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转经筒游玩攻略简介(去雍和宫)
沈芳蕤 • 2023-11-18 15:27:32 • 次

大概是受年轻人这两年,“上班和上进之间,我们选择上香”的影响,雍和宫变成了热门打卡景点,节假日甚至一票难求,无数“信徒”慕名而来。各种关于雍和宫灵验的段子也是层出不穷。
但又有多少人了解雍和宫的历史和文化?比如这里是喇嘛庙,信奉的是藏传佛教的寺庙,而不是我们通常认识的汉传佛教寺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藏传佛教独有的法器,如转经筒、五彩经幡和嘛呢杆。

五彩经幡

转经筒
作为北京最大的喇嘛庙,雍和宫闻名中外。清代《天咫偶闻》中对雍和宫描述是这样的:“雍和宫,在国子监之东,地本世宗邸,改为寺,喇嘛僧居之。殿宇崇宏,相设奇丽。六时清梵,天雨曼陀之花;七丈金容,人礼旃檀之像。飞阁复道,无非净筵;画壁璇题,固黄图之甲观,绀苑之香林也。”

钟楼、鼓楼、八角碑亭、御碑亭、嘛呢杆、黄筒瓦悬山顶天窗、悬空阁道式飞廊等建筑元素,融合了汉、满、蒙等多种民族建筑艺术,在雍和宫的建筑中呈现出独特的“混搭风”。整座寺庙的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由七进院落和五层殿堂组成中轴线,左右还有多种配殿和配楼。

中路建筑主要包括牌楼院、昭泰门、天王殿、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牌楼院位于雍和宫最南部,大门坐东朝西,东、西、北各立一木牌坊,南侧有一黄、绿琉璃砖瓦的影壁。

中路建筑主要包括牌楼院、昭泰门、天王殿、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牌楼院位于雍和宫最南部,大门坐东朝西,东、西、北各立一木牌坊,南侧有一黄、绿琉璃砖瓦的影壁。

从雍和门出来,院内依次是铜鼎、御碑亭、铜须弥山、嘛呢杆和主殿雍和宫。主殿原名银安殿,是雍亲王接见文武官员的地方,改为喇嘛庙后相当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

殿内正北放置着三尊高近两米的铜质佛像,其中一尊是东方世界的药师佛,中间是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法轮殿仿照故宫的雨花阁所建,汉庙藏顶,顶上有五个天窗阁。平面呈十字形,面阔七间,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前出轩后抱厦各五间,轩厦均为黄筒瓦歇山卷棚顶。

殿顶的四个角落各设有一个黄筒瓦的悬山顶天窗,并且殿顶和天窗顶上各有一个藏族风格的金塔。法轮殿的墙壁上还有描绘佛祖故事的壁画《释迦源流图》和甘珠尔经卷。

雍和宫大殿前的庭院内有一座高达1.5米的青铜“须弥山”,这座山是由梵文Sumeru音译而来,意思是“妙高”。

须弥山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岳,据说是世界的中心。佛经称,世界的最底层是风轮,上面是水轮,再上面是地轮,地轮上有九山八海,而须弥山就位于这些山海之间。

御碑亭内有一块四面碑,上面刻着乾隆皇帝写的《喇嘛说》全文。这块碑是属于“四体两统”的碑,指的是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南面是满文,北面是汉文,西面是蒙文,东面是藏文。

除了各种亭台楼阁,雍和宫还以其木雕三绝而闻名。其中,迈达拉弥勒大佛矗立在飞檐三重的万福阁内,被誉为雍和宫的木雕三绝之一。

这座大佛是由一根完整的白檀木雕刻而成,曾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独立木雕佛像中最大的一尊。为了看清楚佛像的面部,必须抬头仰望,这样营造出弥勒佛在兜率天宫高深莫测的氛围。这座佛像的胸部位于楼阁的二层,而面部则在楼阁的三层之上。
它是由活佛察罕五世仁布亲自设计、监督雕刻和指挥施工而成。考虑到佛像的巨大尺寸,察罕活佛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先砌造佛座,然后再雕刻佛像,并将其安放在座上。待一切就绪后,才建造万福阁。因此,雍和宫有着“先有佛像,后有佛殿”的说法。

五百罗汉山位于法轮殿宗喀巴像背后,高近5米,长3.5米,厚30厘米,采用紫檀木精细雕刻而成。整个山体由紫檀木雕刻而成,层峦叠嶂,阁塔错落有致;五百个罗汉雕像以金、银、铜、铁和锡铸造,各具特色,有讲经授法、降龙伏虎、乘鹤飞升等不同的姿势和表情,栩栩如生,雕刻技艺精湛。

金丝楠木佛龛照佛楼内供奉着一尊名为“旃檀佛”的铜质释迦牟尼佛像。佛龛和背光都是由名贵的金丝楠木精心雕刻而成,工艺独特,精致绝伦。佛龛从地面一直延伸到楼顶,横跨上下两层空间,分为内外三层。
在夕阳的照射下,佛像庄严地屹立着,背后的黄铜镜嵌入背光中。背光以黄铜镜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沿着背光的围屏绕成一圈,与明亮的长明灯相互辉映,使佛堂充满了光明。佛龛由两根金色蟠龙柱支撑,横梁表面镶嵌着99条环绕其中的龙,堪称天工巧夺。

最后,别忘了参观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位于雅曼嘎达楼南侧,也就是法轮殿的西侧。博物馆内陈列着许多佛教艺术品,对于爱好文化艺术的人来说,绝对是一场难得的盛宴。

#秋日生活打卡季##小长假就要这样玩##周末去哪里#雍和宫#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