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潭柘寺景点(北京潭柘寺)
沈芳蕤 • 2023-10-27 01:14:21 • 次
北京•潭柘寺
原林/作
京城始祖潭柘寺,苍翠潭柘山中座。
九山环磐宛如龙,拱卫腹地犹宝珠。
银杏古柏千年长,帝王树下祈苍生。
松柏参天千岁佑,毛竹翠绿万般诗。
朱墙釉瓦金佛祖,菩萨诸神石鱼佑。
千年古刹香火旺,福荫万众喜乐嘉。
注:北京潭柘寺坐落在北京市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腹地,距市中心30余公里。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应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寺院初名“嘉福寺”。到了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禅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樱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间的宝珠峰。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向袭来的寒流,使寺院所在之地形成了一个温暖、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因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数量众多,自然环境优美。
潭柘寺的发展与历代封建王朝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诸多的帝王皇家都与潭柘寺有着千丝万缕的牵僦。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潭柘寺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遗物。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呈阶梯形层层高升,东西配殿相辅,错落有致。寺内有“十景”:九龙戏珠,雄峰捧日,千峰拱翠,平原红叶,锦屏雪浪,层峦架月,御亭流杯,殿阁楠薰,万壑堆云,飞泉夜雨。寺内之泉终年潺潺,供养着千名僧众,素有“潭柘以泉胜”之赞许。潭柘寺内古迹文物甚多,有镀金鸦带、金代诗碣、清代肉身佛、铜锅、石鱼、妙严公主拜砖等文物。庭院中古树名木枝叶茂盛,有卧龙松、九龙松、活动松等“十大名松”。寺内有一口直径1.85米、深1.1米的铜锅,为昔日僧人做菜之用,是北京现存最大的饭锅。
寺内存有难得一见千年老银杏树和千年柏树,仍枝繁叶茂,参天而长。寺外众多进香古道,见证了潭柘寺这座千年古刹的兴旺。北京当地谚语常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可见潭柘寺的古老与重要性了。
作者简介:原林,笔名:浑源炅才,山西浑源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作品常见于《山西文学》《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晚报》等报刊。除业余写作外,对收藏和紫砂工艺制作也颇有专研,师从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许若军先生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先生。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