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旅游景点攻略(雪泥鸿爪说说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古城南波罗板升古城)
沈芳蕤 • 2023-10-26 08:37:19 • 次
一直以来,就想写写四子王旗大黑河乡的古城南古城。
相比其他,这座古城相对熟悉,因为离我老家不远,用当地话说,不过“两步地”。说起来,我生在四子王旗,长在达茂旗,生、长的两地隔着向北流淌的塔布河。河东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和河西达茂旗小文公乡的人大部分都知道这座古城,只是人们绝大部分都不知道古城的详细情况。
一、古城基本情况
古城南古城位于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古城南村北面,是大青山北麓地区的一座大型古城,规模可以和敖伦苏木古城、净州路古城、集宁路古城等相比,这可以从卫星地图直观看出来。古城为土夯筑(版筑,版打墙),城墙根基宽约7米,现残高2—3米,分为外城和内城,外城墙南北长约780米,东西宽约620米。在东、西、南三面城墙中部设城门,三座城门外都设有用于防御的瓮城。内城位于外城中央偏北处,大致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90米,东西宽约270米,南墙正中设有一个城门。很早以前,外城南墙外就遍布村民房舍,西墙墙体上到处都是村民因地制宜挖空用来当山药(土豆)窖。
波罗板升古城卫星地图1,可点击图片放大
波罗板升古城卫星地图2,可点击图片放大
波罗板升古城卫星地图3
波罗板升古城遗址
二、古城命名猜想
古城所在村庄,当地人一般称为“城卜子”,为了和吉生太镇的净州路古城城卜子村区别,因此根据村庄位于古城南侧,称为“古城南”村。这座古城在学界并不叫古城南古城,而是称为“波罗板升古城”。笔者猜想,大概有两种原因。
虽然古城自建成以来,就一直存在,但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年代并不久远。
1936年,加拿大学者兼传教士亨利·德斯蒙德·马丁(Henry Desmond Martin)得知1932年美国著名汉学家、蒙古学家、此后曾任蒋介石政治顾问的欧文·拉铁摩尔考察敖伦苏木古城并有所发现后,于是从呼和浩特出发,经武川,对后山地区的景教遗迹进行考察,这次他在四子王旗考察了王墓梁、古城南古城、城卜子古城。1950年,他与拉铁摩尔合著的《成吉思汗的崛起和他对华北的征服》一书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研究蒙元历史的重要著作。可以说,马丁是首位考察该古城的学者。因此极有可能,把该古城命名为波罗板升古城就是马丁。
一般认为,波罗板升古城的命名是根据古城东北不远处的包日板升村命名的,包日板升为蒙古语,意思是“紫色的房子”,是一座后山地区少有的回族村落。这种说法笔者也认可,因为在那个年代,波罗板升古城附近的古城南、四十顷地在1920年才开始有人居住生活,基本还没有形成村落,而包日板升1830年左右就建村了。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波罗板升古城的命名是根据古城一带遗留有大量蒙元时期的碌碡得名,蒙古语碌碡音译为“波罗”,蒙元时期,后山一带的城市经常面临粮食不足的困境,为改变这一局面,汪古部响应蒙元当局号召,在条件适宜的地区比如塔布河沿岸大量开垦种田,因此汪古部也被称为“种田白达达”;按照这一思路,波罗板升古城的意思就是有碌碡的古城。
三、关于“穷城”
波罗板升古城虽然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蒙元时期古城,古城内原散落不少兽面纹、莲花纹瓦当,龙纹琉璃瓦当和滴水,以及白瓷和钧窑瓷片等。但与吉生太镇的城卜子古城相比,周围的人们都说这是一座“穷城”,因为人们没挖到古货,没见也没听说过这里出土过重要文物。
按理说这么大的城这不应该啊。
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应该的情况,可能也有几种原因。
一种是由古城的性质决定的。首先,与城卜子古城本身为繁华的贸易榷场相比,波罗板升古城是一座纯粹的屯垦军城。
第二,还有可能波罗板升古城的居民绝大部分都是信仰景教(基督教聂斯托里派)的汪古部(距古城不远有达茂旗大、小文公山,文公有说法为汪古转音)人,基督教徒由于信仰原因,认为死后上天堂什么都有,因此不像我们汉族有厚葬的传统,只是立一块墓碑或墓顶石,因此基本也就没有什么陪葬物。
实际上,根据检索文献资料,波罗板升古城还是出土过一些有价值的文物的,比如钧窑瓷碗、三系白瓷壶、铜牛、有题款陶壶、压胜钱等文物。在我们寻常老百姓看来,古物最值钱的是金银器物,实际上这很大程度来说是“买椟还珠”,俗话说,“家有千万,不如钧窑一片”,很有可能出土的陶瓷器被不懂的村民当做破陶烂瓷糟蹋了。另外古城出土的铜牛也证实了该城是一座屯垦的军城,因为古城位于塔布河畔,古代铜牛雕塑往往是用来“镇水”保丰收的。
只是找不到这些出土文物的图片,也有可能是被马丁在解放前弄走了。
四、结语
距波罗板升古城不远,还有著名的王墓梁景教贵族陵园,那里埋葬着汪古部贵族耶律子成、耶律子春兄弟。根据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中相关诗歌记述,他们两兄弟生活在净州天山县(吉生太镇城卜子古城)和沙城(砂井总管府,红格尔苏木大庙古城),根据死后的埋葬地判断,他们晚年也可能生活在波罗板升古城。
王墓梁翻倒的景教墓碑,图片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波罗板升古城相关的出土文物和研究资料较少,但却是研究汪古部和景教遗存绕不开的一个地方,将来会有重要发现也不是不可能。
2014年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带领研究生在波罗板升古城城墙遗址下合影。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网站http://kg.lsxy.ruc.edu.cn/xsky/xskc/6d265214f54e42f29f9ea7dc04ff401f.htm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