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汾阳旅游景点攻略(汾阳是个好地方)

沈芳蕤 2023-11-03 05:27:55

摘要:现在的好多年轻人没有看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这部电影,可是好些年轻人都听过那首脍炙人口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吧!“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

现在的好多年轻人没有看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这部电影,可是好些年轻人都听过那首脍炙人口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吧!

“人说山西好风光

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吕梁

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

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杏花村里开杏花

儿女正当好年华

男儿不怕千般苦

女儿能绣万种花

人有那志气永不老

你看那白发的婆婆

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

高亢嘹亮的歌声,那唱的就是我们汾阳这块土地。

这是著名音乐家乔羽老先生创作,由著名民族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一首赞美家乡的歌曲。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的一首主题曲。而电影正是以我们汾阳为背景所拍摄。而歌曲也正是赞美了我们汾阳那秀丽风光以及男儿当自强,女儿好年华的精神风貌。

汾阳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却被低估、被不太重视,有些方面甚至有些被忽略了的地方。

但这里历史文化厚重,古建众多,自然风光迷人,人文底蕴深厚,可文化采风,可观光旅游、可抒情度假、可寻味美食、也可探索古建等等,是值得朋友们深度探索和发掘的一个地方,同时更是一个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汾州古城墙 网络图片

汾阳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南缘,吕梁山东麓,自古以来一直为汾河流域晋中区域和吕梁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及军事中心。汾阳还是中国县域经济主体功能重点开发区,汾酒之乡、核桃之乡、小米之乡、厨师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市、山西园林城市、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

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汾阳古建筑、古民居虽然损毁和改变了不少,但有些地方大的布局依旧如初,漫步其中,幽静的古巷、斑驳的老墙,细节之处尤见汾州传统建筑文化之韵味。比如二府街和武家巷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就是汾阳市本地居民生活最集中、文化交流最频繁、风俗习惯最浓厚、老城形象最鲜明的地区。2020年6月,汾阳二府街和武家巷被批准为山西省历史文化街区(第三批)喜欢欣赏古建和寻古探幽的朋友,可以前来打卡研究。

汾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美丽的山川,诗意的田园、奇峻的峡谷、幻彩的溶洞、惬意的古镇、宁静的山村……这个位于太原盆地西南边的美丽小城市,风光美不胜收,人文丰富独特。除了多姿多彩的州府文化之外, 还有许多鲜有人知的旅游目的地,值得细细探索。

也正是汾阳的存在,为中华文明和中华古建筑文化,留下了真实而深厚的例证。上世纪30年代,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接受美国学者费正清、费慰梅夫妇的邀请来山西汾阳峪道河避暑。曾经两次考察汾阳古建筑(1934年8月的晋汾古建筑预查,1936年10月二次晋汾调查 。并著有《晋汾古建筑预查记略》)。

这部难得的《晋汾古建筑预查记略》成为了让世人了解汾阳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视角,同时也让汾阳的古建筑因他们的考察而闻名世界。

虽然《晋汾古建筑预查记略》中记载的那些令人神往的古建筑如今已难寻踪迹,但同时被记录在《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一文中的汾阳那些古建还是比较幸运的,它们将在梁思成、林徽因先生不朽的文字中得到永生。

特别是1934年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在汾阳小相村灵岩寺预查古建时,梁思成抓怕下林徽因仰面与铁佛久久深切相视的那一刻的那张照片,将小相村灵岩寺那五尊体量颇大的铁佛其中之一“东首一尊且低头前伛,现悯恻垂注之情”的那尊栩栩如生的大铁佛图像保留下来,那是用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无价之宝,它们在梁思成、林薇因先生的笔下,将得到永生。

图片是上世纪1934年梁思成 林徽因夫妇考察小相村灵岩寺,林徽因仰头与这座低头铁佛久久对望,梁思成用莱卡相机为后人抓拍下这生动的一幕。这真是非常珍贵的一张图片,它使得小相村灵岩寺那五尊体量颇大的铁佛其中之一“东首一尊且低头前伛,现悯恻垂注之情”的那尊慈眉善目栩栩如生的大铁佛图像永久保留下来。图片来自网络

而林薇因女士对于汾阳峪道河的真实写照“汾阳城外峪道河,为山右绝好消夏的去处;地据白彪山麓,因神头有“马跑神泉”,自从宋太宗的骏骑蹄下踢出甘泉,救了干渴的三军,这泉水便没有停流过,千年来为沿溪数十家磨坊供给原动力,直至电气磨机在平遥创立了山西面粉业的中心,这源源清流始闲散的单剩曲折的画意。”虽说是最讲究严谨的科学考察报告,但她却用诗样的语言描摹了“当年汾阳城外峪道河,为山右绝好消夏的去处”以及峪道河谷清纯的泉水和特别富有诗情画意的磨坊。真是令人难以想象,这会是严重缺水的黄土高原上曾经真实存在过的一幅美丽画卷吗?

可能有人会问,这对建筑学伉俪为何四度踏上山西,两次走进汾阳这片神奇的土地呢?

为什么是汾阳?因为,汾阳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在汾阳这片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古老大地上,都能找到其中印迹。

图片是杏花村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瓮 酿酒容器 网络图片

属于仰韶文化中期,也是伏羲时代中华民族大迁徙路线上的“五大支点”之一的人类迁徙居住点,在杏花村遗址还依稀可见:而杏花村遗址酿酒容器的出土,向世人宣告中国早在6000年前就已发明了人工谷物酒。它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酒器之一,为中华酒文化的起源找到了珍贵的标本。

杏花村遗址在汾酒集团所在的杏花镇东堡村东北方向,面积约15万平方米。考古上将其分为八个阶段,分别属于仰韶、龙山、夏、商文化时期。其中第一、二阶段属于大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在出土的器物中,除了大量的陶质罐、盆、瓶、壶、碗、刀等生活用具外,还出现了小口尖底瓮,其外形整体呈流线型,小口尖底、鼓腹、短颈、腹侧有双耳、腹部饰线纹。  

酿酒专家包启安先生研究认为:“小口尖底瓮实是酿酒发酵容器。”“原始先民在同一个小口尖底瓮中利用谷物发酵成酒,然后澄清、饮用。”“‘酒’字是酿酒容器的象征,甲骨文和钟鼎文中的‘酒’字几乎都是小口尖底瓮,乃最早酿酒器的有力证明。”  

“实际上,这种小口尖底瓮的分布很广,晋西南地区和陕西、河北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均有出土。”杏花村遗址酿酒容器的出土,向世人宣告中国早在6000年前就已发明了人工谷物酒。它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酒器之一,为中华酒文化的起源找到了珍贵的标本。  杏花村人工谷物酒的出现,是人类酿酒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它从原料、器具到技术,都脱离了自然酒的落后状态,凝聚了人类的智慧。由于“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从哪里开始”,因此,酒作为物质产生的同时,与之相伴随的文化也随之产生;杏花村6000年前人工谷物酒的出现,就标志着中国乃至世界真正意义上的酒文化的诞生。

清末民初因水源发达,这一带曾被地方民众开辟出很多水磨坊,制作面粉。据说从峪口村的第一盘至最深处的神头,共计有九十九座水打磨。

而风光秀丽的峪道河更是光彩夺目,山、水、泉、洞、寨、崖、堡、古民居、水打磨以及神话、传说、传统民俗一应俱全,正所谓“世之所有,此尽有之”。

建国后十余年间农村题材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由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的经典电影,由著名导演苏里执导,马烽担任编剧,李亚林、梁音、金迪主演的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镜头就是在峪道河拍摄。而影片之所以选在汾阳拍摄,一是影片的编剧马烽长期在汾阳体验生活,二是汾阳峪道河的山水非常具有典型的山西特色,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黄土高坡绵延起伏,特别是夏天,风光秀丽,凉爽宜人。

读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一文可知,这条峪道河谷地,在1930年代,是山西的西方人士的避暑胜地,他们把废弃的磨坊院改造成在乡间的避暑家园。其中不乏外籍人士里的名人,如汾阳教会的美国传教士恒慕义,同时在铭义中学担任英文教师。他就是借给费正清夫妇居住的别墅的主人。他的儿子出生在上世纪的铭义校园,自认为是汾阳人,就是1981-1984年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

峪道河谷自307国道处的峪口村向西北方向的吕梁山区延伸,一路几十里地,从盆地进入山区。小河两侧分布大小几十座村庄。清末民初因水源发达,这一带曾被地方民众开辟出很多水磨坊,制作面粉。据说从峪口村的第一盘至最深处的神头,共计有九十九座水打磨。当年梁林夫妇应费玉清夫妇邀请来此避暑,正是居住在一座水磨坊院里。

汾阳城墙上的铁双雁 向人们诉说着老汾州那值得炫耀的历史,脍炙人口的人文古迹以及那一串串引人入胜的古老故事……

而汾州有幸遗存下来的一段城墙则见证了数百年来汾州的辉煌与没落。建昌文峰塔留下了文人才子登临挥毫的风采;古城墙上的铁双雁诉说着老汾州那值得炫耀的历史,脍炙人口的人文古迹以及那一串串引人入胜的古老故事……

在这里,文明与历史不仅藏在博物馆中,还留存于真实的土地上,更印刻在人们的情感记忆里。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是六百多年前, 从洪洞大槐树迁往全国各地,走向全球的华夏儿女们的共同声音。大槐树,是印刻血缘的图腾,也是追寻故土的经幡。

而作为明朝富庶(shu)之乡的汾阳,确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华郭氏发祥地之一,也是唐汾阳王郭子仪食封之地。因此, 这里是中国郭姓人的“老家”之一,每年都有无数郭姓人返回这里,寻找自己的精神故园。“汾阳堂”成为海内外郭氏子孙众望所归的第一堂号,汾阳王郭子仪成为郭氏子孙推崇备至的圣贤偶像。

三十里桃花洞向阳匣

而汾阳西有连绵的吕梁山,黄庐岭上的金锁关和北齐长城,作为山西平川内地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东侵的关卡和门户。内有汾水纵贯其腹地,将一马平川的东部冲积成肥沃的太原盆地的一部分,进退可据。

汾阳的地理特色,不仅使其孕育了较早的华夏文明,也让其一直保有“山西之中”的区位优势。“得汾州,才有资格得山西”,谁拥有了山西这表里山河,谁就掌握了问鼎中原的先机。

而唐代:王昌龄 (备注) 《出塞二首》中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虽然是写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但何尝不是对于黄庐岭上北齐长城起点金锁关的真实写照。

同时也何尝不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抵御外敌的真实写照。

“秦时明月汉时关”,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汾州历来是群雄逐鹿的支点。春秋五霸,晋文公成就一霸,并将虢国虞国的遗老遗少发落到瓜衍县(今汾阳)的虢地与虞地。三家分晋后,赵、魏仍在七雄之列。秦统一天下之后,山西又成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而汾州也是防御北方外来民族侵略的重要据点之一,中原都城的北方门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被中国长城协会列为中国长城百关之一的北齐长城遗址上的金锁关,现仍然高距在三十里桃花洞向阳匣上的黄庐岭上,历史的沧桑印刻在遗存没落了的金锁关门上,是否还掩映着遥远年代里的刀光剑影。

到了近现代,尤其是抗战时期,中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汾州人民又毅然挺起了中华的脊梁。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黄芦岭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前沿阵地。汾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就驻扎在附近的冯家山底。民国35年(1946)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将军曾驻扎在这里的下庄村,指挥吕梁部队于蒋阎匪军作战 。八年抗战中,仅投人革命队伍者即有万人之众。有掩护抗日干部挺身而出、甘献生命者;有横眉冷对、痛斥敌酋、招致极刑者;有富贵不淫、宁死不屈、慨然就义者;有不顾封建礼教、保护战士者;有视死如归、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者。

而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峪道河镇的熬坡村,则是晋绥边区抗日的桥头堡,有汾阳西柏坡、抗日模范村的美誉。说它普通吧,就是黄土高原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沟壑纵横,林木茂盛。可它又很不普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进退自如,它又是战略要地、红色交通要道,八路军大部队从此通过,游击队在此驻扎活动,汾阳县委、县政府在此办公。这里烽火连天,这里埋葬着14位英烈的遗骨,这里发生的激烈战斗,载入了史册。

可歌可泣之人之事,不胜枚举。

难怪,前人称汾阳为“控带山河,肘腋秦晋”。翻开历史,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重要转折点上,汾阳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汾阳的巍巍山脉,虽在军事上是抵御外敌的屏障,在文化上,却不会造成隔绝。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流,华夏民族的大融合,自秦汉以来,在汾州大地上从未断绝。

古有北方游牧民族越过大山迢迢迁往汾州,近代汾阳人也曾为了生计从“向阳匣”“走西口”,在内外蒙古、库伦以至俄国莫斯科、西欧英法等地区拓荒创业,他们不仅走出了一条生存之路、文化融合之路,也打通了一条汇通天下、周流四海的物流通道,奠定了“汾商”雄起之路。也因此,汾阳有了“秦晋旱码头”之称。

而从汾阳的牛家大院、东社村的蔚家大院,演武村的西南上的大院、以及分布在汾阳好些个村庄的晋商豪宅,可以管中窥豹看出山西明清时期的富裕。

而现在最直观的是,经过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城市里的煤灰消失了,蓝天白云掩映着干净整洁的道路和清澈的河流。近年来,汾阳还加快开通了高速公路、铁路等,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经济上,在汾阳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电子信息、汾酒产业园区、一些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一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正成为拉动汾阳投资及GDP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5000年的灿烂历史长河中,这几十年,也不过是转眼一瞬间。但汾阳在漫长岁月中,已经蓄积了无穷的力量。如今,这股力量正在觉醒和勃发,借着深入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发展这一强劲东风,未来,我们会看到汾阳更加辉煌璀璨的一天!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绘就了汾阳表里山河的锦绣之姿。悠悠岁月的积淀,则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包了一层厚厚的浆。打开汾州这部厚重的历史画卷的最好方式,就是走进这片土地,探幽揽胜!

在光影斑驳中闭上眼,感受明清遗韵。

在晨曦中,去文峰塔文湖景区走一走;立于雄伟壮观的文峰塔下,在光影斑驳中闭上眼,感受明清遗韵。 那里的汾州府文庙气势恢弘、建筑精美,左拥千年文湖,右揽文峰古塔,还有王文素纪念馆、汾阳王府、冀家书院、文湖、文湖大戏台等景点交相辉映。

再到峪道河古镇龙泉山水源景区逛一逛;位于峪道河镇,是集餐饮、住宿、会议、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园林式景区。景区主要以马刨神泉、山水源生态度假酒店、高品质休闲娱乐为核心项目。其中滑雪场设有雪圈区、戏雪区、初中级雪道;滑草场紧邻滑雪场,弥补了春夏秋三季的雪场空闲;利用水泥厂旧址推出了全国首家工业场地真人cs主战场,还拥有多匹训练有素的马和8000平米场地供人们消遣。

还有杏花村汾酒文化景区;位于杏花村镇,距离汾阳市区15千米, 汾酒文化旅游景区是集酒文化参观、酿酒工艺体验、园林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是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景区,特色明显,品质优秀。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向社会推介和传播古老的杏花村酒文化,汾酒集团大力发展工业旅游,逐步新建和完善了汾酒工业园林、醉仙楼、汾酒传统酿造作坊、汾酒博物馆、酒文化广场等景点,景区硬件设施日益成熟,相关服务设施日臻完善。

汾阳市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区;位于贾家庄镇,距离汾阳市区5千米,2003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由贾家庄展览馆、马烽纪念馆、贾家庄生态园、生存岛、裕和高尔夫会所、汾州民俗文化园、三晋民俗体验地“贾街”、恒鼎工业文化创意园、作家村等核心景区组成。

汾阳市上林舍生态旅游景区;位于栗家庄镇上林舍村,是集绿色生态回归、游园嬉戏、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娱乐风景区。 2018年被评为吕梁市乡村旅游景区,2020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有长约7000米,宽约100米的河沟林泉沟、依山而建的高空玻璃滑道漂流

......

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饸饹、猫耳朵……形态各异的面,配上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各式各样的烹调方法,就让你吃一年不带重样,还有滋有味。

古汾州府,是早年间山西省九府十六州的大府之一,曾经府、州、县同设在此。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地理环境及几百年人文传承,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饮食文化。这种饮食文化的独特、精细、讲究、排场、浩瀚,无不总被世人津津乐道和称颂,成为汾阳人拿得出手的一张重要名片。

汾阳人的生活,更是有姿有色。别的先不说,把一碗面,做出200多种花样,也足以看出汾阳人打骨子里对生活的热爱和惊人的创造力。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饸饹、猫耳朵……形态各异的面,配上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各式各样的烹调方法,就让你吃一年不带重样,还有滋有味。

汾阳的女人那正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里里外外一把手。网络图片

而汾阳还有一种独特的资源,它和汾阳饮食文化一样均是汾阳的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无形资产;那就是汾阳女人。汾阳女人就像上面歌词里唱到;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那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

虽然歌词里有些夸张,但也不乏是对于汾阳儿女的赞美。特别是歌词里“......女儿能绣万种花 ,人有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了腰板也像十七八。”连白发的婆婆都老当益壮,志气昂扬,这是汾阳女人何等的精神面貌啊!

说的也是,汾阳女人的精神面貌那可不是徒有虚名;首先从外貌来讲汾阳女人就会比别处的女人先胜一筹。生活在汾阳的女人,皮肤白哲细腻,身材曼妙多彩,说话软绵动听,她们犹如摇曳多姿的花儿一样在那里静静地绽放,将汾阳这座古老的小城点缀得活色生香而又充满了灵气,小城因此而变得绚丽多彩。

她们虽然没有闭月羞花之容貌(不是绝对的),但足以能够闪爆你的眼球。世界上的女人千姿百态,风情万种,而生活在汾阳小城的女人们则也是妩媚俏丽,清新脱俗,温柔淡定,但也不乏泼辣直率女人。她们优雅、理智,不是轻浮、虚荣的花瓶;她们美丽、淡定,像一杯香茶,久泡久浓,香味无穷;她们端庄、大方,就像一块美玉,令人爱不释手;她们温柔、妩媚,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留连往返;她们知性、贤惠,就像一本好书,让人百读不厌。

你看吧!大街上小姑娘活泼俏皮,大姑娘娇柔妩媚,小媳妇艳丽风韵,老太太传统与理性。如果将大城市的女人比作艳丽的名贵花卉,那么汾阳小城的女人就恰是那空谷中的幽兰。她们汲取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默默地绽放。 远看,汾阳小城的女人高端大气上档次,近瞧,她们个个如同幽幽飘逸的暗香,那份从容自若,气定神闲的形态就如清澈的小溪一样缓缓流过你的心扉,会让你有一种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神清气爽的感觉,会让你为之沉醉,为之痴迷。汾阳小城景色壮美,绚丽多彩,但最美的还是汾阳女人。汾阳小城的女人是小城独特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而汾阳女人不仅妩媚俏丽,大多数还会打扮。她们的穿着不论华贵还是普通,贵有贵的荣华庄重,廉有廉的朴素时尚,都彰显一样的妩媚俏丽,而且她们会随着市场流行的风格,随意搭配,就是一款普通的衣服,经过她们的重新组合,就能够穿出自己的风格,流露出不同的气质,折射出不同旁人的韵味,给人一种清新脱俗时尚美丽的感觉。

而汾阳的一句老话“无汾不成戏”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西好些个县的晋剧团都是由汾阳输送的演员。灵石县新生晋剧团就是由我们演武村晋剧团组建的。众所周知,一般挑选唱戏的演员,最起码的首先是要眉眼好,身段优,声音动听的人才。著名的晋剧表演艺术家马玉楼、田桂兰、王爱民等等都是出生于汾阳。

而我们演武村也出了不少的戏剧演员,李兰英、李金兰(是晋剧表演艺术家嗨嗨腔陈玉英的儿媳妇)、王秀兰、王秀英、王和爱、王铁梅等,我家旧房东的一个女儿木燕燕也是一个不错的晋剧演员。而汾阳是有名的晋剧之乡,早期的好些山西梆子著名演员就是出生于汾阳;孙福娥、梁小云、乔金仙、乔玉仙、丁玉英(小电灯)等等,而著名的国家一级演员晋剧表演艺术家华艳君(王玉贞)的老家也是汾阳。

因此说,“无汾不成戏”这也是一个汾阳女人不同于其他地方女人的具体表现。

而我的一位外地朋友就说过,走了好些个地方,就看见汾阳的女人顺眼耐看。倒不是贬低别处的女人,而是实话。在汾阳周边,在吕梁晋中,在山西,还有那些在汾阳待过的人,或者那些身边有汾阳家的人,大多数都有同感,汾阳出美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汾阳的好山好水,则赋予了汾阳女人们那傲人的身材,美丽的面庞,软绵好听的声音。加之生活条件的改善,北温带温润气候滋养出来的白嫩皮肤,红润气色,妥妥的奠定了汾阳女人的容貌基础,再加上汾阳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一代一代潜移默化的传承,又造就了汾阳女人的自信气质与优雅的作派。 不可否认,汾阳的女人那正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里里外外一把手。

而汾阳的女子尽管有口皆碑,聪明美丽,清新淡雅,但也不是徒有虚名,汾阳女人秀外慧中,落落大方,她们并不是空有外表的花瓶美女,她们勤俭勤奋,热情好客,持家有方。她们热爱生活,坚韧执着。她们和男子一样从事各种劳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每天为生活而奔忙,为家庭而辛苦付出,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一生。在她们身上闪耀着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坚毅不拔、聪明善良等不同于外地女人的光环,人们无不为她们充满自信谋取生存和催人奋进的精神所震撼,所折服。

你看吧!平时汾阳女人不仅将自己与家人切理(打扮)的骨夹油几(精干利索),家里边更是切理的窗明几净,井井有条。而在家庭之中,祭祀祖宗,赡养父母,相夫教子,人情世故,礼尚往来等,样样都是有条有理。

而汾阳女人还善解人意懂人情,客人来,让座、砌茶、敬烟、点火,不亢不卑一气呵成。而汾阳女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做饭,能将普通的食材根据时令做成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好茶饭。特别是对于面食,那更是她们的拿手好戏,一样面百样做,一样面百样吃。她们将汾阳当地千百年来留传下来的汾阳饮食文化发挥的淋漓尽致。

而古人云;一出茶饭便见妻,要知贤母看儿衣。这一句古语是否就是对汾阳女人的真实写照。

难怪好些外地人都知道汾阳女人的好处,羡慕汾阳男人好福气,取一个汾阳女人一辈子的好享受。而在汾阳周边县市,以及山西好些地方或知道汾阳家女人好处的地方的人都以能与汾阳女人结亲为幸运。在他们心里,娶个能持家过日子的汾阳女人是他们的梦寐以求。

因此说汾阳女人是具有汾阳特色的一种非物质资源,和汾阳饮食文化一样均是汾阳的一种独特的无形资产。

因此有些网友说:去了汾阳,完全打破了之前的粗浅印象。那里的千年古建筑,让他震颤于历史的神奇。那里的风光,让他沉醉在光阴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热忱质朴的汾阳人,那种好不是表面的欢迎之辞,而是把你放在心上,特别是汾阳女人风采,别的地方的女人是不能与之比拟的。

汾阳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是文物大市。截至2020年6月,汾阳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其中杏花村汾酒老作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此外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杏花村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处(武家巷、二府街,明清风貌善存) 。还有古生物化石遗址、新石器遗址和70多处文化古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 有明代南薰楼、国内砖塔第一高塔文峰塔、金代建筑太符观、避暑胜地峪道河、富神话色彩的马刨神泉、贴金壁画的圣母庙、自然景观三十里桃花洞、金锁关

......

请朋友们来汾阳感受古汾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吧!

(备注)王昌龄;698— 756,字少伯,晋阳 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