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镇江焦山游玩攻略简介(华东游记44江苏镇江)

沈芳蕤 2023-11-18 17:39:54

摘要:华东游记(44):江苏镇江,金山寺、焦山作者:文斌1982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以后,第1次去镇江旅游,后来又去过数次;2020年4月,甘肃天水高总夫妇来苏州,带他们又一次游览了镇江的金山寺、焦山

华东游记(44):江苏镇江,

金山寺、焦山

作者:文斌

1982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以后,第1次去镇江旅游,后来又去过数次;2020年4月,甘肃天水高总夫妇来苏州,带他们又一次游览了镇江的金山寺、焦山等名胜古迹。

金山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的金山上,始建于东晋,高44米,周520米,距市中心3公里。 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势,使山与寺融为一体。寺内主要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方丈室等。金山寺自创建以来,经历代修葺,古迹甚多,其中主要有:慈寿塔、法海洞、妙高台、(又名苏经楼)、(又名江天一览亭)等。

金山原为扬子江中一个岛屿,由于“大江曲流”,至清光绪末年(1903年)左右与陆地连成一片。金山景点甚多,充满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古人赞为“江南名胜之最”。金山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四大名寺之一,金山宝塔位于镇江西郊金山风景区金山寺内,清代咸丰年间,此塔又毁于战火。现在这座塔是光绪二十年金山寺住持隐儒向北京朝廷呼吁,受命募捐重建的。当时隐儒奔走南北,沿门托钵,多方募化,并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经过5年多艰辛努力重新建成,即现在的慈寿塔。据《金山寺志》记载:宝塔创建于1400余年前的齐、梁时代,塔高30米,唐、宋有双塔,宋朝叫“荐慈塔”“荐寿塔”,后来双塔毁于火灾,明代重建一塔,起名“慈寿塔”。按照古代佛教习惯,一般情况建寺同时建塔,特别是名山大寺,有寺必有塔。

2020年4月,江苏镇江,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是江南佛教圣地,梁武帝在金山设立了庄严隆重的水陆道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金山寺至2016年已有1600多年历史,总共有81位方丈,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侣数万人。清朝时期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清康熙帝曾亲笔题写“江天禅寺”,但自唐以来,人们皆称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

金山高仅44米,来到山前,却觉得高耸孤兀,骤生崇高庄严之感,因为金山峰顶慈寿塔的缘故。寺塔与金山合为一体,造成视错觉,将塔的高度也计在山的高度内了。山上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远看山是一座寺,近看寺即一座山,形成了“金山寺裹山”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古代杰出的建筑艺术。

金山寺的建筑格局,打破了中国多数寺庙坐北朝南、金山寺-大雄宝殿寺分三路的建筑传统,而是依山就势,大门西凯,正对长江,寺内所有殿堂楼阁皆散布其上,主要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迦兰殿、祖师殿、画藏楼、镇江楼、观澜堂、永安堂、海岳楼等。慈寿塔下的“周鼎、金山图、铜鼓、玉带”合为四宝,被称为金山寺镇山之宝。寺院依山而建,通过廊、檐、石级的巧妙串联,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布局。七峰顶、妙高台、楞伽台等连缀山腰;留玉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慈寿塔、江天一览亭倒立山巅。从山脚到山顶,只见有房屋,不见有山,金山由此获得了“寺里山”的称号。

焦山风景区,为“镇江三山”(另两个是金山和)名胜之一,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焦山是长江中四面环水的岛屿,山高70.7米,周长2000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正所谓“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被誉为“江中浮玉”,身临其境,确有“砥柱中流”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岛。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焦山的神仙就是东汉隐士焦光,东汉末年,焦光隐居在此,汉献帝曾三次下诏书请他出山做官,但他不愿和腐败朝廷同流合污,拒不应召。他在山上采药炼丹,治病救人,后人为了纪念他,改樵山为焦山。

“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坳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这是施耐庵在《水浒》中对焦山定慧寺景观特点的描述。定慧寺原名普济禅寺,是江南最早的寺庙之一,清朝康熙皇帝“南巡”经过焦山时,亲自题写了寺名匾额。与一些名山大川相比,焦山并不显得高大突出,但它有其独特之处,那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第一大碑林--焦山碑林,气势磅礴的摩崖石刻和碑刻艺术,使焦山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书法之山。焦山碑刻,篆、隶、真、草、行诸体皆备,风格迥异,或苍古峭拔,纵逸奇深,或严整舒朗,浑然厚重,真可谓汇千年古刻之隽美,融百家书法之精神。有“碑中之王”“大字之祖”之称的旷世奇碑--“瘗鹤铭”,就出自焦山,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焦山碑林与西安碑林一南一北,各领风骚,有人说西安碑林是雄浑的黄河文化的象征,而焦山碑林则是清奇的长江文化的凝结,它所拥有的更多的是人文个性的张扬。

2020年4月,江苏镇江,焦山

焦山自古以来名称很多,有樵山、谯山、狮子山、狮岩、双峰山等。这些名称均是根据当时特定的情形或山体的自然特点而命名的。如樵山,取自于樵夫砍柴;谯山,取自于在此设有海防和瞭望哨所;狮子山、狮岩、双峰山等则取其形。只有焦山之名来得最具有传奇色彩和人文情趣,因而千百年一直沿用。

秦朝以后,道教思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渴望归隐山林,过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式的生活。而焦山与松寥山、夷山耸立于长江之中,形成一主两次的格局,与“一池三山”式的人间仙境相暗合,于是便成道家首选之地。据《焦山志》载,宋真宗皇帝生病,久治不愈,忽做一梦,梦见一老人走进他的金銮殿,自称是东南方的隐士焦光,送丹药为他治病。真宗惊醒后,病果然好了,他忙将梦中之事询问大臣。大臣说:焦光是汉末一位高士,隐居于长江之中的焦山,甘贫乐道,三诏不起,廉节自持。真宗听后大喜,发下敕文:“封焦光为明应公,里祠春秋祭祀,同时对焦山的田赋、差役一概优免”。皇帝金口一开,从此焦山声名远播。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