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武夷山朱子故居游玩攻略简介(多彩福建漫游朱子故里)

沈芳蕤 2023-11-21 04:04:58

摘要:你眼中的福建是什么颜色?是一年四季从未缺席的绿还是百年历史光辉凝结的红又或是生态低碳海洋蓝多彩福建,一起看见!《帮帮团》金秋特别策划一天一景,足不出户“云赏”八闽好风光

你眼中的福建是什么颜色?

是一年四季从未缺席的绿

还是百年历史光辉凝结的

又或是生态低碳海洋

多彩福建,一起看见!

《帮帮团》金秋特别策划

一天一景,足不出户

“云赏”八闽好风光!

(识别图中二维码回看直播详情)

第七站:南平

五夫镇地处南平武夷山市东南部,于2019年6月,被确认为第一批福建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古村落)”。这里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朱熹在此从师就学长达50年,留下了贤兴书院、朱子巷、紫阳楼等历史遗迹。

记者宇欣特意请来了

五夫里朱子研究中心主任

姜立煌

带领大家一起

跟随朱子抵达诗与远方

全世界最大的朱子雕像

这尊朱子雕像位于武夷山五里夫里西贯文公山下,揭幕于2016年12月17日,像高71尺,以纪念朱子先生寿辰71岁,是全球最大的朱子石雕像。

雕像背靠文公山和翠竹青松林,面向开阔的崇山绿野,在自然环境的衬托和天光云影的映照下,真实生动地体现了朱子诗联“天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然江山常在掌中看”的忧天下、修齐治平的情怀。

你知道吗?

要是没有朱熹

我们现在看文章

可能都没有标点符号哦!

五夫古镇核心——兴贤古街

兴贤古街是五夫古镇的核心,也是最能集中体现朱熹及先辈功业的地方。这条古街早在中晚唐时即具雏形,到了宋代开始兴旺,在南宋后期达到鼎盛时期。当时店铺商肆密布,名人学者云集。街中牌坊林立,石坊门上镌刻着多位历史名人手书的横额。

兴贤书院

不到天游等于白游

不坐竹船等于白来

到了五夫更会读书

沿着热闹的兴贤古街走,不久就能看到兴贤书院,这里约是在南宋孝宗时肇建,是朱熹当年讲学授徒的地方。书院门牌楼高耸,构筑精巧,门饰砖雕花鸟人物,造型雄伟凝重,蔚为壮观。

从书院的里面向高处眺望,可以看到书院的屋脊其实是一个“状元帽”。

同时,这里也是全国唯一能看到乌纱帽的书院。

姜主任介绍,由于古人生活、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导流进籍溪的溪水贯通整个古街区,当地人崇尚鲤鱼,会在沟渠里放生鲤鱼,而它们就经常聚集在兴贤书院门口的溪水中。

知行合一的朱子社仓

穿过一片古建筑,宇欣和姜主任就来到了坐落在五夫镇凤凰巷内的朱子社仓,这里是朱熹为赈济灾民于乾道七年(1171年)创建,因社仓地址在五夫里,又名“五夫社仓”。朱子社仓建成后,在春夏青黄不接时赈放粮种,冬秋偿清存放,大利于民,被誉于“先儒经济盛迹”,同时也是知行合一的典型代表。

朱熹故居——紫阳楼

朱熹父亲朱松临终前,曾遗书武夷山籍的生前好友刘子羽把抚养朱熹长大成人的重任托付给他,同时并亲嘱朱熹母子前往依附刘子羽。朱熹遵亡父之命,奉母迁居,前来武夷山麓的五夫里定居。刘子羽为不负好友的重托,遂于绍兴十四年(1144年)在自己宅旁造了一所宅居,妥善地安置了朱熹母子的生活起居。

朱熹的理学思想、教育思想等也都体现在紫阳楼的各个角落。

来五夫镇,品尝一顿朱子家宴,也算不虚此行。

相传朱熹无意之间瞥见家门口方塘中的云彩映衬着消瘦的人影,不禁有感于衷,于是就有了这首《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手植古樟

朱熹16岁生日时,义父刘子羽为他举行了一场正式的成人礼仪式。朱熹亲自种下了一棵古樟树以示纪念,寓意能如此树,扎牢根基,汲取养分,茁壮成长,成就大业。

来到五夫 爱上五夫 留在五夫

也有不少人来到五夫镇之后,感动于当地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于是就留了下来。

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到武夷山五夫镇,了解朱熹,学习朱子文化,爱上这个美丽的千年古村落。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