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巫山龙溪镇游玩攻略简介(寻访红色印记龙溪行)

沈芳蕤 2023-10-29 01:03:51

摘要:近日,为了收集和完善川东游击纵队的资料,我们从事地方党史工作的一行人向巫山龙溪进发,去探寻川东游击纵队曾经战斗过的山河岁月。8点出发,一路上大家兴致勃勃的看着窗外的景色,

近日,为了收集和完善川东游击纵队的资料,我们从事地方党史工作的一行人向巫山龙溪进发,去探寻川东游击纵队曾经战斗过的山河岁月。

8点出发,一路上大家兴致勃勃的看着窗外的景色,汽车在群山间的柏油路穿行,不时有美丽、静谧的村庄在眼前掠过,尽显新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近1个小时我们便来到了峰灵镇与龙溪镇的边界。在龙溪镇入口处,红色文化的元素扑面而来,道路的东侧立有代表龙溪古镇的模型,一组典型的川东民居雕塑,上面竖有一面红旗,雕塑上“魅力巫山,红色龙溪”8个红色大字诠释了龙溪镇的定位。路的西侧是一组浮雕,书写着龙溪的简介:“巫山县龙溪镇位于大宁河小三峡深处,是镶嵌在巫山、奉节、巫溪三县结合部的明珠,自古商贾云集、有小上海的美誉。古镇的建筑风格多样、历史遗迹众多,南宋抗蒙遗址、天赐城、民国, 文革、历史文化印迹显著,是川东中共地下党最早活动的地方,2000年被中共巫山县委命名为红色教育基地,2010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

稍作停留,我们又驱车进入龙溪镇,穿过热闹的街道,在当地热心人士的指引下,我们又向着古镇进发,在镇半山腰处俯瞰,古镇尽收眼底。龙溪古镇一面依山而建被大宁河、长溪河环抱,形成了一个岛屿,在我看来像是一个微型的渝中半岛,也许更像上海的陆家嘴,否则的话不会有“小上海”的美誉。古色古香的房屋掩映在绿树中,显得有些破旧,同行的肖老师说“古镇因水而兴、因路而衰。”

长溪河流水淙淙,我们一步一步的迈过石墩,趟过长溪河,沿着新修好的护堤人行梯进入古镇,苍翠的古树、斑驳的石墙、绿色的深潭形成了一种让人不想离开的磁场。徜徉在古街里,明清建筑不时映入眼帘,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中街苏家洋房是一座欧式建筑兼有中式风格,在今天看来都很气派。文革批斗台还维持着原貌保留至今,见证着那段鲜有人提起的历史。

“看, 中共地下党组织联络站在这儿。”同行的人惊喜的召唤大家前去参观。这是一座明清时常见的普通木板房,听当地一位长者李先生介绍,这座房屋的主人名叫曾庆康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由于这里紧靠码头,进入和离开都很方便,地下党组织联络站设在这里有利于开展革命工作,同行的人想进屋一探究竟,无奈铁将军把门,我们只能想像着龙溪地下党组织在这里传达布置党的通知和决定;在这里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商议武装斗争的一些工作场景。据相关资料介绍,龙溪、巫溪等地是地下党和游击队主要活动地,巫溪籍的卢光特领导的“奉大巫农村工作组”在龙溪镇一带先后发展和培养了30多名农村积极分子成为了武装起义和解放巫山的中坚骨干。这座历经沧桑的历史建筑见证了下川东游击纵队的苦难辉煌。

在参观途中,我们与正在古镇巡逻的龙溪镇文化站的翁站长不期而遇,一阵寒暄,原来都是同道中人,翁站长非常热情的邀请我们进站参观,沿着平平仄仄、弯弯曲曲小路来到了龙溪文化展览馆。展览馆建在古镇依山一侧的最高处,难得的一小块平地,在这个不大的展馆里,川东游击纵队的历史浓墨重彩的展示着,一幅幅的画框把当时的重要的历史人物挂在墙上供人学习敬仰。我们细细端详,我们从中看到了卢光福、卢凯言、卢光特巫溪籍以及在巫溪工作过的谭悌生、李汝为(又名李纯思)等革命者的人物画像和英勇事迹在这里进行了展示,我们一行啧啧赞叹龙溪镇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如此用心。翁站长还自豪地说:“我们已与中铁集团签约,他们将投资10个亿来保护修缮龙溪古镇,弘扬红色文化。”

翁站长又热心的与龙溪初级中学的贵校长联系,带领我们去参观立于龙溪中学的中共龙溪地区地下斗争纪念碑。我们一行穿过长溪河大桥又一路抄近道,爬坡上坎来到了龙溪初级中学,在大门的左侧矗立着中共龙溪地区地下斗争纪念碑碑记:“一九四四年冬,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派出奉大巫农村工作组,来到龙溪地区建立根据地,准备游击抗日,工作组在龙溪落脚扎根,建立据点,努力办学,宣传群众;开展统战工作,与反动当局斗争,播下不灭地火。一九四八年初,地下工作者发动奉大巫起义,为迎接解放而斗争。一九四九年春夏,建立中共水口、龙溪、福田三个支部和中共两巫特支、发动群众,罢抗夫役;控制地方组织,保护城乡;成立进步团体、发动群众武装;团结地方人士、策动自卫总队起义。群众斗争在宁河两岸风起云涌。巫山解放期间,群众武装追溃军、占领大昌镇、伏击“吃光队”击毙黄县长;袭击谭家乡,两度奔袭巫溪城。英勇斗争,立下不朽功勋!为弘扬前辈革命精神,特开辟龙溪镇德育教育基地。树本碑供人瞻仰、凭吊;编辑出版《宁河风云》一书,介绍前辈斗争事迹,供全体师生、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中共巫山县龙溪镇委、巫山县龙溪镇人民政府、巫山县龙溪中学二000年七月一日。”纪念碑的里侧镌刻着分在巫山、奉节、巫溪三地活动革命者的名字,我看见卢光特、李纯思、贺德明、谭悌生等在巫溪党史上耳熟能详的名字赫然在列。

在回程的路上,我们根据史料记载来到峰灵镇的庙溪村寻找中共两巫特支书记谭悌生开展革命工作的联络点。 排除掉一座座现代化的农家小院后,我们终于看到了一座年代比较久远的老建筑--庙溪粮站,一打听这座老建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比联络点建立的时间要晚,看来历经岁月变迁的见证革命的老建筑在庙溪村已不复存在了。

在峰灵小学,革命者李汝为曾经任教的小学已是旧貌换新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座现代化的农村小学展现在我们面前。可关于李汝为的记忆无法找寻,只能在老照片里或历史资料里印证他和这所小学的存在。

见证革命者的建筑和使用过的物件在岁月的长河里有的幸运保存,有的已经遗憾的消失, 但革命者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岩历史,用忠诚和信仰凝聚的红岩精神将永远的奔腾不息,世代传承!向先烈们致敬!

撰稿:小川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