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林爱沙尼亚之门攻略(北欧邮轮之爱沙尼亚塔林)
沈芳蕤 • 2023-11-04 19:32:13 • 次
哥本哈根(丹麦)——奥斯陆(挪威)——柏林(德国)——塔林(爱沙尼亚)——圣彼得堡(俄罗斯)——赫尔辛基(芬兰)——斯德哥尔摩(瑞典)——哥本哈根(丹麦)
爱沙尼亚,与南方的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
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13~16世纪先后遭普鲁士和丹麦侵占,16世纪被瑞典,丹麦和波兰瓜分,17世纪全境被瑞典占领,18世纪并入俄罗斯帝国,1918年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同年2月德国占领爱沙尼亚。1940年6月,苏联出兵爱沙尼亚,同年8月,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爱沙尼亚宣布恢复独立,并加入北约,加入欧盟。
爱沙尼亚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银行将爱沙尼亚列为高收入国家。
帝王公主号停靠塔林港口。港口就可以看到城市的老城区。
二艘邮轮靠在一起更显现出邮轮的巨大。
塔林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一座东正教教堂,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兴建于1894年到1900年,当时塔林处于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之下。塔林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是塔林最大和最高的圆顶东正教堂。
具有俄罗斯特征的东正教堂。
最初俄罗斯的东正教教堂和别的地方的东正教教堂是一样的。都是宽底圆形。但是,由于俄罗斯的冬季漫长而寒冷,这样的教堂屋顶容易积雪,既不美观也不适合清理。于是,设计师在设计俄罗斯教堂时,将圆顶拉长,下部收缩,开始发展成自己独特的洋葱头教堂。
东正教堂后面的是尼古拉大教堂。圣尼古拉斯教堂是爱沙尼亚塔林的中世纪前教堂。 它致力于献给渔民和水手的圣尼古拉斯。 它最初建于13世纪,在二战中的苏联轰炸塔林时被部分摧毁, 现在看到的是已修复的教堂。
卡特里奥花园,是彼德一世为爱妻凯撒琳娜建造的宫殿(又称爱沙尼亚的夏宫),花园的宫殿非常的大气,红色的外墙面十分的喜庆,花园是典型的欧式皇家园林,平整的草坪和树木,漂亮的喷泉水池,精美的雕塑,无不体现出皇家的高贵和奢华。
波塞冬,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在欧洲只要看到手握三叉戟的雕像就是波塞冬了。三叉戟是古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的象征物和武器,传说是他用三叉劈开大山,将山石变成岛屿。
塔林市政厅广场,和大多数的欧洲城市一样,市政厅都有一个广场,四周是建筑包围着,像是一个巨大的四合院。
塔林老城区
塔林老城区,看起来就是个童话世界的画面,各种尖顶的建筑像是迪士尼的乐园。满城的建筑涂着鲜艳的颜色,但这的确是一座中世纪的城市,怎么也无法和欧洲中世纪的黑暗联系到一起。
爱沙尼亚之门——是进入塔林老城的主要入口之一,位于市政厅的东部,由两座圆塔组成,是老城城墙的一部分。老城里没有过高的建筑了,所以这座有两个高塔的建筑就很是显眼了,所以叫做:爱沙尼亚之门。从这里就进入了老城。
老城里商铺很多,大部分是为游客服务的。
老城墙。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有一个很漂亮的老城区, 它还保留着原来的围墙和鹅卵石铺成小街头,还有15世纪的防御塔。 塔林老城城墙是欧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墙之一。
已经有750年的历史的城墙。
陪游客照相的武士尽职尽责,没有游客的时候也是身着笨重的铠甲,严阵以待的准备着随时和游客合影。
据说这位是著名的作曲家伦那特.梅里,他是现爱沙尼亚国歌的作者,他的弟弟是爱沙尼亚独立后的第一个总统。这个名字好像是那个总统的名字,所以怀疑以上说法,未经核实,不知对错。
回到码头。
港口上还是二艘邮轮,我们的下一站是圣彼得堡,启航后不知道是不是同路。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