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农业展览馆游玩攻略简介(特别策划国庆日开启的上海地标大赏)
沈芳蕤 • 2023-10-25 15:42:14 • 次
原创: 张渊源 图溯上海
2019年10月1日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为此,“图溯上海”从70年历程中精心挑选了7处在国庆日开启的地标建筑,献礼70周年。大家在重温共同记忆的同时,一起体悟城市的变迁。
01
共和新路旱桥

共和新路旱桥建成通车之初
1956年,为配合新辟彭浦工业区,在上海东站的东侧共和新路跨沪宁铁路处建成上海第一座车行立交桥——上海东站旱桥。1957年10月1日,全长510米,宽20米的立交桥正式通车,桥面为四车道,两侧人行道竖电杆39根,入夜灯盏高悬,银光四射。后更名为共和新路旱桥。该处原为公路铁路平交道口,每天有60余对列车通过,建桥后对缓解交通压力发挥巨大作用。原桥于1995年建南北高架路时拆除,重建后与高架融为一体,仍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1980年代地图中可见旱桥图形符号
02
沪东工人文化宫
简称“东宫”。位于平凉路1500号。1957年2月由市工会联合会拨款250万元建造,1958年10月1日落成开放,建有《迎接上海解放》的群体塑像、花园、露天舞台、溜冰场、剧场、展览厅、图书馆、文娱厅、弹子房、儿童游乐场及900平方米的地下游艺场。并有餐厅、招待所、商场等服务设施。1999年8月,由市政府、市总工会和区政府三方投资7800万元,改建东宫,使之成为上海东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推动上海东、西部文化更为协调发展。工程于2000年4月启动,2001年7月3日改建竣工。改建后该宫建筑面积增加到2.8万平方米。具有影视演出、会务展览、商务办公、教育培训、艺术活动、健身健美、文化娱乐、餐饮宾馆等8大功能。迄今仍为本市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的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之一。

沪东工人文化宫
03
上海广播电视台

80年代的上海电视塔和地图图形符号为上海电视台的标志
原名上海电视台。1958年10月1日正式开播,初址在南京东路627号,1974年迁至南京西路651号。历史上,《新闻透视》《国际瞭望》《今夜星辰》《体育大看台》等栏目广受赞扬。该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摄制的电视剧,在全国电视剧评比中获得几十项奖,其中《上海的早晨》《十六岁花季》《杨乃武与小白菜》《上海一家人》等,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自1986年12月首次举办“上海国际友好城市电视节”后,每隔2年举办一次“上海电视节”。2001年4月原上海市文广局下属的大部分事业单位,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剧场等,合并组建为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俗称“大文广”)。同年8月,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将旗下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等单位合并组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俗称“小文广”,英文简称SMG)。如今的上海广播电视台,是原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在2009年底集团新一轮改革,实行“事企分离”重组后形成的。

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地标建筑广电大厦
04
上海国际农展中心

80年代地图中的上海农业展览馆
原名上海农业展览馆,位于虹桥路2270号。1959年10月1日正式开放。拥有12万平方米的场馆面积,其中展览面积7600平方米,可容纳300多个国际标准展位。配备有齐全的现代化展览设施,并拥有一支长期从事展览设计、加工制作、现场布展、场地管理及摄影摄像的技术队伍。自20世纪末以来,举办过众多全国性、地方性、专业性的农业展会。2007年后举办过江苏、安徽、江西、新疆、台湾等许多省级优质农副产品展览。特别是每年举办的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聚集了全国20余个省市、50多个地级市、500余家企业的近2000种优质农产品,已成为广受全国参展企业与广大市民欢迎的品牌展会。多年来,农展馆还参与中国国际农交会、中国农业高科技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的设计制作工作。这些展会为各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产业链的融合与联动的加强,起到了推动作用。

上海国际农展中心
05
沪西工人文化宫

历史地图中的沪西工人文化宫周边和“西宫”人工湖旧影
简称“西宫”,系全市面积最大的园林式工人文化宫。位于武宁路225号(原址武宁路71号),1960年10月1日落成对外开放。地境原为陈家宅、陈家白漾、王家弄、张家桥等自然村和农田。1959年7月破土动工。该宫建成后,为纪念20年代在沪西地区建立的沪西工友俱乐部,初名沪西工人俱乐部。60年代中,曾更名普陀区文化宫,后改名普陀区工人文化宫。1979年2月定名沪西工人文化宫,由上海市总工会领导。1994年,对原3层主楼加层改造为4层并重新布局。1999年,对后门游泳池、更衣室、门楼改造,增辟后广场,增设商业网点,新建河面景观迎宾桥。2001年,加固和维修西宫湖,整修环湖驳岸、清挖河床淤泥、补栽景观绿化,并将沿湖通道改建为步行街。改建后占地6.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集教育、培训、职介、文化娱乐、餐饮休闲、商务购物于一体的职工文化娱乐活动乐园。2015年起,西宫开启全面改造,将打造成市级综合文化休闲活动中心。

改造前的沪西工人文化宫曹杨路大门
06
共青森林公园
位于军工路2000号,面积115公顷,原系共青苗圃。1983年3月起嫩江路以北,改建为公园,1986年9月竣工,10月1日开放。园分6个游览区:骑驴、骑马区占地3.87公顷,森林区占地80公顷;野营林区占地2公顷,划船区水域13.67公顷;人生纪念林区,占地10公顷;少年活动区占地0.87公顷。全园花木葱茏,绿荫蔽日。湖泊丘陵错落其间,为上海市区最大的一座具有森林野趣的公园。

80年代地图上的共青森林公园和现今公园大门介绍墙
07
人民广场超大电子显示屏

90年代人民广场大屏幕
1994年,上海从日本引进了一款当时具有国际领先高科技水平的电子显示屏,安装在人民广场东南角的西藏中路武胜路口,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开播。“人民广场大屏幕下碰头”,成了90年代约会的热门地标。该电子屏有效显示面积为309.56平方米,以彩色发光二极管为发光材料,光亮度高、图文显示清晰、色泽鲜艳,可视角度为120度,还可随意调节视角。该屏幕还具备电视转播、卫星接收传播、播放录像和激光影碟、现场直播摄像以及国际国内远距离遥控传播、电视图像叠加等多种功能。人们站在1公里外,都可望见这一超大型户外新媒体。2002年8月大屏幕拆除。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