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水车园(兰州水车的前世今生)
沈芳蕤 • 2023-09-27 00:38:05 • 次
黄河从青海省进入甘肃之后,自西南流经兰州市,穿城横贯而过,从东北出境,形成孤状,全长150km。由于两岸由阶梯地形构成,黄河谷底的最高点会比黄河河床高出30-40米,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岸高水低"的独特地理环境。因此,兰州的早期居民在河两岸以及河滩地区设置了水车,他们使用水车将河水提升至河岸,以解决当地的饮用水问题。水车,又名"天车"、"灌车"、"翻车"、"老虎车",其制造者为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的进士段续。
段续,字绍先,号东川,为甘肃省兰州段家滩人士。此人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在癸未科获得进士身份,曾担任过云南道御史,以及湖广参议,后晋升为密云兵备副使。
在湖广参议任上,段续目睹了当地以竹木制作的筒车,利用水力驱动轮子旋转,以此提水灌溉田地的场景,深感其效能显著。于是,他详细观察并探究其构造原理,绘制出相关图纸,亲自走访农户,虚心求教工匠,学习其制造方法。
晚年辞去官职后,段续返回兰州,对当地黄河两侧农民在频繁的干旱中困苦的处境深感忧虑。因此,他亲手筹措并雇佣工匠,以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仿制。
然而,由于对构造原理的理解并不完全精通,导致他几次面临失败。在多次修改图纸后,他最终获得了成功。段续首次创造的水车,被后人称为“祖车”,安装在段家滩的小南河,并得以广泛模仿。而后被安置在现今广武门之外的黄河北岸,以便使用水车灌溉农田。这也是“水车园”这个地名的起源。
兰州的水车相较于湖广地区的水车,在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相较之下,兰州水车拥有更为壮观的外形,其轮幅直径的最大值达到了20米,即使在最小值上也超过了10米。在其核心部位,设置了直径接近1米的轮轴,其周边被环绕着两列并行的辐条。辐条的材质为木质,长度在10米左右,通常为30根。每根辐条的端部都装有一块刮板,刮板之间则悬挂着可以活动的长方形水斗。整台水车的架构完全由木材构建,不用使用任何铁钉或者黏合剂,仅用木楔进行连接。
根据记录,兰州周边总共存有300多辆水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仅黄河兰州段就有252辆水车分布。这些水车沿黄河分布,并彼此相连,宛如巨龙一般,灌溉着黄河两岸的土地。
水车灌溉技术,作为一种优化农业生产的手段,其显著的省力、节约成本和易管理等优点,持续推动其发挥关键作用。古代的兰州水车,可以被视作现代的“自来水工程”,它不分昼夜,不停不休地从黄河中汲水,灌溉两岸的农田,从而满足各地不同的地域环境需求。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成功推广,兰州水车实现了对水利工程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的提升,以及周边社群福祉的增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