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李坑景区游玩攻略简介(李坑景区的魅力)
沈芳蕤 • 2023-11-26 09:55:40 • 次
婺源要游览的地方很多,最后选择了李坑景区。如何乘坐公交车去李坑景区,也费番功夫打听到。
下了公交车路边就是通往李坑景区乡间小路,假如你想少走几步,可以花上5元钱有通往景区的电瓶车,要是走也得走十多分钟。
李坑隶属于婺源秋口镇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李坑的建筑风格独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李坑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之久。这个村庄是由南宋年间的官员李时中的家族所创办,因而得名李坑。
文昌阁是建于北宋末年,文革中毁于大火,现在看到的是新建的。是古代文人吟诗作画的地方,也是乡人为保佑子孙金榜题名而供奉文曲星的庙宇。
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
李坑村前是大片的油菜花田,入春后满山遍野的金黄,村内溪河两岸多傍有徽派的古建筑,灰墙白瓦十分古朴素净,村里还保存着南宋武状元李知诚的故居。
狮傩庙建于南宋,由武状元李知城出资修建,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正殿中央供奉的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观音观世间一切苦难之声音,闻声救渡。在大殿两旁供奉的是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大神。在大殿的侧面供奉的是财神。
通往李坑村落的青石板小路,村口处一排坐在椅子上写生的学生们,在描绘真实的场景。
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两涧清流、双桥叠锁、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
李瑞材故居正堂,建于清朝初年的“丁余堂”。堂前中堂上悬挂这块堂匾,取名“丁馀堂”,“丁”就是“人丁”或“家人”的意思,“馀”就是“馀庆”指吉样平安的意思,连在一起指家中人丁吉祥平安。
在村中心地段,一座“大夫第”进入眼帘。“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一位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文进的官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靠给清政府捐款捐了个五品官,这个官是虚职但享有特权。
路中央的申明亭,明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全国各县修建申明亭,用于宣讲王朝法制与政令,调处民间纠纷的埸所。申明亭在当时发挥了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傩舞在李坑村十分盛行的一种舞蹈。它原来是我国古代长江流域流行的一种舞蹈,舞者戴着各种质朴而夸张的面具,带有鲜明的巫术色彩,最早是一种祈福和祷告的仪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舞蹈。
李泉源等人宅,为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坑村的美丽更在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村子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山清水秀,让人如痴如醉。村中的古树参天、小桥流水,处处都散发着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气息。农舍屋檐下、小溪边到处有在作画的学生。
李坑村有许多传说和故事。最著名的是李时中的传说。据说,李时中是一个仁义之士,他在位时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百姓的政策,使得老百姓的生活安定和幸福。村民们将李时中视为村庄的守护神,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裕善堂
“通济桥”,跨度约5米,桥西面的龙门石上,刻有“乾隆丙寅永公支孙重修”字样。桥东面,两溪汇合,这就是过去李坑村“十二景”之一“两涧流清”。同时两支水流,加上桥及其倒影,构成“双龙戏珠”的美好寓意。
春藹堂
“铜绿坊”建于清代中叶。主人李聘如是在安徽芜湖经营铜绿生意起家的,因此村中人称他的故居为“铜绿坊”。“铜绿坊”是村中唯一的一栋世代相传的古民居。是明末清初时建造,历史360余年。它有着深厚的徽派古建筑文化内涵。
光明茶楼曾经作为电视连续剧《青花》的摄制场地之一,赵雅芝、斯琴高娃都曾在这里品过茶,体验过小桥流水人家的魅力。
出了李坑景区,沿路风景依然有特色。路边一位画者聚精会神画着眼前:一座高架桥上飞驰的高铁列车和周围绿色的稻田。我被眼前景色和画者的油画吸引,本想和他交流。我站在他身后几分钟他竟然一点都没有感觉。我只好改变主意,没有征求他的意见,拍下他的背影。
高铁列车风驰电掣般的通过这座古村落。婺源李坑村,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它以其独特的历史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人。在这里,你能够感受到时光的静好。也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的地方,同时还是一个能够让人体验到古代文化的魅力。这种美丽和宁静的完美融合,仿佛让我找到了生命的归属。
备注:李坑景区,婺源县城在华都大酒店马路对面乘坐小中巴车去李坑景区,票价7元。仅供参考。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