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苏公塔游玩攻略简介(吐鲁番的苏公塔)
沈芳蕤 • 2023-10-28 11:53:40 • 次
到新疆吐鲁番,除了参观举世闻名的火焰山、坎儿井和葡萄沟,苏公塔也是必去之处。
苏公塔
苏公塔,又叫额敏塔,建成于1778年,是清朝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为感念清政府的厚恩,自出白银7000两建造的。额敏和卓生前没有完成这座清真塔的建设,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他的儿子苏来曼主持完成了这座砖塔和额敏清真寺的全部建设。为此,该塔起名苏公塔。苏公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技巧精湛的古塔,也是一座充满民族大团结的内涵的古建筑。
额敏和卓生前是新疆吐鲁番地区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后来,准噶尔部入侵吐鲁番,杀害了额敏和卓的两位兄长,并驱逐当地居民。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西征准噶尔部,进军至吐鲁番时,额敏和卓率300余部下归顺清朝。雍正十一年,为了躲避准噶尔部的侵扰,额敏和卓按照清政府的安排,率部属万余人迁居安西瓜州(今甘肃省酒泉)垦荒种田,为此清政府敕封额敏和卓为“札萨克辅国公”。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额敏和卓再次随清军西征伊犁,屡立战功,被封为贝勒。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因随清军平定新疆多地的叛乱,立功无数,被清政府敕封为吐鲁番郡王。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83岁的额敏和卓因病去世,乾隆皇帝封其“紫光阁挂像”,享受国家功臣的待遇。
额敏和卓的一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一生。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八个儿子,除了长子因病早殇外,其余的七个儿子在平定新疆多地叛乱的军事行动中,都屡立战功,多次受到清政府的嘉奖和表彰。三子茂萨,四子鄂罗木札布先后出任伊犁阿奇木伯克(正三品最高长官)。六子伊斯堪达尔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1793年出任协办大臣,加恩赏戴三眼花翎,先后三次去北京朝觐,乾隆、嘉庆皇帝皆赐宴款待,赏赐黄缰,优礼有加。额敏和卓病故后,他的次子苏来曼承袭了吐鲁番郡王爵。
苏公塔位于吐鲁番市东郊两公里处的葡萄乡的木纳尔村,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土黄色的苏公塔与高耸的清真寺,突显出端庄的气势与神圣的魅力。
苏公塔塔身浑圆,全部用一色的灰黄色土砖砌成,不用一根木料,高44米,塔基直径11米。塔身下大上小,呈圆锥形。塔身周围不同方向和高度,分别设有14个窗口。塔身表面分层砌出三角纹、水波纹、菱格纹等15种几何图案,具有浓厚的伊斯兰建筑风格。由于随着塔身的收分,又要将花纹也予以平均的收缩,砌筑工艺要求极高,不具高超技艺的工匠,难以完成。如此精丽奇伟的砖塔,也反映了我国伊斯兰建筑技艺的精妙和高超。
苏公塔塔内,有砖砌的72级螺旋式阶梯,既当作中心柱体,有代替木结构支撑加固了塔身,还可作为阶梯攀登通达塔顶。苏公塔顶部为圆顶,直径2.8米。有一个大约10平方米的小阁楼,四周是敞开的大窗。北可遥望天山、火焰山、葡萄沟,西可纵览吐鲁番市鳞次栉比民宅楼厦。
苏公塔下,就是那座同样名闻遐迩的额敏清真寺。奇巧的是,这座额敏清真寺并未另起院落,易地再建,而是和苏公塔连为一个整体结构,塔下就有宽敞高阔的通道通向清真寺大殿。整座额敏清真寺,也和他处的清真寺多有不同,寺的内外,装饰十分简洁朴素,几乎就看不到别处清真寺内外繁丽的拼花图案和耀目多彩的装饰。但也就因为苏公塔的雄伟华丽,更显出寺大殿建筑建筑的庄重和神圣。
步出额敏清真寺,再次回首苏公塔,再次细细观赏砖塔的直冲云霄,再次观赏砖塔表面那各式精美的纹路,再次感叹伊斯兰工匠高超的砌筑技艺,这人间鬼斧神工之作,确实无愧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