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悲禅院游玩攻略简介(走去大悲禅院)
沈芳蕤 • 2023-10-30 11:55:02 • 次
“微风渐发,宝铎和鸣。”春风过处,大悲禅院的檐铃叮叮作响,浅唱低吟,仿佛在回应无数香客的心愿。都说现在年轻人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那么作为当代年轻人之一,寺庙之旅当然必不可少。
大悲禅院,又名大悲院,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紧邻海河,因供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而得名,是天津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佛门十方丛林寺院。
明末清初,准确说是公元1658-1659年,天津守备曹斌捐资修寺“筑室三楹”,大悲院改名为大悲禅院。
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禅师世高与津门名士张霖、张霔、龙震、梁洪、黄六吉等十余人,于寺内结“草堂社”,诗友唱和。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住持了凡上人再重修大悲禅院。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直隶总督李鸿章率军移驻寺内,改寺名为大胜寺,修建五层镇海楼。
清光绪十五年(1890年),住持祥麟法师开坛传戒。
1941年,倓虚大师重修全寺,在东院修建起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东西配殿等建筑群。
历沧桑变革、经几多兴废,形成今天的规模,主要由山门殿、钟楼、鼓楼、天王殿、释迦宝殿、大雄宝殿、法堂、大悲殿、倓虚法师纪念堂和舍利塔、以及各主殿的东西配殿组成。
大悲禅院是以古典殿堂式的建筑集群与封闭式的园林庭院结为一体的寺院 ,寺中有园,园中有寺。
山门殿的正门上,挂着三块匾额,一为“真如觉场”,为赵朴初题写;一为“草堂社”,是为了纪念清初时世高禅师与津门文人墨客结集“草堂社”;还有“大胜寺”,是为纪念历史——李鸿章因水患而移驻本寺,改寺名为“大胜寺”。
进入寺内,山门殿的另一侧也是三块匾额——莫向外求、来此作甚、心即是佛,充满禅机、智慧与慈悲。
山门殿之后就是天王殿,上有“古刹大悲禅院”匾额,中间供奉弥勒菩萨,背面供奉护法韦驮尊天菩萨,两侧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像。
走过天王殿,释迦宝殿便呈现在眼前。殿内供奉释迦摩尼佛像,阿难、迦叶胁侍。殿前两侧有古树,镌刻时间年轮的古树为大殿带来岁月的痕迹,盛开的海棠又带来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最惹人注目的就是挂满架子的许愿牌了,每一块牌匾都是每一个心愿,愿大家所愿皆成真。
天王殿后是大雄宝殿,也是香火最旺的地方。殿内供奉三尊大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与阿弥陀佛。三大佛后面佛龛供奉千手观音。
大悲殿在西院,主殿两侧为玄奘法师纪念堂与弘一法师纪念堂。玉兰花开时,是大悲殿一年中最好看时节。
寺庙有种令人安静的神奇魔力,明明有很多香客和旅人,但寺庙还是很安静,可以寻一个长廊,安静地吹风、听檐铃歌唱、听飞鸟叽喳、看鸽子飞起又落地,就这样安安静静地享受快节奏生活里的慢时光。
进大悲禅院不用带香,这里谢绝外香。在门口买上一张香花券,寺内免费供香,可按需自取。
网友总是戏说当代年轻人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上香,其实有时候去寺庙,为的是寺庙独有的那份宁静,是古寺梵音的美妙旋律,是香烟袅袅的那份独特香味,更是人流如织中的步履从容,那份从容中带着淡定,仿佛在说“莫急莫慌慢慢来,该来的总会来的。”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