不大的小鱼、小虾(俗名麻杆子、虾咪)油稣而成,麻、辣、香、稣、脆,是佐酒的好料。

黄龙溪的茶历史悠久,历史上即为茶叶之乡和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茶文化底蕴深厚,是川西最早的茶叶市场之一。古镇的茶馆遍布与路两旁、河堤上、竹林下,看重喝茶川民坐着竹椅、竹凳,围在竹台旁,是一种悠闲、雅致的享受。

至今黄龙溪镇还保留许多民风民俗,如打更、放生会、龙舟会、烧火龙、观音会、川剧座唱等习俗。每年正月初二晚上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的“烧火龙”起源于南宋,先民们根据“龙现武阳赤水”和民间流传的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龙”这个图腾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七,古镇黄龙溪将上演7天“大堂会”。除了欣赏黄龙古乐、潮流街舞、技巧杂技、川剧变脸、流行乐团、功夫茶艺,还能观彩灯、舞南狮、滚铁环、捏泥人等。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