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遇真宫游玩攻略简介(武当山遇真宫因张三丰而建)
沈芳蕤 • 2023-11-20 00:43:50 • 次
从武当山景区大门口出发,沿316国道向东走大概两公里,路边有一道长长的红墙,那就是遇真宫的后墙。
遇真宫的真字指真人,何为真人?最早提出这个名词的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他在很多作品里面都对真人做了一定的描述,概括起来,真人几乎就是神仙。他们刀枪不入,水火不侵,超然物外,无生无死。
遇真宫的真人是有特指的,他就是武侠世界里大名鼎鼎的张三丰。当然,张三丰这个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据说他曾在武当山修行。永乐皇帝很仰慕他,就在大修武当山的时候,命令工部官员在传说中张三丰修炼过的地方建造一座道家宫观,赐名遇真宫,他希望在这座宫殿里能够遇见张真人。
张三丰选择在这个地方修炼,说明这里肯定有一番仙气。我们站在路边或者宫殿的前面可能感觉这地方有点其貌不扬,其实如果我们留心看的话,就能看出它的不同之处。
遇真宫面对着一湾静水,这是汉江的一个水湾。它平时风平浪静,没有波澜,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横亘在遇真宫的门前。水湾的另一侧,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山体,当地人叫它九龙坡。远远望去,这片山体共有九条山脊依次排列,就像是九条巨龙在饮用汉江之水。在九龙坡旁边山体的一个波谷处,据说能遥望武当山最高的朝拜点——金顶。
从天空往下看,我们就能发现,遇真宫两侧全部被汉江包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环绕,气象万千。张三丰选择在此处修炼,自有他的道理。
南水北调的时候,丹江口水库蓄水,汉江中上游的水位大幅上升,其中也包括遇真宫门前面对的这片水域。如果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这座古朴的宫观将有被淹没在水下的风险。后来经文物专家们评估,报国务院审批通过,决定将遇真宫的整座宫殿整体抬升15米,实际花费超过了两亿元。其实,实际整体抬升的只有三座门,其他的建筑材料被拆卸编号,等三座门整体抬升完成,垫高的地基夯实之后,按照编号予以复建。所以,这座复建的宫殿跟普通意义上的复建不一样,它的建筑材料都是古物,只是拆卸之后重新组装了一遍而已。
可能有人认为,为了抬升一座宫殿,花这么多钱不值得。但是,文物是无价的,我认为花多少钱都值。这座宫殿一旦没入水下,后人将再也看不到它,整个人类社会都会失去这样一个优秀的文化遗产。
遇真宫共有三道院子,目前修复的殿宇比较少,整个建筑格局一目了然。整座宫殿方方正正,处处显示着皇家宫观的威风与严谨。大殿中轴线上依次有三道门,两侧的配殿只有地基和建筑遗址,不知道是没有修复还是就只有地基了。
由于遇真宫是整体抬升的,没有进行过多的人工修复,所以它整体上保持着宫殿的原始面貌。从宫墙、宫门、屋檐等细节之处能够看到生动的历史印记。我们从屋脊兽和瓦当上面能看到明朝建筑材料的考究,从层层剥落的墙体上我们能感受到长达六百年的风雨沧桑,从墙上的残存的标语中我们也能看到共和国初期人们的精神面貌,这些都是这座饱经风霜的宫殿所蕴含的历史细节。这些细节是如此鲜活,站在宫门前,六百年的历史历历在目,白发飘飘的张真人、赤膊劳动的明朝工匠、手拿拂尘的修行道士、衣着朴素的工农干部,这些人物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一闪过,让人心中不禁升起沧海桑田的历史感叹。
武当山规模比较大的宫殿有九宫八观,有的身处闹市,有的藏于深山,它们要么无山,要么无水,只有遇真宫在山水怀抱之中。刘禹锡在《陋室铭》里面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海拔1600多米,算不上高山。汉江虽是长江第一大支流,但是名气在全国的大江大河之中也不算突出。遇真宫面对汉江和九龙坡,曾经有张三丰在此修炼,有山有水,有仙有龙,山明水秀,道骨仙风。这样一座仙气缥缈、与世无争的道家宫殿,怎能不让人心生向往?
现在遇真宫还在整体的修缮之中,没有对外界开放。它静静的屹立在武当山脚下,高大的墙体前杂草丛生,却没有荒凉破败之感。它面前的汉江水湾水平如镜,岸边的芦苇丛随风摇曳,芦苇丛中偶尔有三两垂钓者,享受着远离都市喧嚣的安静与祥和,或许他们也和遇真宫一样,希望遇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神仙吧。
全文结束!
编后语:这是我前一部视频《航拍武当山遇真宫:由于丹江口水库蓄水,这座明朝宫殿被抬升15米》的解说词。那是我第一部航拍视频,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反响没有想象中的好。我在想是不是这篇解说词太散文化了,既不像旅游解说,也不像讲故事,有点不伦不类,不太适合给视频作品配旁白,因为散文和视频的受众毕竟不一样。所以,我把这篇解说词当做散文发表出来,喜欢这篇散文的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找一找我的那部视频作品,可能更直观一些!谢谢您的欣赏!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