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常熟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游玩攻略简介(沙家浜邮记3)

沈芳蕤 2023-10-29 02:35:35

摘要:“沙家浜”邮记(3)沙家浜度假区面积很大,由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水生植物观赏区、芦苇荡水上活动区、水产观赏区、农业观光区是、运动休闲区和美食购物区八个游览
“沙家浜”邮记(3)

“沙家浜”邮记(3)

沙家浜度假区面积很大,由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水生植物观赏区、芦苇荡水上活动区、水产观赏区、农业观光区是、运动休闲区和美食购物区八个游览区构成,占地6000多亩。这里以前是芦荡湿地,也就说是在荒废土地上建设,如果是良田,恐怕国家也不允许。

这里除了度假,是游客一天也逗不完。走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我开始向影视基地进发,也是吸引我游玩目的。

2004年为了拍摄《沙家浜》影视剧搭建的外景场地,现在已经成为了有名的水乡影视基地。当然这个影视基地还有一个名称,叫“横泾老街”。

▲ “阿庆嫂”到处可见(景区外休闲区)

▲去“横泾老街”路上

▲这三个人大家都知道是谁?此类雕塑还有多处。

▲电视连续剧《沙家浜》中搭建的沙家浜镇的镇门(远景)

▲电视连续剧《沙家浜》中搭建的沙家浜镇的镇门

▲搭建的横泾老街,道路两侧都是由青石板铺就而成。

▲穿越历史,大街上还有“武大郎”。

▲古色古香的店铺、酒坊、茶馆,让人仿佛穿越到了三四十年前民国时期。

▲搭建的古戏台,每天会有定时的婚俗表演。还有《沙家浜》中“智斗”经典京剧表演。当然我不逢时。

▲当然引人注目的是刁家大院

▲这些都是为电视剧剧情量身建造的

刁德一这个人物,前面已经说过,是编剧文牧设计的虚构人物,我也翻阅过许多资料,没有找到“蛛丝马迹”。在这里是有声有色成为实际存在一个人物。他们确实做到了虚拟的艺术创作应用到现实生活。

▲老街与河相伴、石桥一座连着一座,具有江南水乡风韵。

▲这里芦苇荡密密麻麻,“阿庆嫂”(船工为中年女性,阿庆嫂服装打扮)摇船在“迷宫”中穿越。

“沙家浜”之行结束了,景区冠名度假区,其它无非是这个“影视基地”延伸,更多的内容是供“三日游”休闲、度假准备的。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沙家浜与阳澄湖是分不开。在京剧《沙家浜》里,郭建光唱“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刁德一让乡亲们“下阳澄湖捕鱼捉蟹”……

前面说过“沙家浜”是戏剧中的一个虚构的地名,这个“沙家浜影视基地”实际是在常熟的昆承湖,当然拍摄影视剧也不可能到真的阳澄湖上,这与以前电影中的海战在洞庭湖拍摄一样,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地理位置上常熟与阳澄湖完全不搭界,更不谈现在的“沙家浜镇”。常熟市边缘离阳澄湖最近点也超过5公里。

阳澄湖是江苏省第三大湖,湖中有两个条形的半岛,把湖面分成了三部分,分别称之为东湖、中湖与西湖。中、西属吴县(现部分划入相城区),东属吴县与昆山。阳澄湖的大蟹与常熟无缘。

前面说过,崔左夫《血染着的姓名……》一文,提到地名是消泾、陆巷、横泾、东唐市、东乡梅李和淼泉等地的村庄。1961年刘飞《阳澄湖畔》文章提到“我们经常流动在横川、心泾、陆巷、消泾、长浜、张家浜、西董家浜一带。”

原东来茶馆,在京剧《沙家浜》中演绎成“春来茶馆”位于董家浜。后来撤到澄西的张家浜,在京剧《沙家浜》中是“红石村”。这一系列地名,现在许多都在今苏州相城区(原吴县)的阳澄湖镇境内。

因此,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芦荡乡(原横泾乡)再次改名为一个虚构沙家浜镇时,遭到许多专家反对和附近乡镇“抗议”。但话要转过来说,常熟敢于挑战虚拟的艺术创作不得干预现实生活这个通常的认知,将一个艺术创作里的虚拟地名,转化为实际存在,确实成功了。

为什么成功了,我们在附近居住了几十年,原来不知“沙家浜”在哪里,现在活生生是一个实际存在国家命名的地名,你能不认可这个地名存在。

据说现在常熟打出这个“沙家浜”这个品牌,就使得沙家浜镇超过了常熟市的知名度,每年带来旅游收入一亿多元,安置就业人员三千多人,可以说,“沙家浜”这个金字招牌,也确实给沙家浜镇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收入。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