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大同九龙壁游玩攻略简介(大同九龙壁最全版游览攻略)

沈芳蕤 2023-11-02 06:12:25

摘要:九龙壁九龙壁位于大同城内大东街(和阳街)路南,建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照壁,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九龙壁坐北向南,全长45.5米,高8米,壁厚2.

九龙壁

九龙壁位于大同城内大东街(和阳街)路南,建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照壁,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九龙壁坐北向南,全长45.5米,高8米,壁厚2.08米,这座九龙壁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琉璃龙壁,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Brief Introduction

The Nine Dragon Wall was built in the 25th year of the reign of Hong Wu of the Ming Dynasty (1392).It was originally situated in front of Dai-king Zhu Gui’s mansion who was the 13th,son of Zhu Yuan Zhang,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Ming dynasty .It dates back 600 years ago. The front of it faces to the north.It is 45.5mlong,8m high and 2.02m wide .This Nine Dragon Wall is the largest glazed wall in China.It is a ke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te under state protection.

九龙壁的前世: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鼎应天府(南京)后,为了巩固中央统治,先后将他的26个皇子封藩于全国重要的地方为王,拱卫中央。

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叫朱桂(代简王),从小被立为太子,但他从小不读诗文,秉性愚顽,脾气十分古怪,朱元璋见他无才无德,便废其太子之位,封为代王,后镇守大同。代王到了大同,横行街里,经常无故杀人,大同百姓背地叫他“楞怔代王”。

据说这位楞怔王到了六十岁,还经常穿窄衣,戴秃帽,在戏院子看戏,一高兴就到后台妆扮成打号号的小兵亲自登台,一有空就带几个护卫架鹰走犬,到小南街一带寻衅闹事,调戏良家妇女,活像一个泼皮。代王的妻子,是明朝大将徐达之女,虽是将门之女,却是个又丑又妒的泼妇,一次竞把代王的两个漂亮侍女满脸涂上锅底黑,发泄她的妒火。就这样,两口子把大同城搅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

朱元璋废了代王太子之位后,又立四子(朱棣-明成祖)继承王位。代王听到这消息后,大闹金殿嚷着也要当皇帝。朱元璋没法子,只好在大同城内大兴土木,明代洪武末年,在大同城内,代王大兴土木,修建堪比宫殿的代王府,以此来过"皇帝瘾"。来消减他的愤懑。所以,至今大同古城内还有"皇帝街"、"正殿街"、"东华门"、"大有仓"等名称的街道,都是源于旧宫殿的遗址。宫殿修好以后,好容易才堵住了代王的嘴。

图为代王府------承运殿

  一天,这位楞王爷忽然想起要到燕地游逛,顺路看看四哥朱棣。这位燕王对他的弟弟又烦又怕,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忍着脾气性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这位长不大的弟弟。有一天代王吃饱喝足后,在四哥王府外闲逛,抬头一看王府门前新修了一座九龙琉璃壁,看到后非常喜欢,吵嚷着也要在大同的王府前造一座更讲究的,并胡搅蛮缠的把龙壁图样一并带回了大同。代王立即下令,把怀仁县吴家窑琉璃匠吴氏父子三人召来,命他们立刻开工烧造九龙壁。王纪徐氏知道后,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朱棣)的九龙壁长二尺、高二尺、厚二寸,代王也无奈,只好应允,所以至今大同的九龙壁仍是全国最大,最高、最巍峨壮观、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

由于代王性急催促,工期赶紧,半年以后,九龙壁建成后,剪彩当天,端礼门外张灯结彩,鼓乐齐鸣。代王朱桂、老将军徐达及其女儿王纪徐氏登上端礼城楼凭栏观赏,龙壁果然高大雄伟,辉煌夺目。阳光下壁顶的琉璃瓦光彩耀眼,正脊上的两条金色卧龙,活灵活现。壁面上九条琉璃彩龙,或盘曲回绕,搏浪嬉珠,或昂首奋身,吞云吐雾。巨大的须弥座上,中腰雕刻着狮、虎、象、鹿、狗、麒麟、飞马,有的奔腾如飞,有的翘尾回首,还有的款步而行,形象十分生动。

200多年后的1648年清军大举入关,大同遭到空前"屠城"浩劫,代王府被烧毁,幸运的是与代王府一街之隔的九龙壁因为独立存在而得以保存。(包括代王府后的广智门)。此后的400多年里,虽经改朝换代的血雨腥风,但九龙壁却始终屹立不倒,光彩如新。

1954年,因城市拓展道路,九龙壁拆除移位重建,从原址整体向后推移了28米。

九龙壁详细解读

大同九龙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和阳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琉璃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同九龙壁为坐南朝北的单面五彩琉璃照壁,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是中国最大的九龙壁,是我国现存三座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早、最高、最大、最巍峨壮观、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较之北京北海九龙壁要高大将近三倍,历史也早250年。

仅壁身的九龙壁主体,高度就有3.72米。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两侧为日月图案。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由壁顶、壁身、壁座三部分构成。9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龙的间隙由山石、水草图案相连,互相映照、烘托。正中一条黄龙龙,是九龙的中心,它龙头向前,龙尾摆动,鳞光闪烁。主龙两侧的由两条以白色为主色龙互相对称,后面三组龙依次排开,构成九龙壁。

龙壁东西两端分别是旭日东升和明月当空的图案,并衬有江崖海水,流云纹饰。壁顶覆盖琉璃瓦,顶下由琉璃斗拱支撑。壁身上部覆盖仿木构庑殿顶,两侧有高浮雕莲花和游龙等图案。壁底为须弥座,高2.09米,敦实富丽,上雕41组二龙戏珠图案。以蓝绿两色琉璃瓦砖砌筑束腰的75块琉璃砖上浮雕有牛、马、羊、狗、鹿、兔、象、狮、飞马、麒麟、狻等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多彩多姿。整个九龙壁构图协调,比例适当,风格古朴、稳重、端庄。龙壁前有一个长方形的倒影池,九条飞龙倒映水中,水动龙游,妙趣横生。

接下来我为大家详细介绍龙壁最主要的三部分:

壁底部为束腰形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

九龙壁结构整体使用孔雀蓝、绿、正黄、中黄、浅黄、紫等色的琉璃,孔雀蓝与代王府整体建筑瓦顶一致。全壁由426块特制烧造琉璃构件拼砌而成。

须弥座束腰部的75块琉璃砖上镶有两层琉璃兽。

第一层是象、狮、虎、鹿、飞马、麒麟、狻猊、飞马等形象。

第一层是象、狮、虎、鹿、飞马、麒麟、狻猊、飞马等形象

第二层是小型行龙。这些琉璃兽姿态各异,别具风采,有的奔腾如飞,有的翘尾回首,还有的款步而行,形象十分生动。

第二层是小型行龙

基座上平托9条琉璃壁龙,整个壁身下部以青绿色为主体色的狂渤海浪,上部是以蓝色为主体的云雾和以黄色为主体的黄色祥云。

巨龙之间以云雾、流云、波涛、山崖和水草相间隔相间联,五彩斑斓,蔚然壮观。

巨龙之间以云雾、流云、波涛

正中心是一条坐龙,为正黄色,为帝王专用颜色,此龙正对着代王府的中轴线,龙身盘曲回绕,龙尾伸向后方,目光炯炯,活灵活现。

正中心是一条坐龙,为正黄色,为帝王专用颜色,

中心龙两侧的第一对龙以黄白色为主色调,龙头摆向两侧,这是两条潜龙,意指龙潜水底,呈养精蓄锐之态势。

中心龙两侧的第一对龙以黄白色为主色调

第二对龙以金黄色为主色调,头尾均摆向西,这是一对见龙,形态飘逸,古朴端庄,它代表此刻的龙已磨练了毅力,可以离开深渊水底,遨游于大海。

第二对龙以金黄色为主色调,头尾均摆向西

第三对龙以黑紫色为主体色调,是对飞龙,神情凶猛暴怒,有倒海翻江之势,代表了龙展示自己的宏图伟业。该对飞龙,以龙壁西面的飞龙最为出名,因为该飞龙形似闪电,龙又是掌管行云布雨的,因此当地大同百姓,每当耕种的时候,会到该龙壁前祭拜,以求风调雨顺。

第四对龙为亢龙呈以黄绿色为主色调,神采奕奕,气宇轩昂。

第四对龙为亢龙呈以黄绿色为主色调,神采奕奕,气宇轩昂。

整个正面9条巨龙伸爪抱珠

整个正面9条巨龙伸爪抱珠,捕风弄雨,盘曲回绕,体态雄健,色彩绚丽,栩栩如生,九龙活灵活现,大方古朴,与代王的大气庄严相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九条巨龙不同于北京九龙壁的五抓龙爪,大同九龙壁皆为四爪,这是因为只有天子的龙才能是五爪,代表九五之尊,而王爷、亲王这些帝王的子孙则只能用四爪。而且大同九龙壁的龙尾是秃秃的,没有龙鳍。

(这也有个传说:相传,当吴家父子被命为烧制龙壁的工匠后,因为龙为圣物,没有烧制过龙,此称为“烧龙”,是极为不敬的。正当吴家父子在为这件事发愁是,在马路间看见一条蟒蛇,当时,吴家父子吓坏了,事后,在民间蛇被称为是“小龙”,因此吴家父子决定,在烧制龙壁的过程中,去掉了龙尾上的龙鳍,也就有了我们现在看见“龙尾”喽。)

九龙壁顶为仿木构的单檐五脊顶(由琉璃铸成),由62组琉璃斗拱承托,正脊脊顶两侧有高浮雕的多层花瓣的莲花及游龙等图案组成,两端是龙吻、戗(qiang)首,为龙首造型。

飞椽、额枋均木结构为原型,采用琉璃烧制,雕镂得细致、逼真。

龙壁东、西两端分别是旭日东升和明月当空的图案。

九龙壁相关传说:

倒影池的由来与两眼泉水的妙现:
  九龙壁前建有一长34.9米,宽4.38米,深约0.8米的倒影池,由石柱围绕,石柱由形态各异的石狮子装饰,中间有一桥贯穿,这在国内也不多见。当倒影池蓄满水时,每当阵阵微风吹过,满池碧水荡起层层涟漪,龙在水中倒影,把静态的龙变成动态的龙,在碧水蓝天之间,倒映于水中的九条巨龙,显得更是蛟龙得水,栩栩如生,气势磅礴,雄伟非凡,可谓匠心独运。关于这个倒影池的修建,在大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九龙壁建成后,代王站在端礼门的门楼上,扶栏欣赏。见此壮观的盛景,愣代王高兴得愣性大发,狂饮一番,大声叫一声“好”。一会儿,浓云密集,天空阴沉,大雨滂沱。代王命人秉灯点烛,不一会红烛高挑、宫灯齐亮,透过雨帘,彩壁上九龙浴水,扑朔迷离,别有一番情趣。所以有“雨中戏龙”一说。

代王又叫了一声“好”,忽然空中电闪雷鸣,接连三声霹雷震耳。愣代王一惊,酒杯失手落地。他仿佛看见从天上下来一黑一黄两条飞龙,在壁前吐水如泉。原来,龙壁上的龙以假乱真,引来了天上的巨龙送来了甘霖。一会儿,彩虹当空,晚霞通红,雨水冰浴过的九龙壁,更加五彩斑斓,两个霹雳飞向九龙壁,在龙壁前出现了一个大坑,代王急忙命人前去打探龙壁有无伤痕。回来的人禀报,龙壁并无破损,但龙壁之前的金泊仓,三步之内被霹雷砸出两眼井,而且两眼井水一甜一苦。不一会儿清冽的泉水中分别腾起一黄一黑两条巨龙,昂首向龙壁前大坑中喷注清泉。远看坑中,似有九龙飞舞嬉戏,妙不可言。代王感觉天意遂令将水坑修成倒影池,将二泉修成二井,甜水井人食用、苦水井能治病。据说,旧社会熬“鸦片烟”,非此井水不可。所以有的人从千里以外来取水。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着“三步井两眼,一眼苦来一眼甜”“金泊仓,两眼井,一眼苦来一眼甜。”的俗话。并将两井的水引到池中,里面集满了一汪碧水,代王就在壁前让人砌了一个水池。九条龙倒映在水中,风吹水动,像“游龙戏水”,成为九龙壁又一景。现在的前金泊仓“两步两眼井”,也是九龙壁一景。

龙壁降雨:

(传说一)

九龙壁建成后蔚为壮观,当地大同也百姓欢呼。因龙在中华古代神话传说中,龙是神异动物,掌管行云布雨。因此,当地大同百姓在九龙壁前摆上贡品,但九龙贪吃百姓供奉的美酒佳肴,酒足饭饱之后歪歪扭扭烂醉如泥,到了布雨时辰,九条龙也不敢违背降雨的时辰,就同时跃上天空兴风作浪。顷刻之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引起河水猛涨,淹没良田和村庄。而布雨之后,九条龙大睡不起,又到一年不布雨水,河流干枯、田地干旱,百姓又怨声载道。大同民间至今仍然流传着“九龙戏水殃及百姓”的民间故事。

(传说二)

大同是一个干旱地区,为了向苍天祈求风调雨顺,当地百姓会举行隆重的"洗龙"仪式。所谓"洗龙"就是用水清洗龙壁上的龙,进行祈祷。据专家考证,百姓单洗龙壁西面的一条黑龙。在中国神话传说里,黑龙主管雨水,飞跃腾空时通常夹带着风雨雷电。而九龙壁上的黑龙就如一条直线似的从天上飞奔而下,仿佛翻江倒海,兴云布雨对它来说易如反掌。 这就不难理解大同九龙壁留存至今为何能完好无损的原因了。

相关节日:

山西和"龙"相关的节日当属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二月二,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秽气,迎接来年的兴旺。一般在农村的二月初二,总要改善一下伙食,该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此日,九龙壁前也会有相关的祭拜仪式,百姓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包括西瓮城内的龙王庙内也会有更为隆重的仪式。)

注解:

金泊仓:旧时大同街道金泊仓街。

龙王庙:今龙王庙已移到大十字街与朝阳寺前街交叉口东北,全 称“云龙禅寺”

九龙壁景区周边建筑:

(一)九龙壁六通石碑(现在只剩五通石碑):

六通石碑曾在九龙壁前,因后期维修不便,也影响游客对龙壁的观赏性,后期将石碑移至龙壁的东面空地。在一九五四年,九龙壁南移后,九龙壁前丢失一通“九龙神碑”(该壁上刻有:九龙神碑”四个大字),自今对这通石碑没有音信。

(关于这五通石碑所记载的内容,本人未做调查)

(二)龙门:

墙壁上镶嵌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九龙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零零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公示山西省人民政府立”原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壁 山西省人民委员会 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四日公示 大同市人民政府立”

(三)九龙壁景区纪念馆:经营各种大同地方特色工艺品,古玩

(给大家一个提示当你参观九龙壁的时候,要想拍到九龙壁全景,你可以站在景区纪念馆的门口这是最佳拍摄九龙壁全景的位子。)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