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大红楼门票(免费沉浸式体验)
沈芳蕤 • 2023-10-30 16:51:52 • 次

单是看到五四大街这四个字,都能回望出一段闪闪发光的历史。而这段历史的起点,就在五四大街北边,一座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的老式楼房里。
Part 01
北大红楼
红砖红瓦的建筑,住附近的老北京们习惯将它称为“红楼”。如今,红楼修缮一新,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对外开放。前几日北京发布2021年网红打卡地榜单,它的入选实至名归。
靠《觉醒年代》频上热搜的北大红楼,曾是北京大学校部、一院(文科教学楼)和图书馆的所在地。建成于1918年,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里面曾经居住了中国最潮流的一批有志之士。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在此相继展开,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此孕育诞生。求是网曾这样评论:“这座红楼,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也点亮了中国的颜色。”
Part 02
67间教室·展览
如今,这里正在展出“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
展览分布在北大红楼的67间教室中,通过“经历近代各种力量救亡图存探索的失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唤起民族觉醒 构筑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高举爱国旗帜 形成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播撒革命火种 打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 铸就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六个部分的介绍,重现了那段觉醒年代的历史。
在这里,你能看到全部63期的《新青年》杂志,以及复原后的办公室。
100多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
毛泽东曾经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图书馆主任室。
复原后的文科学长室,乃是1918年8月后,陈独秀的办公室。在这里,他和李大钊等协商创办了《每周评论》,成为《新青年》的“兄弟”杂志。
第三十六教室是北大红楼内面积最大的教室,李大钊、鲁迅都曾在这里登上讲台。
复原的京报馆门楼,传递着“铁肩辣手”之魂。
陈独秀被捕时居住的小床,不到半米宽。
中共一大前,共有党员58人,其中大部分在北大红楼工作或学习过,大多曾得到李大钊、陈独秀直接或间接的教导。五四前夜这幅热血沸腾的景观,仿佛把我们带回那段青年奋进的时代。
展览的更多细节,希望你亲临现场,来一场沉浸式体验。
Part 03
北大红楼文创园
院中还有“新青年”文创周边店铺。
迅哥儿箴言便签,将真和美唱给寂寞的人们。
新青年系列书签小挂坠,还有北大的小徽章。这可能是你离北大最近的一次~
一度火断货的帆布包,还是今年最火的克莱因蓝。
// 帆布包 //

可以盖章的打卡台,是集章控的福利。
Part 04
这边风景独美
北大红楼也是氛围感十足的宝藏拍照地,走廊延伸感十足,加上暖色灯光,木地板,校园剧的音乐仿佛已经在脑内浮现。
阳光透过窗子,总让人回想起大学时,看太阳在课桌上移动,那时候一节课的时间总是很慢,而如今回头,时间竟是如此匆匆模样。
五四大街周边,还有很多宝藏小众景点可以一起打卡。比如小北之前介绍过的中法大学旧址:百年旧址免费重开!当法式风情遇上民国风,美到窒息!(文末福利)
77文创园:免费!二环里超小众打卡地,浓缩版“798”!太出片了!
温馨提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
门票:免费,通过“北大红楼”微信公众号预约
交通:地铁6号线东四站下车,地铁8号线中国美术馆站下车,公交2路沙滩路口南站下车,公交58路沙滩路口西站下车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