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白求恩战地医院旧址游玩攻略简介(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走进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纪念馆)
沈芳蕤 • 2023-10-31 05:06:46 • 次
本报记者 张倩 魏志广 摄影报道
追寻
雕像中的白求恩目视前方,眉宇间透着坚毅
走进位于河间市卧佛堂镇屯庄村的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纪念馆,记者看到,纪念馆的正门前方是一个广场,西面是一个水坑。这个水坑,据说是齐会歼灭战时,村民给八路军伤员洗绷带和纱布用的。
推开纪念馆的大门,院子中央矗立着一座白求恩半身汉白玉雕像。雕像中的白求恩微皱着眉头,目视前方,眉宇间透着坚毅……
大门对面就是真武庙,这里就是白求恩当年抢救伤员的战地手术室。推开真武庙的门,只见庙内墙壁上还有年代久远的壁画。一张床板搭建的手术台,实景还原了当年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时的场景。一旁的白求恩塑像非常逼真,眉毛胡须都清晰可见,表情写满了坚毅。手术室的旁边。院子西面则是消毒室。
院子的东面是白求恩事迹展厅。展厅内有白求恩使用过的33件实物、当时拍摄的170余幅图片及一座齐会歼灭战模拟演示沙盘,还有廖汉生、吕正操等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为纪念馆写的题词。
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纪念馆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及实物,再现了当时齐会歼灭战的惨烈和悲壮。在齐会歼灭战打响的三天三夜里,白求恩同志连续工作69个小时,抢救伤员115名。
故事一:
连续工作69个小时,抢救115名伤员
1939年4月23日凌晨,齐会歼灭战打响了。在这次战斗中,白求恩和他的医疗队将战地手术室设在距主战场3公里的真武庙里。白求恩和医疗队员将四壁和顶部绷上白布、顶部中央挂上一盏汽灯,这里就成了战地手术室。
伤员们一批又一批地从前线运下来。白求恩穿着白手术衣,头上戴一盏小电灯,紧张地工作着。他亲自对伤员进行检查,对重伤员非常认真地摸脉搏,听呼吸。齐会歼灭战打得很激烈,白求恩和手术室的全体医务人员紧张地给伤员做着手术,除了吃饭和几分钟的短暂休息,没有一个人离开手术台。
炮弹接二连三地在手术室附近爆炸,震得真武庙顶上的瓦片哗哗往下掉。白求恩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仍然十分镇静地做手术。突然,一发炮弹在庙院内爆炸,气流夹着火药味冲破了窗户纸,汽灯被吹灭了。大家都劝白求恩转移,白求恩摇摇头,表示救护伤员必须争分夺秒。
白求恩没有转移,坚守在手术室中。
故事二:
他会高兴得像孩子一样
白求恩在屯庄村时,住在房东刘廷瓒家。当时,刘廷瓒家和真武庙手术室仅一条道之隔,白求恩从手术室到住处来往非常方便。
战斗打响后,一批又一批的伤员被运到手术室,村上的男劳力帮忙抬担架,妇女就帮着洗纱布,附近水塘里的水都被纱布上的血染红了。齐会歼灭战中,120师徐志杰连长身负重伤,肠子裸露,白求恩精心地为他进行了手术。后来,见他呼吸不畅,白求恩就请刘廷瓒找来斧子和锯,亲自给他做了一个半躺半坐的靠背床档,使他可以仰靠。白求恩还亲自给徐志杰做流食,并一勺一勺地喂他,一直护理到徐志杰出院。
齐会歼灭战结束了,白求恩也不休息,每天深夜两点起来,拎着马灯到各处查看伤员,轻轻地给伤员盖被子,有时怕伤员冷还拿来自己的被子和大衣给伤员盖上。
白求恩常常这样问伤员:我的孩子,你感到怎么样?伤员说一声“好”,他就会高兴得像孩子一样。
故事三:
白大夫治病不要钱
在齐会歼灭战打响之前,白求恩在屯庄村住了20多天,亲手治愈了20多位群众患者。只要听说老乡有病,他就让刘廷瓒领着去登门看病。
一天,白求恩在屯庄街头,看见一位妇女抱着孩子走得很急。当他得知孩子患口疮久治不愈时,立刻上前拽着她们往医疗室跑去。由于语言不通,这位妇女听不懂,又不知道是什么情况,边跑边嚷。直到白求恩在手术室里给她的孩子动了手术、上了药,她才松了一口气。但她的心里有几分欣慰,又有几分忧虑,孩子的病有治了,可她没有钱买药。看到这种情景,一旁的翻译赶忙解释说:白大夫给群众治病不要钱。
一位村民下田被镐头伤了脚,白求恩给他包扎治疗。一位老人用桶打水,白求恩见老人很吃力,赶紧上前帮忙。白求恩口袋里总装着一些糖果和饼干,见到小孩子就送给他们,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喜欢上了他。他走到哪儿,孩子们就跟到哪儿。
老乡们都说:八路军真好,白大夫真好!
传承
参观者越来越多
真武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有关部门对依托白求恩手术室旧址建立的纪念馆进行了重建、扩建,于2001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
2004年,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纪念馆被定为河北省红色旅游线路之一,同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纪念馆。
为更好发挥纪念馆的展示教育作用,2020年起,河间市对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纪念馆周边环境进行了治理。
近年来,河间市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纪念馆参观人数越来越多,正式对外开放到现在,已经接待参观人员70余万人。
巨变
乡村越来越美丽
在党的领导下,河间市卧佛堂镇的干部群众用勤劳的双手使卧佛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里的土房子不见了,全部变成了砖瓦房;所有村庄内的生活垃圾纳入城乡一体化收运体系,曾经脏、乱、差的乡村越来越美丽;全镇169户贫困户386人全部实现脱贫;涌现出“沧州好人”2名、“河间好人”21名……
卧佛堂镇从一个偏远乡镇变成了工业重镇。目前有大小企业2000多家,形成了以通讯器材、保温材料、汽车配件、橡胶制品、紧固件为支柱产业的工业格局。
卧佛堂镇依托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纪念馆,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同时引导和发展特色种植,打造了以观光、采摘、餐饮为一体的休闲农业。随着影响力的提升,大北农、北京顺鑫农业等上市公司都在卧佛堂镇投资建设基地,推动了卧佛堂镇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白求恩已经离开80多年了,“白求恩”这个跨越全世界的名字,正在激励着更多的人为建设今天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而不懈努力!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