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庆王府攻略(阿力游北京庆王府)
沈芳蕤 • 2023-11-18 16:58:29 • 次
庆王府位于西城区定阜街3号,是清末重臣奕劻【kuāng】(1838.3.24-1917.1.29)的府邸。庆王府是在光绪十年(1884)奕劻晋升庆郡王后按王府规制改建的,王府大小房间近千间,规模庞大。王府南起定阜街,北至延年胡同,东起松树街,西至德胜门内大街,面积广阔,建筑宏伟。王府建筑分中、东、西三路。西路有三个院落,是王府生活区;中路是主要殿堂,现只存后寝一座;东路已改建,不见昔日王府踪迹。整个王府现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有三组并排院落,各有大门出入。西部最后面是一座二层楼,俗称梳妆楼或绣楼,至今保存完好。1949年后,庆王府被京津卫戍区司令部占用,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庆王府位置图
庆王府文物牌
庆王府正门
庆亲王奕劻
庆亲王府南侧院墙上有随墙门一座,卷棚顶,门簪【zān】四个。进门迎面有影壁墙一座。王府东、西侧各有一大门。笔者看到,庆王府回廊特别多,曲曲折折,四通八达。
绣楼呈倒凹字形,中心围成一个三合院,建有一个小平房,房顶有女儿墙,可以眺望二楼。雕镂彩绘细腻精致,形制设计新颖独特。这座绣楼是奕劻为其格格们所建,造型独特,也融合了西洋风格。
绣楼,中间是小平房
绣楼侧楼
绣楼内部楼梯
绣楼小平房顶
从小平房顶上向左看
据说,王府西部原有一座建筑别致的戏楼,位置靠西墙的后园,有约1300平方米,能容纳约400人看戏。当年顶尖的青衣、老生、花旦们都经常来此捧场献艺,可惜在文革中(1969)的一场样板戏演出后被由烟蒂引燃的大火焚毁。
现在位于庆王府西门外马路对面的梅兰芳故居以前也是庆王府的一部分,是马官居住的地方,梅兰芳先生在这里生活了10年。
王府西门
王府西门马路对面的梅兰芳故居
王府西门马路对面的梅兰芳故居
目前,庆王府仍有居民100多户没腾退,文物修复及非文物拆除工作正在缓慢进行之中。
再说说庆亲王奕劻。爱新觉罗·奕劻是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1766-1820)的后代。最初的奕劻,只是爵位较低的辅国将军,相当现在的县处级干部,这样的级别在北京城里数不胜数,一般能混个普通的差事就算不错了。《清史稿》说奕劻“权位渐崇,而庸碌无为”,且没什么政绩,品行和名声很差。
王府西院建筑遗存
王府西院建筑遗存
王府西院建筑遗存
王府西院建筑遗存
王府西院建筑遗存
但是,就这个被人们普遍认为能力较低的奕劻在事业上却混得风生水起,一路高升。他先被封为贝子;咸丰十年(1860)任命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晋升多罗贝勒。同治十一年(1872)封御前大臣,加郡王衔。光绪十年(1884)十月晋庆郡王,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主持外交事务。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奕劻被封为庆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戊戌政变的关键时刻,奕劻挺身而出,帮了慈禧大忙,于是又被加封“世袭罔替”铁帽子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军机处任领班大臣;宣统三年又出任内阁总理大臣。
王府西院环廊,有工人正在施工维修
王府西院环廊
王府西院环廊
王府西院环廊
王府西院环廊
殊不知,整个大清朝总共只有十二位铁帽子,其中八位还是开国元勋,而奕劻却能由宗室疏族逆袭成为铁帽子王,从县处级干到正国级,堪称是大清官场的一个奇迹。
奕劻发迹的主要原因:
第一、奕劻懂得讨好慈禧太后,擅长溜须拍马。早在咸丰(1831-1861)年间,他就凭借着自己的一手好字,代慈禧写信,深得慈禧欢心。后来奕劻步步高升,更是极力巴结慈禧,自己公务繁忙,就让自己的妻妾进宫陪慈禧。
王府西院跨院通道
王府西院跨院通道
第二、奕劻虽然能力一般,没有多少自己的主见,但忠诚可靠,作风稳重,做事勤快,且滴水不漏,这也是慈禧颇为看重的一点,曾经评价奕劻“荣辱忽焉,皆在圣意”。奕劻会办事,没野心,这一点自然会受到慈禧的青睐和喜欢。至于贪腐问题,对当权者慈禧来说,只是个无伤大雅的小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奕劻贪图钱财反而表明自己无政治野心,让慈禧用着更放心。
第三、奕劻较为开明,有一定的外交才干,从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到清王朝灭亡的近三十年里,奕劻始终主持外交事务,负责与洋人打交道,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
第四、有一定远见。庚子事变(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奕劻多次上书慈禧,主张“剿团和洋”,坚决镇压义和团,避免引起外交纷争和列强的军事干涉。庚子事变之后,又受慈禧指派,与李鸿章一起参加对列国的议和谈判。
房屋之间的防雨遮阳通道
房屋之间的防雨遮阳通道
房屋之间的防雨遮阳通道
第五、这点很重要。就是慈禧重用奕劻这样忠诚可靠的宗室贵族,也是为了制衡象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汉族大臣。虽然奕劻才能不及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但地位和官职却要比他们要高。签订《辛丑条约》,慈禧要派奕劻协助李鸿章一同前往,与其说是协助,还不如说是监督李鸿章。
只是慈禧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自己屡屡提拔和重用的庆王爷,到了辛亥革命时期,接受袁世凯的贿银,力主皇帝退位,成了不折不扣的清室罪人。溥仪长大后,还愤愤地说:“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重新组阁,奕劻改任弼德院(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总裁。宣统帝退位后,奕劻避居天津租界。1917年1月29日,奕劻病死,终年80岁,葬于北京昌平庆王坟。
奕劻陵功德碑
奕劻陵碑亭
庆王坟位于北京昌平西南 18 公里处的白羊城村西边。庆王坟先后有庆禧亲王永璘、庆良亲王绵慜【mǐn】、庆密亲王奕劻葬于此,原有大小墓园8处,坟墓22座。抗战初期,庆王坟被“学生军”头领满族人赵侗破坏,现多处遗址已不存在。奕劻坟仅存一碑亭,今碑亭已修葺。奕劻坟规模与其祖园基本相同。据说,修建奕劻坟花掉十二万五千两白银。
纵观庆亲王奕劻的一生,其“政绩”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主持了用海军军费修建的颐和园工程并当过颐和园的总管;二是与李鸿章一起担当议和大臣同八国联军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