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崇林世居游玩攻略简介(客家围屋崇林世居)
沈芳蕤 • 2023-11-19 02:44:16 • 次
崇林世居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大光村,始建于清嘉庆三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整个围屋占地1.4万平方米,长108米,宽128米,外围墙高9米,一共有262间住房,共有9厅18井,是惠州最大的客家围屋建筑。创建人叶文昭,是由中原迁至岭南的客家人,后由经梅岭古道到惠州,便定居于此。他原为农夫,后经贩盐生意不断壮大,遂成一方富豪。发达后希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家业,便斥巨资开始修建了这座围屋。因文昭公号崇林,该座建筑就叫崇林世居。
土楼和围屋都是客家人从中原南迁后形成的独特居所。客家人深受中原儒家的传统观念影响,群族而居,聚集力量,所建的土楼和围屋都有很强的防御意识。相比起土楼的全封闭构造,围屋是四通八达开放式的。土楼主要集中在福建一带,围屋则主要集中在粤东、粤北和赣南等地。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崇林世居是惠州市第一大客家围屋建筑。按照导航引导驱车前往,到达已是傍晚时分。围屋边新修建的篮球场上的少年在激情对抗。该座建筑坐南朝北,背靠大光山,面对一片半月池塘,大门前是一片宽敞的广场,是围屋的室外主要活动场所。
中间大门石嵌匾额上书“崇林世居”四个大字。两侧对联分别是:南阳绵世泽,东粤绍家声。不忘祖籍,永念故土;立足广东,重开基业。叶姓发源地为河南叶县,原叶县属南阳郡,所以就以南阳称为中原故土,这里并非特指现在的南阳市。右侧门上对联:乾元用九,巽命锡三。说明叶氏祖先希望天下太平,家族可以多福多寿多子孙。左侧门上下联:厚德载福,和气致祥。表达了叶氏先人对子孙后代的期许。
整个围屋外墙使用的是夯土结构,因年久失修,好多区域都已裸露,风吹雨打过后的是墙体内部的斑驳。墙体中的白泥裹着大小不一的石头,有些地方虽已破败不堪,但主墙体仍未坍塌,足见其坚固程度。
整座围龙屋虽大,却大多区域因年久失修,屋顶已早被风雨浸透腐蚀。荒草满地,整体架构还在,却已失当年的恢弘气势。目前还有在保留修缮的区域是中厅贯穿的祠堂祭祀区域。
正门过道右侧还有一块石碑,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碑文主要是记录了叶氏家族的十条家训和对应的解释,嵌于正门右侧墙体内,警醒着每位路过的后人,以免误入歧途。
过道后是一牌坊,上书:树德务滋,教育后人要端正品德,近善远恶。背面是:为善最乐,提醒后人要多行好事,莫问前程。牌坊正对着大门的一侧是几组壁画,两百多年的风雨侵蚀,早已失去了原来的颜色,左右两侧的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还依稀可见,也是寄予后人可以诗书继世,耕读传家,甚至可以出入仕途,精忠报国。
牌坊的另外一侧是多组灰塑,时至今日仍能泛出鲜艳的色彩,浮雕于两侧,对称呈现,也是各种祝福的寓意。再往后就是宗祠祭祀场所,几根石柱顶起整座建筑,仍有香案摆于厅房正中间。由此可见,这里现在还在作为宗祠祭祀的场所仍在使用。天色渐晚,未再向里深入探看。
作为惠州最大,广东第二大的客家围屋,现在仅有中轴线在建筑在有使用且有日常维护,确实蛮可惜。未来规划,一切都不好说,已经是市文保单位,肯定会逐步修缮,让更多人看到这座老屋已失去的风采。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