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乌龙江大桥游玩攻略简介(这是闽侯哪座桥)
沈芳蕤 • 2023-10-28 05:28:56 • 次
“遇见闽侯”
【老照片的故事】
你还记得最早的
乌龙江大桥吗?看到这张老照片是否勾起了你们熟悉的记忆
请横屏观看
今天
一起来了解
这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乌龙江大桥位于闽侯县闽江公社(今祥谦镇)境内横跨乌龙江(又称峡江)下游是我省南北交通的咽喉当年它曾创下全国桥墩跨度之最
1970年,福州军区、省革委会出于造福人民和备战的需要,决定修建乌龙江大桥。当《福建日报》登载消息发布后,广大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闽侯县人民更是翘首以待。
1970年4月1日,建桥工程指挥部宣告成立,由张作仁任总指挥,李焕经、陆启东任副总指挥。桥的位置就选在乌龙江两岸清凉山、金牛山间的峡口上。4月20日,乌龙江大桥正式开工,经过一年五个月的日夜奋战,终于在第二年8月25日完成挂梁合拢。
大桥全长548米,4个T型桥墩,5个桥孔,通航净高12.3米。桥的两端各有6米的搭板与引道相接。桥墩之间最大跨度144米,桥面净宽11.5米(其中车行道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25米),可以并行3辆大型卡车。桥的两头桥头堡以白色花岗岩砌成并镶有韩先楚司令员题写的“乌龙江大桥”五个金字。
1971年9月26日,乌龙江大桥正式通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2周年献上重重的厚礼。这天清晨,附近乡村数万名民众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涌来,见证这天堑变通途的历史时刻!
大桥建成,结束了福建最重要的轮渡历史。通车后,日流车量达 10 万余辆,大大激活了我省南北交通大动脉。同时,对我省经济、军事等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人对此作诗称赞道“乌龙江景玩难周,山水皆堪画卷收,天设峡门闭五虎,人作长虹砥中流。”
▲(乌龙江渡口过渡票•刘安娜供图)
古时
这里因渡江未逞
而葬身鱼腹者常有发生
故有“鬼门关”之说
↓↓↓
元代以前
过峡江都是靠木舟渡江。
自明清以来
当地官府用“官募大小舟十余条往来船只”于峡江两岸,方便过往行人。
清乾隆年间
福州郡守李拔在峡北的清凉山的临江悬岩处奋笔题下“乌江飞渡”四个大字,寄托了世人渴望征服乌龙江的强烈愿望!
民国廿二年
峡兜开始建军用临时码头,利用方舟一渡一车,但那时客车还不能直接过渡。
民国廿八年(公元1939年)
渡口码头遭日机轰炸毁坏,方舟被迫停用。
抗战胜利后
方舟又修复使用。
新中国诞生后
峡江修建了三对码头,轮渡经历了从机船拖带到与机船合为整体,从木质方舟到钢质铁壳船的发展过程。
20世纪50年代后
码头日渡机动车辆为6至7百辆,行人3至4千人。由于受轮渡能力限制,车辆行人还经常排队待渡。遇到刮风骤雨,洪水暴涨,轮渡往往被迫停航,交通阻断,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战备要求。
进入21世纪后
八闽大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乌龙江大桥担负的使命己不堪重负。为了适应新形势飞速发展,省政府又相继在乌龙江上建设高速公路桥、铁路桥等多座桥梁。
对于乌龙江大桥你有哪些深刻的记忆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来源:闽侯乡音
编辑:林丹(小) 洪婷婷
校对:李雯珺 吴梓航
审核:吴昕 潘杰
监制:谢永杰 倪心昕
即可进入“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号
进入主页后记得“关注”并“星标★”我们哦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