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笏石镇旅游景点攻略(笏石山记)

沈芳蕤 2023-10-30 05:26:29

摘要:阅读笏石山这是一座海拔不足百米、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岳。可是它的坐落位置很特殊,有名的五侯山、天马山、九华山、壶公山及炉峰山,从东到北,再从西及南,把它围得如铁桶似的。

  

笏石山记

阅读笏石山

这是一座海拔不足百米、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岳。可是它的坐落位置很特殊,有名的五侯山、天马山、九华山、壶公山及炉峰山,从东到北,再从西及南,把它围得如铁桶似的。它位于沿海与平原交界处,水陆交通便捷。它被世人称为笏石山。斯乃天时地利之因缘,使这座小山成为美山,并且是沿海地区的政治中心。

也许说有了这座小山岳,才有这座集镇的诞生,有了这座集镇才让这座山闻名于世,两者相辅相成。其然,山依集镇而生灵气,集镇靠山而趋向兴旺。虽然山上没有茂盛的树林,不过,天造地设,在山间显露的地方竖起一块天然的巨岩,状如“笏”,人们取其“缙笏朝天”之意,便管叫“笏石山”。山麓的大片土地就叫“笏石”。相传,那巨岩说是“蛇精”的化身,而相隔不远处的有一堆形如荷花石头,说是一“龟精”化身,由此演绎出一则扑朔迷离的传说。

这虽然是神乎其神的故事,但是人们总视其为风水宝地——至尊至贵的物象。明末,众人纷纷从四面八方聚拢来,渐渐形成集镇,商贸业日益繁荣。其间,陈氏人家率先拣选在笏石山南麓筑屋定居。之后,詹氏、许氏、宋氏……纷至沓来,甚至连闽南的郭氏、施氏等亦看好这个地方,争先恐后搬迁至此,繁衍生息。这些各地汉族子民便成为笏石山的主人。

然而,笏石人为了生存及商贸发展更为顺利、如意,和睦相处,首先想到的是兴建庙宇,奉祀神祗,祈求恩赐一方平安、幸福。接着,再想到培养子孙后代,功名成就,构建书院,取“海滨邹鲁”之意,号称“海滨书院”。笏石山,成为沿海人神往之山、风景之山和希望之山。

笏石山记

笏石山是笏石的象征,人文的标志。笏石地名由来亦出于该山有一块天然巨柱石而得名。笏石原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由顶社、北埔(包括七角里)等村落构成。相传早在明代中期,这里是一块小盆地形状的荒芜地带,而原集镇是在这里以西方向距离约3公里处的“丙店”村。据说那里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从南部的炮厝村延续至丙店村,约有3华里长。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骚乱,被夷为平地。

至今丙店村可见到一段约有200米长的当年留存下的石板路。后来,集镇便从丙店向东2华里迁移至苍店下店两村。之后,再移迁至笏石山麓的顶礼、北埔等地。其时,从新厝店和本店头两村亦是明代时期的小集镇,便相约迁往南埔、后菜园、土埕、窑厝、西天尾等村。这样形成南北汇合,而成为笏石镇的市肆。由于这里水陆交通方便,天时地利,且是一处小盆地,故之被人称为“聚宝盆”。

  笏石地名的由来,有一个传奇故事。相传,笏石山(顶社村东部)有一块高耸直立的柱状岩石(顶端略微向西倾斜),高约十几米,需6—8人合抱,相传是“蛇精”化身,亦好像一条仰天卓立的“蛇”,俗称“蛇石”。相隔这块蛇石之南约150米处,有一堆乱石,说是“龟精”的化身。远看犹如一头大龟趴在地上,从另一个角度望去,则如一朵大荷花,再换一个角度看去,又好像一头庞大的水牛,故当地人又称它为“水牛石”。

中间凹处湿漉漉的,呈淡黄色,人称“仙人尿”。此两尊龟石蛇石面面相觑,南北对峙,相映成趣。那蛇石顶端正对遥远的壶公山顶尖,俨然大有跟壶公山试比高之势头。传说,壶公山日长3寸,而蛇石日增3尺。壶公山哪肯低于笏石山?于是,山神启奏天庭雷公,蛇石竟然就被砸掉一大截,化为十八座石头山。中间裂开一痕迹,永远不会再增高了,但是蛇石南北两边各有一网状小石头会长大一些。

  蛇石被雷公截断后,其形状更像男人阳具,而龟石亦越来越如女人的阴道,人称公母一对,阴阳一双。每当晨曦初照,蛇石直接照到丙店村猫山上的两具岩石。村里人则以为是被蛇石插入,有损风水,干脆就将猫山的岩石砸掉。

  再说蛇石之东约50米处,亦有一堆乱石,如同“莲花宝座”。据说观音菩萨曾在此打坐,后因救苦救难而去,独遗留下此“莲花宝座”保佑一方。在“莲花宝座”之东偏南约100米处有一水塘,状如“牛嘴”,俗称“牛板塘”。相传,一小仙童牵水牛隐居其中。“牛板塘”永不干涸,在大旱之年可缓解旱情。“蛇石”、“龟石”、“莲花宝座”、“牛板塘”为笏石山四景。此四景上世纪60年代均被毁,实为憾事。

  笏石山西北麓“大路沟”的一块石头上有一羊脚印,说是神仙牵羊上山喂养。因此,这里有志元亭和志元寺,说是风水宝地。全村人视为至尊至宝。乡规民约,不准人家随意在山上建造坟墓,乃为一村共享风水胜地。其实“大路沟”的山势如一只大凤凰,展翅翱翔,被地理师傅称为“凤穴”。明末玉湖(今阔口)一陈姓人家见此风水宝地遂搬迁至此,现顶社陈姓人口约1700多人(另外迁宁德、建阳等地区陈氏后裔有几千人)。

  笏石山西麓,是一片平展展的田畴,河沟纵横交错。据传,古时有一蛟龙顺木兰溪而下,兴风作浪,祸害乡邻,到笏石山下更是肆无忌惮,从而留下现今的河沟。为防止蛟龙继续涂碳生灵,仙人用铁链将它捆住,并在上方盖上一座石塔,镇住蛟龙骚动作乱,使一方平安无事。石塔在上世纪50年代被毁。90年代间,海滨小学重建时,特别在原处(操场一角)建一座小石塔,“形同虚设”镇住蛟龙,保佑一方。过去,海滨小学操场总是湿阴阴的,再干旱也依然如故,说是龙泉喷口,神秘兮兮。

传说,有一年端午节,笏石附近村庄聚在一起“赛龙舟”。其时,风平浪静,突然狂风骤雨,雷电交加,一龙舟顷刻不见,而在河的东面矗起一座状如“龙舟”的小山,后人把这座小山命名为“龙船边”。“龙船边”植有一排大榕树,人睡在树干上而不必担心掉下。1958年,这一排郁郁葱葱的古榕树被砍掉,当作燃料炼钢铁,实在可惜。

  笏石山西北部有一座小山峦名“玉井山”,俗称“连坡山”(谐音阳具)。说是猫穴,为风水宝地,山上建有玉湖陈十七世邑增生赠知县如峰公(黄石人)和十八世肇庆府同知怀峰公父子墓。笏石山往东南是“东京山”,那里早在宋代之前,就有一村庄,至今还有瓦片依稀可辨。玉井山和东京山皆为笏石山余脉,构成一个较为庞大的小山系。

  然而,笏石山上的蛇石,犹如一片“笏”,人们取“缙笏朝天”之意,而雅化为“笏石”。笏石山之西麓建有“笏石宫”(亦称“顶社宫”),南麓建有“海滨书院”和“文明书社”,西北角有状元墓(宋状元吴叔告)和“御史墓”土海与天马山、五侯山将笏石山围成半圆形状。山环水绕,山水相依,风景优美,地理独特。如今笏石山成为秀屿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笏石山的历史将重新开始。(郭大卫 )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