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碧岩风景区攻略(百万千折始到顶)
沈芳蕤 • 2023-11-03 00:16:50 • 次
远眺弁山
弁峰凌空当湖立,碧岩自古便称绝。
纯阳撷草一笸撒,东坡祈雨千阶踅。
峰峦结庐隐精舍,飞瀑溅石涌浪雪。
吾乡胜概当可冠,今和箬翁占一阕。
这是我登临弁山碧岩后写下的一首打油诗,以应和明代乡贤顾应祥所作的《登碧岩诗》:
天放新晴岚气开,野僧扶我上崔嵬。
百千万折始到顶,五十六年才一来。
巨侵漫空翻雪浪,飞泉漱石响寒雷。
吾乡胜概无过此,兴尽重呼濯酒杯。
碧岩,位于弁山主峰的云峰顶北麓,因其岩石峭立于山巅,且苔藓附着于上,望之黛绿如茵,故名。碧岩所在的弁山,自古以来就是风景名胜地。早在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吴均就留下了一首《登夏驾山寻朱思之》的诗作;唐代,陆龟蒙写下“五年重到旧山村/树有交柯犊有孙/更感弁山颜色好/晚云才散已当门”的诗句后,就归隐在弁山脚下;宋代,此山盛产质地优良的太湖石,使宋徽宗如痴如狂,弁山更成为文人雅士流连忘返之地。而弁山风景最佳之处,即为碧岩,清《长兴县志》记载:“碧岩有十二景,日:龙口、七星台、石壁、瀑布泉、珠濂水、金莲池、砚池、香炉峰、酌泉亭、不朽木、舍身崖、望湖亭。”唐宋以降,文人骚客毕至,诗画不绝于缕。
前往碧岩,入口处在弁山脚的前城村,属长兴县原横山乡(今改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当地民谚云“前城后城,私筑义城,屯兵养马,兵反王城”,传说中楚霸王项羽反抗暴秦前屯兵训练之地。最近,在弁山山阴的前城、后城、金鸡棚等处出土了大量的春秋至西汉时期的砖室古墓葬,印证了此处远古之际繁庶异常的传说。前城村僻静的山坳中,有一清代凉亭,旧时登山,由此开始沿石磴而上,须经八百三十级石砌台阶盘旋三十二折,才能到达古碧岩寺。
如今,上、中、下碧岩寺依山而筑,互为呼应,已非旧时光景。半路凉亭附近已经浇了柏油路,可以车抵下碧岩寺,即今碧岩禅寺。碧岩禅寺建于2007年,得益于当时县领导决定在顾渚山、仙山、城山、弁山四大名山建寺的决定,九龙照璧、天王殿、三圣殿、禅房等建筑就此新建,在莽莽竹海中一展金碧辉煌的雄姿。
潘志强 摄
登山之路,现从下碧岩寺开始。步道右侧,石壁峭立,怪石嶙峋;步道左侧,山涧淙淙,涧水在静寂的山谷中激荡而下、轰然作响,令人想起了顾应祥的诗句“巨侵漫空翻雪浪,飞泉激石响寒泉”,难怪山鸟林蛙,在此鸣唱不绝。
约十来分钟即抵中碧岩寺,坐落于半山腰一个并不宽敞的平台之上,题额为“药王殿”,与“吕纯阳弁山掼药箱”的传说有关。弁山有丰富的药材资源,盛产石斛、土茯苓、桅子、野三七、黄芪、何首乌、灵芝、黄连、连翘和各种山参等中药材百余种,闻名于世,乡民们便就此演绎出这一动听的传说。以此为依托,碧岩寺在不久的将来,还将建成“药师佛道场”,届时将更蔚为壮观。
继续上行不到30米,只见峭壁上题写了“玉蟹潭”三字,涓涓细流从崖壁上垂挂而下,溅落在山道旁一尺左右见方的石潭内,水潭不大,有仙则灵,此潭天生一种罕见的“无尾螺”,至今无人能解其故,当地人称之为“仙螺”。旧志所载“十二景”之中的“香炉峰”“鹦鹉石(石壁)”就位于其上。“香炉峰”,当地百姓俗称“墙门石”,是左右两块耸立的山岩相夹而成;鹦鹉石则是一块奇特的巨石,当地人称“望羊石”。山路陡峭,但山风时不时拂面而来,尽情呼吸着大自然馈赠的清新空气,浑身通透。
凉亭
穿越在茂林修竹之间约半小时,便可来到一处新建的凉亭,往上就是七星岩,其实就是横卧在路边仅一尺见方的块石,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忽略。盘旋绕过两个弯道,突然见到一条山石砌就的小道,兴致勃发,顺道而行五、六米,只见一天然洞窟,宛如一条苍龙张大了嘴巴,吐出长长的“舌头”,不用介绍也知道这就是所谓的“龙口”。登高远眺,山色空濛,所有的景致都被云雾缭绕,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龙口
抬头仰望,只见一山寺在“龙口”所在的巨崖之上,这就是上碧岩寺,如今称为金殿,即为古碧岩寺。 据《长兴县志》介绍:“ 碧岩精舍在县东40里弁山。宋淳佑初,华亭僧如莹至山,夜止岩偏,有白衣人语之曰:‘岩上平衍,可庐以居,且尽得峰峦瀑布之胜。’一老人傍立曰‘弟子白龙王也。’师为是居,当守护伽蓝,已而施者坌集,遂成宝坊,题日碧岩精舍。”古碧岩寺,始建于南宋理宗淳佑(1241—1252)初,建寺来历可谓笼罩着神秘的气息。
上碧岩寺(金顶)
明朝,临济宗第二十五世高僧空谷隆禅师(1393—1444)于此说法布道,使碧岩精舍闻名天下。只可惜后来,名刹古寺毁于兵火,庙前的三棵古银杏树(即十二景中的“不朽木“)也在“大跃进”时被砍伐。历经800年岁月的变迁,寺庙几度兴废,名称先后称作“碧岩精舍”“碧岩庵”和“碧岩寺”,如今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祖,为避免重名,大殿也改成了“金殿”。幸有体禅师父来寺住持,并有赖于经济社会发展之利,先后扩建成上、中、下三碧岩寺,终于在太湖之滨的弁山碧岩之上,又重新发扬光大佛门圣地。
2022年春雪时的上碧岩寺
碧岩寺金殿所在地基,就是所谓的“碧岩”,海拔高度300多米,笼罩在蒸腾而上的云烟之中,宛如仙境。逢天清气朗之日,俯视前方,视线辽阔,浩渺的太湖和山水画般的图影湿地就在脚下,刚兴建不久的“龙之梦”旅游综合体闪耀于太湖之滨。眼望如此美景,难怪历代文人雅士如叶梦得、范成大、杨万里、钱选、赵孟頫、王蒙、董其昌等纷至沓来,挥毫泼墨,尤其是王蒙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更是名垂史册。
山图水影
碧岩山脚下的“龙之梦乐园”
据记载,苏东坡曾在碧岩崖壁上题有“清空世界”,清代人物的笔记中仍时有所见。转向碧岩寺右侧,有一条古人凿出的约宽三尺崖路可以通行,是一条长约百米的原始山道,仅转过三折,不禁惊叹,舍身崖就在眼前,绝壁仞立,盼望已久的“清空世界”这四个大字就在眼前。有人说,这是今人在苏东坡的书法集中搜集来四个大字,刻印于此的巨石之上,并非原迹,但无论如何,苏东坡留有书法墨迹终究是史实。
此处水声轰鸣,好象是一曲交响乐在演奏,原来“珠濂水”“瀑布泉”以及酌泉亭遗址就在前面齐齐隐藏于丛林覆盖的峭壁悬崖之中。只见一串串珠帘水从高约十丈的崖壁间渗出,汇聚成瀑布飞泄直下,撞击着崖底的巨石,又溅起一朵朵浪花,直捣幽谷,沿山涧奔腾而去,一幅“珠廉欲卷西山雨,齐向银河倒泻来”之天然山水画。
潘志强 摄
折返而归,在野草杂树掩映之中,一条石板古道蜿蜒而上,可抵海拔521.5米的云峰顶,是弁山群峰之冠。越岭而过,则是另一座千年名刹——龙华禅寺。整条古道近30华里,无疑是驴友们踏足赏景乃至挑战自我、磨练意志的佳途。2022年春一场大雪后登山尤其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曾作小词《蝶恋花·碧岩雪中》一首,作为本文的结尾。
冬奥正观逢玉絮,翘盼心成,一日梨花树。忽遇山僧邀往顾,碧岩古道轻移步。
满眼银妆松竹素,拄杖高攀,绝顶天梯渡。仰望雪帘心再悟,清空世界勾魂处。
附 长兴布衣诗人叶增有《咏碧岩十二景诗》
一、瀑布泉
入山未半里,处处风泉鸣。风泉鸣不歇,客心清更清。
二、珠帘水
何处一派水?纷纷下帘栊。千载无人卷,但觉春山空。
三、七星岩
落落七星高,不谓俯可睇。持此问阿谁?君平久弃世。
四、龙口洞
寿龙张其威,隆师此持戒。焉知龙性驯,但参舌识界。
五、香炉峰
炉峰翠然起,上有孤松横。纷纷唾碧雾,遥遥闻太清。
六、鹦鹉石
鹦鹉陇西鸟。化身偏向东。人间锁不住,昂首四天空。
七、望湖亭
亭当天阔处,揽尽吴天势,惜哉限高寒,五峰乃宜世。
八、酌泉亭
又见酌泉亭,珠泉走砰湃。欹斜石磴间,云是当年界。
九、砚池(洗钵池)
流传洗体地,五色灿光晶。不晓神物意,何取一勺清。
十、金莲池
欲得金莲长,须假方便风,朅来何所见,寒藻舞澄空。
十一、舍身崖
陡上不知高,直下落无际。此身舍与谁?且住人间世。
十二、不朽木
至人长不死,手植也殊怪。眷此三尺心,悼彼十千界。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