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别峰古寺游玩攻略简介(带你逛潮州5)
沈芳蕤 • 2023-11-19 13:21:21 • 次
除了石庵,另一所寺庙“别峰古寺”则别有洞天,峰峦叠翠,万木葱茏,千峰竞秀。
别峰古寺在广东潮州市意溪镇橡埔乡,原名天湖寺,因寺前一泓碧水形成小湖而得名。距离市区东北5公里,由崔道亮创于明代(1368—1644),1684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吴良骥重建,1862年(同治元年)由余庆社重修,并题额“别峰古寺”。自1983年至2001年,先后由住持释弘廉、释信愿募资重修、扩建,并开辟水泥路面宽大的公路直通寺前。山门高耸,凉亭旧朴,古景新辉,观音显灵,名刹焕彩。寺内至今尚保存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潮州知府周硕重所题“为最上乘”匾额。和邑人进士吴殿邦所书“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匾额二面。另有“古井”“碑刻”大殿前古植金桂树二株,咸称珍贵。
别峰古寺因古木参天,滕萝缠绕,环境清幽,风光秀丽,在明代已是潮州外八景“凤栖木棉”胜地。经三百余年不断增修,更成为“旅游古城”之名胜。迎来十方宾客,清末民初爱国诗人丘逢甲登临别峰古寺所咏:“好静寻山去,山中笑佛忙”。别峰古寺,诚不愧为一方名胜古刹。
别峰古寺所处的山群峰相拥,共18峰,特别嵬峨,故称“别峰”。该寺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分为山门、大门、圆通宝殿(即菩萨正殿)、两厢(东为寿光宝殿,西为祖师殿)、藏经阁(二层楼,每层200平方米),亭3座,放生池一个。寺前西侧有观音亭,南侧有别峰亭,东侧有天湖亭。全寺分前、中、后三进,面宽五间。前座为门楼亭,中座为圆通宝殿,“圆通宝殿”匾额是明朝潮州名流吴电枫所书。供奉观音大士,后座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寺前有一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放生池,池水常年不涸。每值荷花盛开季节,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令香客游人暑气尽消。寺依山傍水,高低错落,古朴端庄。近年来,这里修亭筑阁,建成了登山公路,使景色倍添。
寺内曾有鉎磬一口铸“天湖寺”已佚,是观音菩萨道场。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古城吴良骥重建,置业祀香灯。乾隆时称“别峰庵”。1862年(同治元年)余庆社重修并题额“别峰古寺”。
十年“文革”时,寺为意溪橡埔青年农场使用。1976年10月“文革”乱歇,玉宇澄清,佛教重兴。1982年善信在寺前南侧建普同塔1座。1983年起重修并扩建。1991年仲秋菩萨正殿重建告竣,比原来扩大面积,两旁塑三十二应身菩萨像座,更显佛殿庄严,立有碑记。1997年最后一次修整,现存建筑有圆通殿、大雄宝殿、藏经殿等。
别峰山,面临韩江,南揽凤城秀色,群山环抱。别峰山原称凤栖山,明代有潮州八景之一的“凤栖木棉”。清末林大川在《韩江记》载“凤栖山即别峰山也,距城东北十里,山峰秀色而为附郭名胜,文人学士多览游焉”,山有“凤栖楼”,寺内有仇昌祚书“过桥便觉市尘少,到寺方知增日长”的诗联;宋代潮州进士知梅州事陈希及题壁诗:“千载传闻孰是非,高梧修竹晚风微。欲知古寺兽栖凤,殿楼今无燕双飞。”可见古寺由来已久。
奉游别峰古寺,必经九峰十八转的禅寺道,沿途建筑有“济度牌坊”、“观云亭”、“观音亭”、“慈悲亭”、“天湖亭”、“别峰亭”、“蝉露亭”可供游人香客纳凉小憩。古寺四周绿荫丛中曲径连亭台、放生池、花圃组成大园林。
别峰古寺在潮州众多古寺中可算比较有名的古寺,目前潮州大多数市民每年都会至少上山进香两次,连附近汕头、揭阳等市 都有人专程前来上香,可见古寺的知名度。
別峰寺最有名的莫过于“观音送子”,据说不孕不育之女来此诚拜归去即孕,引得八方香客蜂拥而至。
寺前有莲塘,亭亭玉立,荷叶田田。真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沿途风景优美,碧海蓝天,绿浪翻滚。茂林修竹,芳草萋萋。
每每丽日蓝天,往别峰寺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沿途上坡,探窗而望,极目远眺:韩江碧水如玉带绕古城,笔架山、葫芦山、金山等尽收眼底。真是一幅水墨画。峰峦起伏,堆绿积翠,侧耳谛听,松涛阵阵,泉水梵音,涓涓成韵,诗情画意,充溢满怀,果木飘香,沁人心脾。如此美景,无怪乎净慈大师曾挥毫题笔写下《题别峰古寺》:
十年曾採别峰薇,一夕闲敲旧竹扉。自别烟萝存梦想,此来泉石觉光辉。花开曲径春仍在,雨洗山客翠入微,野鸟有知情更巧,声声长绕故人飞。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