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镇旅游景点攻略(石板镇上沐恩寺)
沈芳蕤 • 2023-11-17 03:26:31 • 次
石板镇沐恩寺
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位于播州区南面,境内多为石灰岩山地,盛产优质石灰岩,可凿取巨大板材或料石,人称“石板”;当地场集老街均用青石铺地,故名“石板场”。1992年合乡并镇时,定名为石板镇。
在石板镇茅坝村的一个山间坝子的中央,有一座平地而起的小山,山顶上有一座历史悠久寺庙,叫沐恩寺。始建于明朝,清朝扩建,经几百年历史风雨,现在仅存正殿三间、东靖门、西胜门,2012年被评为遵义县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获遵义市播州区民宗局批准开放接纳游客。
沐恩寺原本无寺,仅一观音岩。清咸丰年间白号军肆虐遵义,骚挠掠夺时有发生,“结寨人和,保境安民。”于是地方士绅沈乐山首倡民团,协防乡梓,在茅坝中央山丘上砌墙筑“人和寨”以图自保,一时四方民众来附,名噪一时。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所部数次围攻未克,于是遣遵义降将宋文山诱杀沈乐山于营盘坡。守寨民众拼死反击,困守“人和寨”长达三月之久。时值雨季,民众冒险将消水溶洞堵塞,坝中水田积水成湖形成天然屏障,太平军久攻不下而自行撤退,寨中民众赖以逃过一劫。事后地方民众为感沈乐山首倡筑寨自保之功,自发募资为其建墓立碑以昭后世。
人和寨西胜门
清嘉庆年间,经“改土归流”后的原遵义军民府西乡天旺里日趋祥和安宁,为感朝廷善化百姓之功,地方旺族罗氏士绅始向府县申报拟建寺庙。一年后竣工。据说正殿八根主柱均选用当地极其稀有的刺马桑材质,其余木材就地采伐古柏、古私粟、古榛等树制作。中间为一井字形天井,天井四周为青石精工雕砌,树木花卉栩栩如生,鹿子含花、鸳鸯戏水、仙猿抱桃、骏马扬鬃等各种图案精美绝伦;井底用规则的青石铺成八卦图案,充分展示了一代匠师的精湛技艺。
庆功广开筵席之际,工匠师傅黄玉贤家突遭火灾,除仅六岁的独子被救出外,其余财物均化为灰烬。众邻里纷纷向他们一家伸出援助之手,仅用不足三个月的时间,便在废墟上为黄师傅一家新建出一所全木结构的小青瓦房。为感谢邻里无私援助,黄师傅慨然将自己承建寺庙获得的一半工钱捐与寺庙,修建了一座两层全木结构的戏楼,供人们社戏娱乐活动。并恳请府县获准将寺庙命名“沐恩寺”,以表感激对朝廷教化民众有方和邻里无私援助之恩,“沐恩寺”方始得名。
民国年间,政府为推进新生活运动大兴教育,各地开设保国民学校,石板乡在沐恩寺开办保国民学校。地方士绅张子光先生首倡捐资助学,将自家私有土地十亩捐作校产以资办学费用;并借用沐恩寺戏楼房产四间,作教学办公用房。1935年春季,沐恩寺保国民学校正式开学授课。国家解放后, 土地变革兴起,原属沐恩寺所属的庙产土地,除按政策留足寺内僧人生活自足土地外,剩余土地分给了周边无地耕种的农民。寺院除正殿及两厢耳房留与寺内僧侣居住外,其余房屋全部充公交付沐恩寺小学作校舍。
隐藏在密林中的进寨古道
最后留守沐恩寺的是一对湖南籍的宋氏夫妇。那姓宋的男人原来是湖南邵阳一位国民党区党部书记的文书,女的名叫乌倩云,原本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后来因为乌倩云一家遭受家庭变故,父亲被仇家杀害,被迫卖身党部书记做了小妾。一对真心相恋的恋人就这样被人为拆散了,但又每日相见,这份折磨也只有他们俩人自知。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俩人乘党部书记前往邵阳拜谒上司之机双双私奔,一路潜逃流落到了沐恩寺。
多年后,解放军派驻沐恩寺的干部乌碧霞认出了堂姐乌倩云,姐妹俩百感交结抱头痛哭。得知母亲在她们出逃后被党部书记逼迫投江自尽后,乌倩云更是悲痛欲绝,对母亲的死心中总觉得自已有不可推御的责任。整日里以泪洗面不思茶饭,身形日渐消瘦。宋文书更是对她百般照顾,每天形影不离地守在她身边。乡亲们了解到乌倩云一家不幸遭遇后,对宋氏夫妇深表同情,纷纷给她们送鸡送蛋问寒问暖。后来,当得知祸害自已一家的凶手被人民政府处决后,乌倩云夫妇感到无比痛快。家乡已经没有直系亲人就安心定居下来,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宋氏夫妇一直未有养育,夫妻和和睦睦倒也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可是好景不长,1959年粮食饥荒,饿殍遍野。宋氏一家也未能幸免于难,丈夫饥饿而亡,乌倩云忍悲含泪掩埋丈夫后靠食观音土、树根、蕨头才熬过了一劫。所幸的是乌倩云老人晚年在政府和民的关心照顾下,得也安享晚年,于1978年因病亡故。
沐恩寺建庙至今历经三百余年,它不仅见证了遵义西乡天旺里所属区域改土归流前后的历史变迁,见证了播州区石板镇在新时期的欣欣向荣,更见证了石板镇人民渴望安居乐业、祥和安宁的向往与追求。
沐恩寺前的农田和村庄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