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黄楮林温泉(三争三领闽清在行动打造乡村振兴闽清样板)

沈芳蕤 2023-09-24 20:11:24

摘要: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4月7日,县委书记孙利主持召开县委务虚会,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围绕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

三争三领 闽清在行动 | 打造乡村振兴“闽清样板”,我们这么干!(二)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4月7日,县委书记孙利主持召开县委务虚会,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围绕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推动“党建领航、经济领跑、民生领先”行动,聚焦“产业带动、美好家园、文明铸魂、网格治理、强基固本”乡村振兴“五大工程”为主题,研讨谋划乡村振兴重大项目、重大举措,站位全局谈思路、提建议、谋发展,为打造乡村振兴“闽清品牌”“闽清样板”、加快建设幸福新闽清建言献策。






坂东镇



毛文桂

坂东镇党委书记、镇长

擦亮坂东三张名片

擦亮“商贸重镇”名片,

培育产业动能

以满足农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和配套商贸设施。依托“横五联一”大通道,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一纵四横一城”区位优势,结合历史文化、资源环境、产业发展,引进知名商超、高端服务业等,形成一街一特色,打造一个业态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10分钟消费圈”,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全域覆盖,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速乡镇商贸集聚,打造升级为农商融合、城乡融合、宜居宜业的特色商贸重镇。

复兴传统赶圩文化,巩固坂东商贸重镇和“南部工商副中心”地位。以“十八坂”商贸文化旅游节重启为契机,通过节会活动、三下乡、一镇一品等形式,融入闽清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元素,结合智慧旅游服务、电商带货等方式,线上线下联动,赋能商贸文化发展,引来源源不断的客流量,展现乡村烟火气息,提升城乡商业业态。

着力推动箱包产业转型升级,丰富商贸产业发展多样性。以箱包园二期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推手,针对皮革、毛皮及其制品和鞋制品市场服饰类客户精准招商,逐步整合全镇箱包资源,突出延链强链重点,强化企业带动,走品牌化、高端化发展道路,打造辐射闽清全域的箱包产业园,让箱包经济成为坂东镇新发展名片。

擦亮“文旅强镇”名片,

积聚发展势能

以宏琳厝景区为龙头,发挥宏琳厝文旅品牌效应。在坂东镇宏琳厝综合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投入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宏琳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在专业策划团队复兴文明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指导下,生成与现有建设项目互补的专债项目,按照国家 5A 级景区标准,以“一心一厅、一城两街、两环三门、四组团五目标”为发展轴线,构建“景区-园区-片区”古厝发展新格局,通过大园区集聚人气,带动农文旅示范区全域文旅释放客流红利。

以区域规划为重点,发挥三大组团经济乘数效应。按照地理位置和产业集群划分“文旅服务组团、特色农业发展组团、民宿度假组团”三大组团,依托自然风光、特色农业和文化习俗等资源禀赋,打造洪安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六角村野姜花创意园、柯洋仙田园康养综合体等农文旅产业融合引爆“点”,同时提升交通路网串联成精品旅游“线”,辐射引领县农文旅示范区全“面”提升。

以梅溪流域为纽带,发挥沿溪三镇农文旅融合效应。打造梅溪风景廊道,整合坂东、塔庄、省璜三镇资源、统筹三镇发展,将侨乡古厝、温泉康养、乡村休闲、田园风光、特色美食等农文旅元素有机融合,连线连片打造示范样板,构建农文旅示范片区联动发展的“一带一路”。

擦亮“侨乡名镇”名片,

激发文化潜能

深入挖掘侨领文化,为乡村振兴增添精神动力。以侨领黄乃裳精神为内核,纪念弘扬华侨爱国爱乡精神,结合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党建阵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本地特色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加以推广,采用宣传片、电影等形式进行文化输出,提升侨乡文化知名度,使侨乡文化同民间艺术、乡土乡愁文化融汇互彰,升华侨乡底蕴。

提升侨乡人文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活力。整合黄乃裳故居、墓园、乃裳街等现有侨乡人文景观,转化为当代侨乡文化多元拓展的基础,规划建设侨乡文化大观园,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呈现出一个与海外华侨华人紧密相连之生机勃勃的创意侨乡风貌,将侨乡文化元素融入到乡村布局、群众生活、旅游景点中,让侨乡文化变得更有灵性,更可观、可读、可悟。

做足联侨引资文章,为乡村振兴发展增资添智。结合坂东镇旗峰村近 230 亩的智造产业园招商引资工作,推动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战略构想落地,建设中国(闽清)马来西亚华侨文化商业街区项目、侨商会馆等一系列涉侨的大项目、好项目,搭建“本土+南洋”的国际交往平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海丝核心区”“海上福州”发展战略,依托坂东侨乡优势,以“侨”为桥梁纽带,广泛发动“国内闽清”“海外闽清”“本土闽清”力量,线上线下促进闽清与海内外的文化经贸往来,实现合作共赢,赓续侨胞根,彰显侨乡魂。





池园镇



黄勇

池园镇党委书记

关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

农文旅融合应以农业为本质

一方面打造池园镇隔兜村 1990农创园,以 1990 年 5 月 19 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莅临隔兜村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依托现有的农田资源、闲置水电站以及民房,致力于发展“米袋子+菜篮子”两大产业,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在闽清孕育地和实践地,打造隔兜村新思想沉浸式体验的农业产业示范园。

另一方面依托池园炣豆腐特色产业,衍生大豆相关产品,将潘亭村打造为集“大豆种植体验+大豆文化学习+炣豆腐制作体验+非遗美食品尝”于一体的粮食安全与爱国主义教育农业示范产业园。通过做大做强产业振兴“农”文章,实现以农促旅。

农文旅融合应以美丽为基础

纵深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人居环境积分制工作,坚决守牢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限,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继续坚持巡查制度,巩固和提升散乱污企业(场所)综合整治成效。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开展“六清一改”“护河爱水、清洁家园”等系列活动,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项目建设。同时依托芝溪自然景观资源,营造两岸生态自然环境,串联两岸特色村庄,打造芝溪滨水观光旅游路线,促进池园全域旅游发展。

农文旅融合应以文明为灵魂

乡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承载着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池园镇丽山村制陶历史久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存有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梅瓷纪念馆及省级非遗传承陶瓷传统手工技艺。可以将白中陶瓷孵化器与丽山陶瓷手工技艺文化遗产结合,同时联合高校合作谋划建设,共赢打造集遗产展示、文化体验、休闲游憩、文创研学功能为一体的丽山陶瓷产学研文创园、梅瓷非遗传承展示基地,成为闽清陶瓷文化体验中心、福州市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福建省大中小学美育与陶瓷手工艺校外实践基地。既能打响“闽清陶瓷”品牌称号,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打造现代陶瓷产业发展新高地;又能将文化融入旅游开发之中,打造乡村旅游高地,实现以文铸旅,以旅彰文。

农文旅融合应以治理为服务

坚持构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探索“嵌入式”“融入式”“沉入式”网格治理模式,引领“让民做主”“众人划桨”的基层网格化治理新风尚、新常态。试点打造池园镇井后村近邻党建推动农村基层治理全域提升,聚焦推进基层党组织之间近邻共建、为村民近邻服务、村民之间近邻互助,形成党组织引领下的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通过基层治理服务农文旅发展,动员征集村民传统老物件捐赠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农业耕作、村庄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旅游的发展,收益的提高,村居的稳定,社会的和谐,村民在实实在在的变化中增强“主人翁”意识、转变思想观念,由被动参与者变为主动实践者,提升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

农文旅融合应以组织为保障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发展动力。将旅游发展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上,保障乡村旅游工作的扎实有效推进;将乡村旅游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传达到户,提高村民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带动村民共同参与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中来。发挥组织协调优势,实现共同富裕。在发展农文旅过程中易产生各类矛盾,特别是在涉及利益分配问题时,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从中协调,不仅要协调村民与企业、村民内部经营者与非经营者之间的利益,而且要协调村民内部分配和再分配的问题,从而团结村民共同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引用培训,提升组织能力。吸引动员乡贤能人回乡创业,为其搭建组织平台、发挥自身才能、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加强旅游培训工作,加强旅游政策、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提升党组织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





金沙镇




池守庄

金沙镇镇长

发挥闽清库区湖泊资源优势

1991年9月16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我县开展现场办公,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擘画出“两区开发、两翼齐飞”的宏伟蓝图,提出“做好库区湖泊资源的综合开发”的要求。如何发挥闽清库区湖泊资源优势,实现水生态产品价值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需要我们奋力探索。

探索绿水经济

一要做大水力发电。自上世纪 80 年代来,水力发电在全县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建设了 200 多家装机容量大小不一的水力发电站,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时至今日,仍然是村财收入、村民增收的主要支撑。但随着核电、风电的大力发展,现有小水电已经不适应现代电力发展的需求,呈现出诸多弊端。可以在上莲争取抽水蓄能项目落地的同时,在金沙、桔林等地做好抽水蓄能电站的备用规划选址,做好项目储备。

二要培育优质水产品。我县水资源储量丰富,水质优,适合衍生开发山泉水、酿酒、饮料等多种产品。如白岩矿泉水、三角井山泉水、闽清老酒和各种多功能饮料等。

三要发展水产养殖+休闲垂钓。闽江白刀声名远播,金沙宝峰水库养殖的清水鱼在青运会期间成为直供产品,但均未形成有一定规模化的产业。要利用众多的非饮用水山塘水库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养殖各类水产品,并与省市钓鱼协会合作,多形式举办垂钓活动,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各类湖泊,让沉睡的山水焕发青春。

探索亲水经济

利用梅溪、芝溪、金沙溪、安仁溪、古田溪沿岸,结合乡村振兴、山水林湖田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亲水、戏水的网红打卡景点,如金沙溪流域,前峰村小丫村,塔庄、东桥的湿地公园,绿谷小瀑布等。随着一江五溪“爱河护水,清洁家园”活动的持续开展,把涉水景观、民生工程打造成产业融合的载体,通过第三方运营着力培育并植入亲水旅游等新业态,构筑亲水经济模式,真正做到政府花小钱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的杆杠作用。

探索临水经济

依托七叠、黄楮林、大明谷三个温泉休闲,吸引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升级改造,打造远离城市喧嚣的慢节奏康养项目。

探索滨水经济

3 月底火爆全网的贵州“村 BA ”引人启发,一个就1000 多人的台盘村带来了一天几万人的流量,也给村民带来丰厚的收入。我们要充分发挥水口库区的优势,引进涉水的竞技体育运动,如传统的龙舟竞渡、横渡闽江等水上运动。滨水体育方面如果能够引入有实力的团队进行运作,必将成为我县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精彩视频推荐



来源 | 内容根据闽清县人大常委会微信公众号修改
编辑 | 许泓彬 刘宁 校对 | 刘宁
审核 | 吴俊青
●三争三领 闽清在行动 | 打造乡村振兴“闽清样板”,我们这么干!(一)●闽清民宿节要来了!多家民宿即将开业!

觉得好看,你就点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