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攻略

北京古北口卧虎山长城游玩攻略简介(卧虎山长城)

沈芳蕤 2023-11-28 08:50:02

摘要:2021年10月30日出行卧虎山长城卧虎山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史料记载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卧虎山海拔665余米,山势陡峭,故而尤显雄伟壮观。卧虎山山顶视野开阔,可环望蟠龙

2021年10月30日出行卧虎山长城

卧虎山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史料记载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卧虎山海拔665余米,山势陡峭,故而尤显雄伟壮观。卧虎山山顶视野开阔,可环望蟠龙山长城、金山岭长城和司马台长城。群山环抱于北,河流平川在南,东西长城起伏连绵不绝,自成一色。待登上卧虎山主峰极目远望:东面有隐隐约约的雾灵山,西面是蜿蜒曲折的蚂蚁岭,南面是宽阔无比的密云水库,北面是一派塞外风光的桃山。

卧虎山长城位于古北口长城体系的西段,因山顶形状酷似两只老虎而得名。这里有万里长城唯一的姐妹楼,有扁形楼、圆形楼、半边楼、双垛口和“刀把楼”,还有由北齐长城、明砖长城、明石长城、长城支城等汇成的壮观的“长城之结”。这些都是万里长城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以上关于卧虎山长城的介绍来自于网络,以下开始根据前进路线概略介绍(千言万语道不尽啊):

10月30日,晴,有雾

早上约九点一行众人到达古北口镇,过潮河经检查站登记入册后穿村而过,路遇文保碑2块以及杨七郎坟碑。↓(下图)

文保碑

到西菜园上山受阻后,继续西行择一上山野径而上并北行。绕山盘旋而行竟遇铁道挡道不得其路而过。钻树棵子绕上铁道隧道(潮河关二号,这条铁路是北京北到承德方向的京通线,附近有古北口站。)顶豁然开朗。↓(下图)

京通线铁路

隧道顶上路径明显一路向山脊爬升,虽有灌木树枝勾拉拽扯、但各位似孙猴儿般使出各自看家本领辗转腾挪2小时,终于隐约的看见墙就在眼前。↓(下图)

前进

终于走上城墙,见一敌楼。↓(下图)

“小高楼”

当地人称小高楼,几百年的风霜雪雨摧残以残破不堪。这是个拐角楼,这个敌楼的登顶蹬道是两侧对开的,规格还是相当高的,这个敌楼也是明长城与北齐长城的结点,一端往东北,一端去西面。↓(下图)

蹬道与远方

向东北而行,一条城墙曲曲弯弯细又长,这一段的城墙规格都不算高,两边都是毛石垒砌,少有城砖,很长一段没有敌楼。↓(下图)

石墙

从这里遥望我们即将要走过的长城。(向前是一个长城结,再向左是一段支墙,再向右是去往卧虎山方向)↓(下图)

蜿蜒

遥看右侧的一段长城和卧虎山主峰,山势陡峭,左面(北侧)有一个孤楼。中间有一长城上少有的圆形敌楼。卧虎山山顶岩石似两只老虎一仰一俯嬉戏而得名,不过这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观察角度。↓(下图)

卧虎山西侧

很快就来到了三岔墙敌楼(也是一个长城结),台面基本全平了,据说当地人称大高楼。↓(下图)

卧虎山“长城结”

三岔墙敌楼西面是来的方向,西北方向通向一段支墙,最后通往山险而止。↓(下图)

支墙

东面通往卧虎山方向,城墙外侧有礌石口(也称悬眼)滑道的迹象。↓(下图))

卧虎山西侧长城

大高楼西北内侧和南侧旁边都有个上兵券门,说明这个敌楼很重要。(下图是西北侧)↓(下图)

过大高楼这段北向的支墙的等级水平非常高,里面是毛石垒砌的石墙,外面包砖,非常结实,为什么支墙比主墙的建造规格高,只能说这地方很重要吧。↓(下图)

支墙的沟底有关城,从沟底残墙的边缘看,还能看出有一个台基比墙体宽,有小路从墙穿过,这是从河北通往北京方向的捷径商道。过了沟底的隘口,上面有个残楼。↓(下图)

残楼

走过残楼,经过一个大的胳膊弯拾级而上,有一段甚是陡峭之地,坡度很大,极大的城墙似倒挂一般,台阶上碎石极多,需分外小心。↓(下图)

上天去揽月

上的“天梯”,迎面而来的是一面孤零零的残墙,没错,就是孤零零的一面墙,矗立在崖边,骄傲而孤单,犹如矗立的将军般检视着山下的一众好儿男。↓(下图)

“一面楼”

再向前行,墙两侧的垛墙保存的还是相当完整的,最终墙抵山险而止,在往上既是高山峻岭了。↓(下图)

抵险-双垛墙

返回去长城结的途中,再感受一下“天梯”的陡峭,下山堪比上山难,借我东风如意船?↓(下图)

倒挂墙-“天梯”

在这一段支墙上,有很多的礌石口(道),从这方面看这段支墙也是十分的重要,要是有敌来犯就用石头砸他(浇热油也可以吧,就是费油,呵呵呵)↓(下图)

礌石口

返回过长城结,向东而行,走过一段较长的城墙看前方远处的城墙接到山险而止,崖壁上是一座相对比较完整的敌楼,是3*3眼的规格。要么爬上崖壁,或从右侧面的小路绕到敌楼后就可进楼。↓(下图)

高楼

在这个敌楼顶可以看到对面山上(干沟的北山)有三条自上而下的边墙,最左面的那应该是明代修的支墙(刚走过),中间有一小段碎石墙,右面又有一条较长的碎石墙(划红线的位置),可能都是北齐的长城遗址。那就说明这个山谷通道十分重要。相隔千年都选在同一山谷布防,不得不说这个地方的重要和古人的眼光独到。↓(下图)

千年的相守相望

前面就是卧虎山主峰,下面有个圆楼,这里的城墙也是碎石垒砌的。圆楼南边的登楼口,与城墙相齐。在长城上看见的圆楼还真的很少,估计是修造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嘻嘻),圆楼通往东面的券门,石头阶梯为同心圆弧形。这个圆楼其实是个实心台,上面也许当时还建有铺房或是别的,目前就所剩寥寥无几了。↓(下图)

卧虎山“圆楼”

过了圆楼后继续前行,忽略中间的一两个残台和敌楼,又到了一个两侧都塌没了只剩下中间一溜拱券的敌楼,看情形估计应该是3*3眼的规格,也是颇有意思和喜感。↓(下图)

“独眼楼”

继续往墙上行走,这道墙直抵山崖而止,这里的墙都没有包砖,也许是在北齐城墙的基础上加宽加高,由于没有白灰勾缝,塌得比较厉害。城墙到山险而止,我们要从左侧下墙,沿小路去绕道山顶北面的孤楼。这是一个孤楼,没有城墙相连。↓(下图)

孤楼

出了孤楼往左边一点有一小路十分倾斜可绕行,树丛密布,比较不好走。也可以小路上山顶,更加不好走(呵呵)

转过山头出现一处比较开阔的山脊,上面有一道石墙,估计也是北齐的,没有勾缝也没有城砖。潮河的马蹄湾就在山下,如此看来我们是从南到北再转向东,围着马蹄湾再走。↓(下图)

山上与山下

再往前面已是一道绝壁石山,不可攀登。我们下了石墙,从左面一个石缝攀到这个绝壁石山的后面,又是一段倾斜向下而艰难的小路且绕来绕去。最后来到这个犬牙交错的石峰山脊,需要从石头尖上爬上卧虎山的主峰,两侧都是悬崖,要是一不小心,那就该自求多福了。

站在山脊上,可以看见对面又出现多个敌楼,从面相上看都还不错。

卧虎山东 敌楼

快到山顶时,有一条小路贴着山脊石尖向左面出去,这是一条小路能绕过顶峰,直接向上去就是卧虎山的主峰,上面有一个测量用的铁架子,还有一些当年作为景区为了安全插的铁栏杆(主峰的南侧既是断崖)。

卧虎山顶

从主峰东面下来,前面一个敌楼,像是3*3眼的规格,往东看保存得还不错,绕到后面才发现东面缺了一大块角,也不知是当年日本鬼子炮轰了或者还是自然倒塌的。

在楼东面前有一块石头上有个圆形石窝(下图左),估计是古代守军将士舂米用的亦或是有别的用处,这种东西在有些地方的长城上也见到过。在前面经过的支墙高楼(一面墙)处也发现有一个类似的圆形石窝(下图右)。

石臼

从这个东边缺角的敌楼出来前面没有城墙,前面是到山险。为了安全,当年景区在这里插了数根铁栏杆,有些铁链还在。

俯 险

前面又是一个敌楼,这是一个2*4眼的扁楼。保存得还好。敌楼内部景象,上面开口是登顶的梯口,没有砖砌蹬道。当年是如何上去的呢?有人说软梯、有人说木梯,哈哈,我倾向于是木梯,人上去后把梯子抽上去就完事了。

“扁楼”

过了扁楼又是一个段山险,山险下面接上了城墙。顺着城墙又有一个敌楼,是个3*3眼的规格。从此楼东面的出口出来,下面是一段很陡的城墙,左边是有障墙的平台,障墙都毁了,但是一个个方形的平台说明这里的确是有障墙。

“三眼楼”or"透风楼"

陡峭城墙下端的敌楼一边的拱券顶已经露了天了。成了卧虎山长城上的透风楼了。楼门的石拱券躺在了楼里面,门立柱石已不见踪影,也许是下山了,也许被埋没在不知名的地方了。

卧虎山“透风楼”

接下来后面很长一段都没有完整的敌楼,全部只剩了敌楼基座。那一大段没有敌楼只剩墩台的长城,大概估计差不多有10多座敌楼全部损坏殆尽,始于天灾?抑或人祸已不得而知了。

长城的墩台做得都非常结实,好多墩台中间的墩芯全部用碎石和白灰浇铸而成,里面还加上巨大的石条,起到牵拉固定的作用(相当于现在浇混凝土中间加钢筋吧),外面再包上巨大的石条,真是比混凝土结实,多么浩大的工程呀,这是佩服古人的一丝不苟(估计也不敢偷工减料)。

继续前行,这里已经可以在城墙边看到当初景区修的步道了(用了很多长城的城砖,这算是保护还是破坏呢?我不知道)。

沧桑

接下来就到了一个修复一新的敌楼,没有修复上面的铺房,整了一个大平台,修得光光溜溜,登顶的蹬道口估计也不是原样恢复,张着一张大嘴,就那么露着。从这个楼上俯瞰潮河,最下面的姊妹楼已经可见,下面的城墙上还有两个敌楼的残墩。

俯瞰姊妹楼和潮河

姊妹楼处于古北口镇河西村,卧虎山长城的潮河口处,连接潮河水关,西边是卧虎山,东边有蟠龙山,两山耸峙,龙盘虎踞,紧抱潮河,两座敌楼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进可攻,退可守,这种建筑布局不知道有啥具体的功能。据查悉姊妹楼始建于明代,两楼并排相错,高低有差,顺山势而建,两楼由台阶相连,低处一座平面呈长方形,高处一座平面呈正方形。墙体为条石基础,城砖垒砌,顶部设垛口,现在看见的姊妹楼是按照历史资料及残存地基对其进行修复复建的,总体感觉还不错。位于北边的姊楼较高、南边的妹楼较低,远远看去就象两个美丽的少女挽着胳膊向东远望。

姊妹楼

姊妹楼边上的文保碑

长城文保碑

从这里要回到早上来的地方,有两条路:一是从长城返回刚才的下山的敌楼向左去万寿山吕祖庙经七郎坟过潮河桥回去,二是从姊妹楼左行往西北经一个别墅区然后过另一个潮河桥回去(貌似要过检查站),我选择了返回长城回去的路线,这个路线貌似也要近一些。

说到这里,今天的卧虎山长城之行也就基本结束了,总结下来就是:上山难,行路不易,下山意犹未尽。

长城秋色

我们之所以选择去爬野长城,并不是单纯为了寻求刺激,要是单单寻求刺激那还不如去坐坐过山车、去闯鬼屋。也不单单是没事可做,我们只是想感受历史赋予的沧桑,时间给予的厚重沉淀。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从最早的楚长城到明清的长城,上下跨度两千多年,历经沧桑,岁月斑驳,时光如梭。现如今科技发达,地理的隔离已经很难再避免持强凌弱的侵略,冷兵器时代已经远远地消失在时代长河之中。长城也许它并不能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炎黄子孙的热血永远存在,那份忠贞不渝的爱国、报国之心永远存在。

当你静心坐在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修筑的城墙之上,眼望苍茫的城墙和高低大小各不相同的敌楼时,内心无不涌出一股自豪之情,眼中有长城的身影,脑中总能回荡起鲜衣怒马的古人,金戈铁马、奔驰往来,保家、为国,马革裹尸在异乡。

听长城

最后以一张借位拍摄的照片作为结束吧!!(山路崎岖虐我千万遍,我却待你如初恋)

迷恋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