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适合单独旅行旅游吗(中国文字博物馆游记内涵丰富)
沈芳蕤 • 2023-10-30 12:21:50 • 次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主干道路北。每次从此经过,似乎总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人不由多望向它几眼。昨日时逢周末,终于再次走进了这座经国务院批准建设,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科学研究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前正中矗立着一座字坊,其造型取自甲骨文、金文中的“字”形,通体金黄,崛而挺拔,瞬间给人以磅礴端庄,沉稳大气之感。
这座雄伟庄重的字坊后面是一条由条石铺就的宽阔大道,道路两旁分别对称地安放着共28片甲骨碑石,代表28星宿,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彰显着“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
越走近博物馆,越觉叹为观止。整个主馆区共有四层,一层前檐皆以大红雕花木柱支撑,覆顶之上是饕餮纹、蟠璃纹图案浮雕,在这样的建筑前伫立,那肃穆庄严的气韵,无形中让到此的每个人内心都不由会多出几分镇定沉静,亦是“不敢高声语”的了,唯恐亵渎了这述说着中华文字始源的神圣殿堂。
进入馆内,仰望间四面高耸的石刻浮雕直冲穹顶,上面分别刻有中国文字发展史,中国书法简史,少数民族文字展示,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片甲骨惊天下”,因为正是那一片片穿越千年历史的甲骨,使得中国文明上溯千古,又连接现在,成就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文化不断流的5000年华夏文明。
另外,一层场馆的正北方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区域专门介绍“一片甲骨惊天下”,既有详备的文字简介,也有发掘甲骨时的场景展现。对于第一个发现甲骨的人,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首次从甲骨残片中识别出商代占卜文字,并随后收购甲骨1400多片,他的这一举动瞬时引发各界收藏,许多考古学家也开始潜心研究甲骨。1908年学术界获知刻辞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至如今,河南安阳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地这一论断也得到普遍认同,故而,这座国家级别的博物馆建在安阳也是实至名归了。
乘坐客梯来到二层,第一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远古先民曾走过从结绳记事、契刻、图画符号记事到发明文字至甲骨文字发现的一段漫长历程,以及对甲骨文的说明讲解。中国古代一直流传着仓颉造字的传说,随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考古发现,发现了比甲骨文更早,且与文字有关的资料。
探秘这段历史还是一件挺有趣的事儿,在古时,人们并不知道何为文字,自然也没有运用文字记录事件一说。比如在某天某个地方发生了一件事情,当然还不能像现在一样用文字书写,那怎么办呢?真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他们就简单地做个记号,刻个符号加以记录。再有如果发生了一件小事,就拿绳子系一个小结,如果发生一件大事,就系一个大结,这便是我们说到的早期的结绳记事……这些都是文字最初的形态,它们在文字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这些资料的发现为研究汉字起源也提供了重要线索。
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进步,文字逐渐产生,古老中国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听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主要通过鸟的足迹造字。听闻我们在场馆里看到的形似老虎,猴子等形貌的象形文字,便是源自被尊称为“字祖”的仓颉。今时看来,也并不觉繁复,反而觉得不但有意思,而且还是一种很直观形象的文字表达方式。
传说之外,最早且最为成熟的汉字毋庸置疑便是甲骨文了,这也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是保存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其最初的作用就是为了占卜记录和记事,在那个时期婚丧嫁娶祭祀狩猎打仗等等,似乎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喜欢占卜一下来看吉凶祸福。
其中有商王占卜的场景展示,听说,占卜的结果都是由商王来宣布。
目前殷墟甲骨文字数总共有4500个,其中可释字1500个左右,在文字结体和造字方式上逐渐形成自己的规律及特点,也从早期的象形,指事, 会意等基本造字方式,发展出来了形声字,假借字,不断展现着中国文字的魅力。
第二展厅主要展现在秦用小篆统一文字前的1000多年间,中国文字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其内容多涉及祀典,赐命,征战,盟约等事件的记录,以及对祖先和王侯们的颂扬,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其中一处再现制鼎全过程的场景,造型相当逼真而生动。
在物以载文部分,主要展示先秦时期刻于简牍、陶器、玉石器、钱币、印玺等器物之上的文字,这部分文字不仅是先秦文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先秦的礼仪制度、王权统治、经济生活和地理沿革等。
战国时期,形成齐燕晋楚秦五大文字体系,除秦系文字继承了西周文字特点外,其它四系文字发展成为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的“六国文字”,最终,秦始皇统一全国,倡导推行“书同文”,以小篆统一了六国文字,这一重大举措使得文字发展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第三展厅主要呈现隶书书体发展及演变的历程,及相应时期的一些文物展示。两汉四百余年间,从隶书到草书、楷书、行书,书体的不断变化促进了汉字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在体现自隶书到楷书的转化进程
上,有汉代的简帛、玺印、汉魏石刻等文物展出。再继续往前走则是汉字教育、汉字标准化、简化改革和汉语拼音方案等内容。
三层第四展厅主要展示古时少数民族文字和正在使用的民族文字,例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等,五十六个民族异彩纷呈,各族文字独具特色,最后从万花筒《民族文字大家庭》的场景处走出展厅,转而到达第五展厅,便开启了从印刷术至计算机信息化的发展时代。
中国四大发明最先即是纸张的发明,蔡伦的造纸术通过一个大型场景一一向人们展现了造纸的全过程。
再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再有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最后到现代计算机技术及激光打印,走过一个场馆,似乎穿越了上下几千年。
在所有展厅中,从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刻画书写在陶器石器以及玉器上的陶文一直到写在竹简上、写在布帛上,写在纸张上的文字;从印刷术到汉字的信息化键盘输入;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新中国 的简化汉字改革至汉语拼音的推行,关于汉字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还有特别的几个展馆,其中一个是位于二层的甲骨学堂,在这里有猜字谜,拼成语,书法临摹等互动游戏,当然在部分展厅中也不乏有譬如认识汉字的简繁形式的互动场景设置;游戏操作都很简单但又不失意趣,既通俗易懂又极富内涵,使游客可在玩乐之中感受文字独特的魅力。
而三层的两个特别展厅,其一是纳西族东巴文化展,在这里能体验了解到不同民族的风俗风情。
再有就是书法艺术展,有各位书法大家的书法展示,带孩子来这里感受到文化魅力的同时,总还会受到书法文化艺术的熏陶。
最后从一层北侧出口进入博物馆另外续建的两个皆以文字为媒介,侧重于文字应用体验的场馆——博文馆、徽文馆。
首先来到“徽文馆”,一层东厅的“汉字民俗”专题陈列展厅主要展示瓦当、对联、楹联、灯谜等与大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民俗。
一层西厅是“字书琼林”的专题展示,字书便是解释汉语字词的著作,包括古代文字类、音韵类、训诂类字书及现代字词典。此展厅内容丰富,特别精选了古今188部经典字书与65位著名学者,涵盖了《说文解字》《尔雅》《广韵》等景点字书及相关知名学者,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了字书发展的历史演进。
位于“徽文馆”二楼西厅的“书苑英华”则介绍了汉字形体演变和书法发展脉络。该展览以历代书法名家精品为载体,呈现了汉字书法艺术的菁华,另外,通过多媒体互动还可以实时搜索查看并了解各个时代时期的著名书法大家。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中国文字博物馆也在不遗余力地持续展示着文物背后的传统,文化体现的魅力,近年来,特别是在安阳打造“中华字都”的助推下,博物馆更是不断深入探索发掘,创新发展,力争讲好讲好中国故事,力求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最后在流连忘返间,站在这片文字灿烂,文明辉煌的热土上,再回首看这座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宝库”,除了震撼更多了还有充满着骄傲与自豪的文化自信……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