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江门凌云塔游玩攻略简介(新会有座凌云塔)

沈芳蕤 2023-11-19 06:57:00

摘要:那年,去珠海走访参与广珠铁路施工的朋友。得知我还要去肇庆,朋友便安排汽车送我前往。汽车沿S270公路北行不远,进入江门市新会区。只见不远处是一片长形的海湾,两侧有山,控扼住水

那年,去珠海走访参与广珠铁路施工的朋友。得知我还要去肇庆,朋友便安排汽车送我前往。

汽车沿S270公路北行不远,进入江门市新会区。只见不远处是一片长形的海湾,两侧有山,控扼住水口。司机小周说,这里叫崖门,就是南宋末代皇帝跳海自杀的地方。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初,元军南下,南宋大臣陆秀夫、张世杰拥立7岁的广王赵昺为帝。在元军的追击下,他们南逃到新会附近的崖山。次年(1279年)正月,两万多元军在张弘范的指挥下,包围了崖山。此时南宋尚有军队20万人和1600多艘船,但在元军强势的攻击下,南宋军队经过两个多月的抵御,死伤过半,最终全军覆没。为了不当俘虏,43岁的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跳海自尽。剩余的十万宋军将士,也全都跟随跳海殉国。战后,十余万具尸体尽皆浮出海面,场面极为悲烈。至此,南宋王朝灭亡。于今,崖山海边还有一方“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的石刻,予以缅怀。令人难忍的是,后来,居然有些日本学者甚是兴奋,竟然明目张胆地发文宣扬:“崖山之后无中华!”究其根本,其实就是想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每想到这一段历史,总是令人心情郁闷不已。

崖山摩崖石刻

汽车继续前行,路右侧有一座不高的小山,山巅一座古塔耸立在绿树葱茏之中。小周说,这座山叫凤山,这座塔叫凌云塔,也叫熊(读ni)子塔。也就是“熊”字底下少了一点,这是新会当地特有的一个字。山下,就是戊戌变法的主角之一梁启超的老家。

新会凌云塔

凌云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为八角七层砖塔,外墙涂以白灰,无外饰,极显素朴。塔高46 米,塔身中空。每层设两门,互为通风。塔内有水泥梯级,可直达塔顶层。每层之间皆有叠涩砖砌檐枋。顶层用青砖作八角攒顶;塔刹上有宝瓶装饰。

当地人介绍说,塔内拱顶中央垂有一条一条长1.5米、直径0.2的铁棍,名为定风柱。据说,凌云塔处于广阔平原突屹而起的凤山之顶,塔身又高,因而格外受风,在修建时屡次被强风所毁。建塔的工匠经过百般思索,最后还是从东海龙宫中的定海神针的故事中得到启发,打造了这条铁铸的千金定风柱,才使凌云塔得以封顶竣工。凌云塔在清代顺治十一年(1654年)曾遭破坏,随后修复。1939年,凌云塔又遭侵华日军的破坏。1979年,地方政府拨款重修,还开辟了一条可通汽车的环山道路。

当地百姓却多把这座塔叫做“熊(ni)子塔”。熊(ni)子是当地过去独有的一种三只脚的水生动物,体内有剧毒。因其外型与甲鱼酷似,容易误食中毒。传说以前多有人误吃熊(ni)子后,不治身亡。乡中父老皆认为熊(ni)子是为害一方的邪恶之物,决心在村后的凤山之上,修建一座砖塔镇邪。这座塔建成后,熊(ni)子这种有毒的怪物果然也就消失不见了。为此,人们就干脆称此塔称为熊(ni)子塔。

在当地,还有一种说法,说这座塔其实是“镇压龙脉”之用。中华古代堪舆学认为,从昆仑山向东有北、中、南三条龙脉,南龙脉就经过广州一带。秦始皇为了皇位世代永续,就派人挖断了广州白云山与越秀山之间马鞍岗地段的“龙脉”。但马鞍岗地段的“龙脉”“霸气”没有除尽,所以时有“隐发”。听闻此讯,明代的朱元璋也担心南粤“龙气”生变,于是就派大将朱亮祖坐镇广东,并在越秀山上建起一座镇海楼,借以“镇压”“龙脉”。不料,朱亮祖却受到“龙脉”的蛊惑,也为非作歹、贪赃枉法起来,朱元璋一怒之下,亲手将其用鞭打死。到了万历年间,义军四起,明朝风雨飘摇。明神宗朱翊钧听信风水传言,说是广东新会的圭峰、凤山、崖山三山之中隐有“龙气”,很可能会有“龙子”出现,危及大明王朝,于是急令当地官府在凤山上建塔镇压,所以凌云塔又叫龙子塔。

当然,更多的新会人还是认为,这座塔其实是为了倡发当地“文运”而修建的“文峰塔”。

当地风水师说,凤山在广阔的平原地带奇峰突起,山势起伏,如凤舞鸾翔,双翅拱抱,山前有牛头山、天马山等山,而且还有一处天下奇观“小鸟天堂”。按照风水学理论,林木茂盛之地“生气”“倡文”,此地林木葱茏,必然兴“文运”。为此,在明代万历年间,当地士绅便广筹善资,在凤山上修建了一座凌云砖塔,以振兴新会的“文运”。传说凌云塔建成后,塔下一带果真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凌云塔落成的第二年,就有13人通过乡试。不久,又有3人高中进士,并先后涌现出了吏部御史黄公辅、清末奇才梁启超、民国代总统伍廷芳,以及梁启超家族的“一门三院士”(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和五子梁思礼)、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陈垣等众多知名人才。为此,在科举时期,当地文人举子,在赴考前都要专程赶到凌云塔前上香拜祭,以求保佑才思敏捷,高中皇榜,以遂凌云之志。

新会梁启超故居

见我也想登塔,借以沾沾凌云塔的“灵气”,小周便把汽车开到凤山脚下。下车后,我缓步登山,再登塔。至顶层,透过塔窗,纵目远眺,耀眼的阳光下,江门水道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绿树葱茏中远近散落着处处村舍,风光果真不同凡响。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