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石宝寨攻略(30年前告别三峡游)
沈芳蕤 • 2023-11-21 08:40:10 • 次
30年前,随着长江三峡大坝工程上马,旅游业大张旗鼓地以“告别三峡游”为号召,吸引了很多游客。其实,告别三峡游纯属炒作,三峡大坝建成,三峡依旧在,何来“告别”?不过,由于三峡大坝拦截了长江,水位上涨,的确改变沿岸原有的风景,倒是真的。
1992年我到四川成都参加全国报纸副刊连载研究会年会,会议结束后,重庆晚报社女总编邀请大家到重庆做客,并建议大家乘船葛洲坝,顺便来个“告别三峡游”。我和同行的小李便购买了船票,从重庆沿江而下。记得第一个景点是丰都鬼城。
游船从丰都启锚,下行百十公里,只见长江北岸陡峭的山崖旁突起一座塔状楼阁,在宽阔的江面上犹如孤峰卓立,格外惹人注目。这,便是畅游长江必观的景点石宝寨。
石宝寨位于重庆(原属四川省)忠县石宝镇境内。石宝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镇内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故居“白公祠”等古迹,但因游船停靠码头时间有限,游人只来得及游石宝寨,而且要抓紧时间。
脚步匆匆,我随人流穿过狭窄的小镇街道,三拐两拐,进了石宝寨的“寨门”。看了墙上的文字介绍,我才知道,它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今不过几百年。在古建筑中,石宝寨实在是太年轻了,但却在1982年石宝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见其重要。
登石宝寨,不亚于登一座高山,真得花一把力气。它依山而建,高12层,沿木梯盘旋而上数十米,方可达寨顶。或是为了吸引游人,现在阁楼每层都有壁画和塑像,或为古将,或为菩萨,但是雕刻与绘画的技艺很粗糙,缺乏美的感染力,游人大都一走一过瞥一眼,很少有人停下来细看。大家都急着登上察顶,好像比赛一般,争先恐后。
登到第10层,我已是气喘咻咻,汗流浃背。幸好这儿是望江台,倚栏歇息观风景,一举两得。从这儿极目远眺,碧空帆影,江水攘攘,端的令人心旷神怡。过望江台,穿一座刻着“绀宇凌霄”四字的石门,便是绀宇宫。此宫与塔形阁楼平行,基础打在山石上,一走进来,别有洞天。里面也有雕像均为石雕,人物都是我们极熟悉的:张飞、严颜、秦良玉……这些古代名将大约与忠县有什么关联,或许在这里打过仗,因而受到这一方人民的供奉吧!
经绀宇宫,来到寨楼之顶,看见一群人驻足围观,挤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和尚凿石洞的雕像。一打听,这儿就是著名的流米石,这雕像表现了一个颇有教益的传说:很久以前,石宝寨原是一座庙,庙里住着几个和尚。有一天,庙里粮食吃光了,正在无计可施时,一个和尚偶然发现一个流米的石洞。从这个石洞流出来的米刚好够和尚们每天吃用。吃了几天饱饭后,有个和尚就起了贪心,他想:“为什么不把这个洞再凿大些,让它多流一些米呢?”于是他就动手干起来。结果呢,洞口是凿大了,可却再也不流米了。于是和尚们又免不了挨饿了……平心而论这个和尚雕像虽然有些滑稽可笑,但十分生动形象,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从石宝寨下来,回到游船上,游客们兴致不减,交口称赞:石宝寨不愧是长江岸边一颗瑰丽的宝石。
据载,由于长江三峡工程影响,沿途几个重要景点乃至县城都做了大规模搬迁;石宝寨是长江上唯一没有搬迁的景区。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