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报国寺攻略(千年古刹报国寺)
沈芳蕤 • 2023-10-29 08:47:57 • 次
我去北京好多次了,可北京的景总是逛不完、看不够。去年九月份去北京看病,在北京停留了一个月,顺便我又逛了逛北京没去的地方。
走在宣武医院西侧的广安门内大街上,远远就能看到一个写着“报国寺”的高大牌坊。出于对名胜古迹的由衷喜爱,闲暇时我来到了这座千年古刹。
牌坊左手边的广宁公园有一个导览牌,简要地介绍了报国寺的历史。
报国寺始建辽代,规模很小。因寺内有两株形似龙状的奇松,被称“双松寺”。元朝,元世祖为彰显开国元勋,称其“报国寺”。明朝初年报国寺塌毁,成化二年(1466年),在原址扩建新庙,规模宏大,有七进殿,改名为“慈仁寺”,最后一进的毗(pi)卢阁,收藏着旧京八宝之一的“窑变观音”。双松、毗卢阁、窑变观音,报国寺的“三绝”远近闻名。
从导览牌上了解了报国寺的前世,我便朝报国寺走去。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灰色砖瓦、红木门窗、五檩硬山顶、面阔三间、前出廊的建筑,殿前有两座威武石狮。这就是报国寺中路的第一个建筑——山门。
从山门的右侧门走进去,是第一进院落。院里十分宽敞,山门两侧建有配殿,院北端的殿宇是报国寺的第一进殿——昭忠祠山门,七檩悬山顶,正脊两端和檐角的琉璃瓦上有神兽雕饰。面阔五间,山门两侧是嵌有精美砖雕的八字墙影壁,将门内空间与第一进院落隔离,体现了其作为山门的作用。
第一进院落
配殿
绿树掩映中的第一进殿
八字墙影壁
昭忠祠殿前的一对石狮吸引我端祥了好久。左边的石狮昂首挺胸蹲坐在基座上,双目不怒自威,半张的嘴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面部两侧的须纹丝丝可见。胸前的绶带嵌着一个小狮头像,小狮子嘴里含着吊着銮铃的吊环。狮子左前腿直立,尖尖的爪子紧紧地抓牢石面,右前腿则轻抬踩着一个雕花绣球。浑圆的后脑勺上,发卷密密地紧贴在头皮上,宽厚的背部有一个大花结飘带,尾巴向左甩出一个飘亮的穗花,一个既英气又可爱的石狮。右边的石狮左脚则踩着一个小狮子。
昭忠祠殿前的石狮
院中东西两侧各有一个龟趺石碑。东边是明成化二年的“御制大慈仁寺碑”,记载了在报国寺旧址修建慈仁寺的经过,其中还有一个故事。明成化年间,周太后的弟弟、宪宗朱见深的舅舅周吉祥,看破红尘一心出家,宪宗便随其愿,由皇家拨内帑(tang)钱粮在旧基上进行扩建,并以为母后祝寿的名义,赐名“慈仁寺”,周吉祥去当了住持。御制大慈仁寺碑是报国寺现存最古老文物。
明成化二年(1466年)御制大慈仁寺碑
西边是清乾隆二十一年的“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是乾隆御笔亲书。从诗碑中“彰义门旁寺,开堂久自元。增修传胜国,祝嘏为慈尊……”可知,报国寺名称的由来,是从元代开始的。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
第二进殿是天王殿,七檩悬山顶,屋顶正脊两端的琉璃瓦上,雕有张开嘴巴类似鱼的神兽;垂脊前部是一排五个蹲坐神兽的琉璃雕饰,这些神兽形态各异,维妙维肖,它们的身上寄托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屋檐的飞椽、挑檐枋、额枋、雀替等上面雕刻着精美花鸟水草图案,既增添了美感,又充满着艺术魅力。天王殿面阔三间,红木门窗上的三交六椀凌花隔心,如一幅幅绣品展现在眼前。殿前左右各有石碑一通,西侧石碑为光绪三十年十月立的御制大慈仁寺的碑记,记述重修该寺时全国各地捐资情况,碑文现仍清晰可见。殿的两侧建有对称配殿,东侧有一株国家一级古树,枝叶繁茂,如一个巨大的伞遮着东侧大部分院落。
第二进殿
310年的清朝一级古槐树
第三进殿为大雄宝殿,单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面阔九间,殿前是宽阔的砖石月台,西侧有一座满文石碑。大殿东、西两侧建有配殿,面阔各为五间,都是悬山顶。
第四进殿为后殿,现为办公场所,不对外开放。
报国寺原有的七进殿宇,现只存四进。据史料记载,明清时后院的毗卢阁高三十六级,周围长廊,登临远眺,京师之景尽收眼底。可惜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的京城大地震中,毗卢阁及大部分建筑,均遭损毁,窑变观音也没能幸免,往日的“三绝”已难觅踪迹。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才得以重建,改名大报国慈仁寺,俗称报国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报国寺又被八国联军炮毁,光绪末年修复,改为“昭忠祠”。
明末清初,报国寺是京城最著名的书市,比琉璃厂书市还早许多年。清代著名文人及学者顾炎武、高衍、王士祯、孔尚任等都是报国寺的常客,据说王士祯嗜好古籍,常到报国寺买古书,许多想见他的人,到府上拜访经常找不到,反而到报国寺能碰到他。《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曾赋诗记录此事:“弹铗归来抱膝吟,侯门今似海门深。御车扫径皆多事,只向慈仁寺里寻”。众多文人墨客驻足于此,留下了许多名人佳话。
写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杰出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顾炎武,生前多次寓居报国寺内。逝后,友人为纪念顾炎武,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由翰林院何绍基、张穆等人发起,众多儒臣学士捐资,在顾炎武居住过的报国寺西小院修建了顾亭林祠,现今仍在。
新中国成立后,报国寺历经多家单位使用,后来为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使用单位搬出,投资修复报国寺。1996年,报国寺辟为文化市场,以经营书籍、邮票、钱币为主。2006年报国寺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改造清退,恢复为文物保护单位开放。
走进千年古刹报国寺,古木参天,鸟儿啾啾,清幽雅致。高大宏伟的牌楼,精雕细琢的房顶瓦檐,古色典雅的木雕门窗、砖雕影壁…融汇了中国古典艺术的精华,使得整个建筑精致、高雅、壮观!我在慨叹报国寺历史文化渊源流长的同时,更惊叹我国古代人民精湛的建筑艺术和超群的创造智慧!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