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董家渡天主堂游玩攻略简介(上海小众文化董家渡天主堂)
沈芳蕤 • 2023-10-30 03:39:03 • 次
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斑驳的红灰两色裸砖墙,二上二下房屋结构,这是一幢典型的老式石库门建筑。霞飞路渔阳里(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建筑1916年左右建成,至今已有100个年头。1920年,陈独秀等8人在这里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了掩护这个组织,他们还创办了“外国语学社”,专门教学俄语,为党内成员日后留学苏联打下了语言基础。2001年,渔阳里整修扩建成立旧址纪念馆。新建的纪念馆增加了多媒体和互动项目的比重,令人耳目一新。
董家渡天主堂
董家渡天主堂是少有未建在租界内的教堂,始建于1847年,距今已经超过170年,是魔都目前尚存最老的天主教堂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座可容纳2000余人的大型教堂,规模在当时称得上是全国之首。教堂外观是巴洛克式风格,室内更多地采用文艺复兴时代的风格。平面呈长十字形,中央主廊较多,两侧为三廊型巴西利卡式。室内浮雕融入了莲花、仙鹤、双钱等中华民族图案,是早当时东西文化在建筑上交融的一个典型。
外滩天文台
1843年上海开埠后,黄浦江上往来船只(尤其是国外商船)成倍增长。为了方便了解天文水情,法国人通过徐家汇天文台在外滩建了一座气象信号台,成为了外滩名副其实最受“瞩目”的建筑。1993年,外滩的道路要进行改扩建,这座当时已近150岁的国宝级老建筑被整体移动了24.5米,这这在当时简直是一个空前的创举。如今外滩天文台的一层为历史陈列馆,从老上海的照片中可以了解到外滩和上海的历史文化。
吴昌硕纪念馆
位于金茂大厦北侧陆家嘴中心绿地的吴昌硕纪念馆,原宅主是靠运输和经商发家的绅商陈桂春。建于1917年,建筑面积2765平方米,曾是当时上海规模最大的私家住宅之一,现在修缮一新后对外开放。这是一座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中西庭院式民居住宅,楼上房间、卧室、书房、休息室采用中国传统式装修;而楼下餐厅、茶室、卫生间等装修、设备都是西式的。厅堂的画栋雕梁十分精致,享有“浦东雕花楼”的美誉。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