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旅游景点攻略(中国境内唯一纵跨国境通道的绥芬河国门景区)
沈芳蕤 • 2023-11-05 22:23:57 • 次
作者:王新民
绥芬河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人口不足10万。城市虽然小,名气却很大,不同风格的景区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其中,国门景区是绥芬河的旅游热点。
绥芬河地处东北经济区域的中心地带,是中国通往日本海的唯一陆路贸易口岸,距俄国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参崴230公里,有一条铁路、两条公路与俄罗斯相通。是中国参与东北亚多边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窗口”和“桥梁”。
绥芬河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城,坐落在长白山北端,是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1999年6月,经中俄两国政府外交换文,设立绥芬河中俄互市贸易区。
作为国际通商口岸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现在是国家一类口岸,承担着中俄贸易进出口中转分拨和客运任务。
绥芬河公路口岸分为国门景区、旅客检验区、货物检验区三个部分,其中的国门景区,是中国境内唯一纵跨国境通道的景区,也是中国国门景区中唯一集三大国门于一体的景区。
绥芬河国门景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内有“两碑、两房、四门、二十四景”,特别是其中的“国门八景”,深受游客喜爱。
景区内的巨石上刻着“丅”字形线条,表示中东铁路,老式蒸汽机车象征着绥芬河是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这座边境线雕塑,介绍了中国与俄罗斯边境线总长度为4374公里,其中黑龙江省境内长度为2981公里,而绥芬河与俄罗斯边境线长度为27公里。
1986年9月5日,绥芬河火车站站长等人,前往苏联苏格罗捷阔沃火车站拜访,并向当地苏中友协赠送了500公斤西瓜,被誉为“西瓜外交”。
取景框里的国门,许多游客都会在这个地方拍照留念。
金水池
2005年7月,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临绥芬河国门景区,并题词“百年口岸”。
友谊湖
这座长5.35米,高3.4米,厚1.2.米的景观雕塑,以红色旗帜为创意原型,配以绥芬河地形图,精确刻画了边陲小镇的地理坐标。
第一代国门,1987年10月26日,绥芬河市与苏联滨海边疆区易货贸易正式开通,在天长山脚下小绥芬河南中俄边境附近,双方各设立一处铸铁手动档杆,用以规范过境人流和车流,这就是绥芬河国门的雏形,被称之为“第一代国门”。
当年,李鹏总理来到这个简易的国门前,嘱咐陪同在身边的黑龙江省省委书记孙维本,“我们一定要建起一座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国门”。
第二代国门,兼具联检通道和旅游观光两个职能,是一座集过客、过货和旅游为一体的建筑,始建于1990年10月,落成于1991年10月1日。国门建筑面积726平方米,形似火箭发射架。2014年,第三代国门建成,二代国门成为新国门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代国门,见证了绥芬河公路口岸从1988年汽车临时过货运输口岸,到1994年国家客货运输一类口岸的历史,成为一个时期绥芬河的标志性建筑。
第三代国门,中国北方最高国门,位于国门景区正中心,始建于2012年8月,2014年底投入使用。第三代国门高51.8米,长81.8米,跨度54.1米,双向8车道通行。
该国门设两部电梯,主体建筑共分九层,象征着中华民族至高无上的民族尊严。5、6两层可供游客观光眺望,一睹中俄两国风貌。
我选准角度,把三代国门框在一起,拍下了这张照片。
原界碑,1992年6月至1999年12月,中俄共同进行了勘界工作,沿着实地确定的边界线走向,树立了一定数量的界标,对界线加以标识。根据双方协议,中俄国界357号界标设立于中国绥芬河与俄罗斯波格拉尼奇内公路口岸中方一侧。
国门新界碑设立后,原老界碑保存在绥芬河博物馆,成为特定时期的历史见证。由于新界碑当时没有对外开放,故在此处设立一界碑,供游人参观。该界标石厚23cm,底座高40cm,底座长和宽为180cm。
嘎丽娅面包房,典型的俄式风格建筑,内设面包烘烤炉,俄式酸奶、冰激凌生产设备以及简餐厅。面包房取材于原嘎丽娅餐厅原型,采用木质结构建造,具有浓厚的俄罗斯田园风格。
2018年9月正式对游客开放的357号界牌,材质为大理石,基座上镶嵌黄铜板雕刻铭,字体凸出,样式大方,形式简洁。
中俄国界357号界标记(铭牌)
维护国界尊严,严禁非法越界(铭牌)
地面开放窗口造型,地面用不同颜色的石材和线条铺设成中国传统的窗口造型,标志和寓意着口岸的窗口地位和作用,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对俄合作的窗口、通江达海的窗口。
这一造型与两块铭牌与公路零公里标识互相呼应,相得益彰,既凸显了界标与国界作为主权象征的庄严神圣,又展示了绥芬河口岸作为中国东北最大的公路口岸开放包容的崭新姿态。
20世纪80年代,中苏易货贸易开通,随着1987年10月26日《苏联(波格拉尼奇内)和中国(绥芬河)两个边境地区逐步开展易货贸易议定》的签订,中苏两国在双方边境线两端,分别设立会唔房一座,以便加强会晤、
扩大交流和调停事端,一方有会晤要求,另一方即赶到召集方会晤房进行会谈。这里就是当年中方会晤房的原址和原房。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曾亲临绥芬河国门和会晤房,关心看望边防战士。
透过会晤房窗户玻璃,看到室内桌椅陈设。
会晤房的围栏有着这样的提醒
经过地下通道,可以进入景区的另一部分,参观第一代国门、会晤房和新界碑。
装饰讲究的第三代国门观景平台,两侧墙壁的老照片,介绍着绥芬河的沧桑历史。
1930年绥芬河全景
中东铁路开工仪式
1909年的绥芬河火车站
东正教堂
中东铁路隧道
1990年,绥芬河中苏公路正式开通
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门
九十年代初中苏边境上的贸易大集
中俄国际大铁路
在40多米的高空观景玻璃栈道上,可以清晰的看到中俄双方通过国门的所有车辆,以及接受过境检查的过程。
中国境内等待接受检查的过境车辆
即将进入中国境内接受检查的大巴车
中俄两国边境线上的道路状况明显不同
距国门不远处的中国境内,绥芬河城市的楼房高大宏伟。
距国门不远处的俄国境内,有一片正在施工的现场。
透过玻璃,眺望俄方,俄国境内山间的一座教堂清晰可见。
边境线上的铁丝网和中文提示
2023年8月14日拍摄于绥芬河国门景区,8月25日编辑于大连旅顺。(部分照片和文字选自网络,特向作者致谢)
责编:黄素梅《白浪情》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