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紫阳书院游玩攻略简介(紫阳书院将复建无锡当年出才子的地方)
沈芳蕤 • 2023-10-26 12:17:25 • 次
无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重文兴教的风气流传了上千年,历史上曾出过5位科举状元、500多位上榜进士。当年那些才子读书的地方,你知道几个?
明年开工复建的——惠山紫阳书院
在10月27日举办的无锡首届朱子文化促进论坛上, 记者获悉,惠山古镇上的紫阳书院(又名古华山庄)将复建。
溪山第一楼。是惠山古镇标志性建筑,是旧时紫阳书院的主要建筑之一,于2010年9月完成修复。
位于无锡惠山上河塘的紫阳书院,最早为元代强可仕的居所,“溪山第一楼”为其主要建筑。到了明代,居所为贾应璧所有,名“栖隐园”,园内有池、亭、石、树等园林小景。清康熙年间被商人购得,改为知县吴兴祚的生祠,不久又改为朱文公祠,祭祀朱熹,又称紫阳书院。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太平军,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到了民国,书院失去了教学的功能,又被改为盐务公所。解放后,紫阳书院内院作部队用地,外部改为民居,原貌不存。——摘自《新民晚报》报道
惠山古镇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会长鲍坚强介绍:
——包括紫阳书院在内的上河塘片区祠堂建筑,属于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部位,是历史街区的重要节点。1937年日军侵华时,祠堂群被炸毁,大部分祠堂、宅院、牌坊等旧街环境不复存在。
——专家学者根据相关遗存史料和祠堂群旧居老人们的回忆,对项目范围内的建筑进行了复建设计,并在2018年3月向市政府提出包括紫阳书院在内的祠堂历史建筑的修复方案,复建计划于2020年开工建设。
——复建通过水面、建筑、绿化、假山, 将庭院有机连接起来,形成一幅江南山水画卷:书院为二进,内有水池,通过桥将前后两进连通。一条曲径通幽的走廊,将养和堂、皆春园、环翠阁、嘉树轩、烟霞楼和珠翻馆相连通。
声名最为周知的——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在北宋时始建,明代时复建,今天人们更熟悉的东林书院就是明代复建后的样子。
东林书院气派宏伟,景色迷人
据惠山古镇景区管理处园艺景观部(文物管理部)部长金石声研究 ,北宋文人、理学家杨时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约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杨时离开后,书院逐渐荒废。到了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革职里居的顾宪成跟弟弟顾允成,与高攀龙等人共同倡议捐资重兴东林书院,即现在的东林书院所在地。
修复并开放多年的——二泉书院
惠山脚下是无锡文脉汇聚之地,二泉书院即是诸多书院之一。现存建筑为清代晚期重建,2002年修复开放。
邻近寄畅园的二泉书院
从惠山古镇上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入口处走进去,路过寄畅园,前面就是二泉书院所在地。顾宪成的祠堂建在二泉书院旁,到二泉书院,先要经过顾端文公祠。正德十一年(1516年),无锡教育家邵宝创建二泉书院,这里是他辞官归里后的讲学之所。邵宝去世后,其门生将书院改为祠堂,称邵文庄公祠。
据金石声介绍,有史可查,惠山脚下无锡的书院除了紫阳书院和二泉书院,还有尚德书院、遂初书院、锡山书院、薇山书院(2年前修复开放)。民国教育家唐文治先生创办的无锡国立专修学校(即无锡国专)也曾在惠山存在过一段时期。
当时曾有赞曰“北有清华(国学研究院),南有无锡国专”。
历史上的无锡——学堂书院先后建了800多所
无锡自北宋以后民间教育兴盛,到明、清两代,从县城之内官办的县学、学宫,到城乡各地民办官助的书院、学社,从氏族共有的书塾、义塾到私人坐馆的家塾、蒙馆,从古代适应科举的传统旧学到近代经世致用的新式学堂,可谓林林总总,蔚为大观。热心办学、好举善事的名宦、乡贤以及有教无类、爱生如子的名师名家也代有涌现,不胜枚举。
历史上无锡地区所建的书院、学社、私塾、蒙馆有800余所,较为著名的有锡山东麓的共学山居、学宫东侧的崇正书院、西城门外的莪香书馆、师姑河上(今崇宁路)的秦氏学塾、四箭河上的华氏书塾、八箭河上的侯氏书塾。
还有一些分布在无锡乡间:荡口的学海书院、华氏义塾,阳山的安阳书院,江溪桥的杨氏书塾,羊尖的养正义塾,洛社茅竹桥的过氏书塾,石塘湾的孙氏书塾,怀仁乡的怀仁社学、芙蓉山社学,梅村的勖悌义塾,开化乡的开化文社等等。
安阳书院旧址
古书院现在大多不存在了,有的连名字也随风而去。保存下来的古书院大部分是文物保护单位,以保护为主,功能已失。
(来源:江南晚报 编辑:静静)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